《新能源云线上补贴申报确权,“硬核”助力新能源发电企业纾困解难》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7-24
  • 新能源作为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抓手,国家给予了相关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项目补贴便是重点措施之一,备受新能源企业关注。2020年1月21日,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国家不再发布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目录,由电网企业确定并定期公布符合条件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为方便各方业务办理,依托新能源云提供补贴项目清单线上申报、审核、公示、公布全流程一站式服务,贯通电网企业、能源主管部门、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各级审核流程,极大提高了受理审核效率,实现业务办理公开透明,优化和提升了营商环境。截至今年6月,新能源云公布了三十四批补贴项目公告,累计完成补贴确权的项目已超4万个,核准备案规模规模3.2亿千瓦。

    “我们在菏泽的新能源项目,自从投产以来一直在使用新能源云平台,这为我们新能源申报补贴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华润电力山东新能源菏泽区域负责人肖星霖说到。

    据悉,华润新能源(菏泽)有限公司鄄城一期风电项目是华润电力投资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在菏泽地区自建的第一家风电场,设计年利用小时数达到2400小时,预计年发电量2.4亿千瓦时。

    肖星霖表示,“以前办理业务十分麻烦,经常是一个业务要在企业与主管部门之间,奔波十余天,自从新能源平台上线之后,我们企业可以通过电脑或者手机客户端,进行线上办理,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系统可以查阅到业务办理进度,当环节审核发现问题时,还会对我们企业进行反馈,我们足不出户就能够进行业务办理。”

    无独有偶,宁夏盐池哈纳斯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是宁夏首批通过新能源云平台申报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资金的新能源企业。该公司计划经营部主任刘杨对此深有体会,“通过新能源云平台进行补贴资格申报,全程实现线上办理,流程清晰、审批透明,极大提高了我们的申报效率。”两年来,仅宁夏回族自治区范围内就已有390个集中式项目、634个非自然人分布式项目通过审核,纳入了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目录。

    完成补贴资格确权的新能源企业一方面获得了国家资金补贴的资格,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地方政策申请贷款,扩充运转资金,这对中小微新能源企业来说无异于沛雨甘霖。

    滨海晶科电力有限公司已在新能源云申报了共计10MW的集中式光伏项目,执行董事邹志广最初就是看准了清洁环保的大方向和国家的支持倡导入局了新能源发电产业,“但是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和回收成本时间长,企业运营难免有艰难时刻。”邹志广表示。

    “在听到补贴申报的相关信息后,我们立即在新能源云平台提报相关信息,后来就在新能源云发布的补贴项目清单公示里看到了自己的项目,”采访时邹志广难掩激动之情,“完成申报以后我们成功凭借补贴项目的资格从江苏银行盐城分行申领了2000万贷款资金,真是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据悉,除了补贴申报业务流程外,新能源云还建设提供相关辅助服务。“如电价百科归集各省各区域燃煤基准电价、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信息对外展示,方便发电企业用户查看历年上网电价与补贴信息,为企业建站选址等提供分析支撑。”新能源云技术总监张崇见这样对记者表示,“在服务电站业主的同时,新能源云还利用补贴相关数据,辅助国家政务部门梳理各地区发电场站信息,支撑政府制定补贴发放、绿证交易的相关政策,完善新能源全国‘一盘棋’的整体布局”。

    国家电网公司认真贯彻落实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的战略要求,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创新建设新能源云。新能源云已实现国网经营区域全部27家省公司的全面部署应用,接入新能源场站289万余座、5.6亿千瓦,服务各类企业超13000家,在服务社会大众、促进新能源行业发展等方面逐步发挥重要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通关注和高度认可。

    在新能源数字化发展的道路上,国家电网公司将持续优化新能源云平台服务,为产业链上下游转型升级提供更多可能,让数字化解决方案如翼下之风,托举新能源行业健康高效腾飞,服务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推进能源转型,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dianli/2022/07/23/detail_20220723125629.html
相关报告
  • 《新能源云技术助力可再生能源补贴申报》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7-11
    •  7月1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0年第一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在国网新能源云平台上对外公布。此次公布的项目共计160个,总装机容量10.4GW,其中风电7.5GW,光伏2.9GW。 2020年第一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在国网新能源云平台上公布   2020年1月21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国家不再发布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目录,由电网企业确定并定期公布符合条件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为方便各方业务办理,依托国网新能源云提供补贴项目清单线上申报、审核、公示、公布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发电企业在线申报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通过电网公司初审、省级主管部门确认、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复核、公示后,在新能源云平台正式公布,并同步报送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实现业务办理公开透明,极大地优化和提升了营商环境。截至6月30日,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业主申报纳入补贴清单的项目共计27123个,后续将陆续完成首批(详见财办建〔2020〕6号有关规定)补助项目清单审核发布工作。 国网新能源云平台首页   国网新能源云以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为建设原则,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立足中国能源资源和能源转型需求,通过“六个服务”(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服务国家能源转型、服务新能源科学发展、服务我国可再生能源法、服务政府和智库决策、服务广大用户)全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新能源数字经济平台,对内以“数字驱动”方式实现新能源业务管理和服务全流程贯通,对外为发电企业和广大客户提供新能源项目并网、运维、交易、结算等一站式线上服务,优化新能源接网流程,提升新能源管理质量和效率,目前平台接入新能源电站157万座,装机3.6亿千瓦,服务各类企业8000余家,带动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发展。 2020年6月,国网冀北电力工作人员登陆新能源云平台进行项目审批。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新能源行业面临设备供应短缺、项目建设进度延迟、政策信息掌握不及时等难题,为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新能源云还提供线上接网申请、供需撮合、设备采购、金融保险、政策技术咨询等全方位服务,减少人员聚集作业,助力“不见面”办业务,为安全复工复产贡献力量。
  • 《新能源入市与交叉补贴》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3-20
    • 136号文推出的价格结算机制需要一笔结算费用,这个费用并不在市场内发生,而是核定好之后纳入到系统运行费中,由工商业用户分享或者分摊。 虽说可能存在分享,也就是机制电价差价结算时会发生小于同类项目实时均价的情况,但我觉得一旦这种事情长期出现,那势必也是该类型项目通过躺平的实时市场价格就足以获取不俗的回报,不推出机制还等啥呢? 所以工商业用户会多出的是一个分摊项,相较于过去多出一笔费用。但也有人会说新能源入市可以降低电能量价格,也就是交易电价会降低,最后的到户电谁高谁低还不一定呢。 这个新能源入市之后电能量市场的交易价格到底是会高还是会低我觉得要看情况,不能一概而论,这一点我们之后的文章会细说。 但新能源入市对于用户侧到户电价的影响,除了交易电价和增加系统运费子项外,还有一点也不能忽略,那就是交叉补贴。 入市≠优发 新能源电量全量入市后,相当于不再属于优先发电的电源范围。 在电网还以统一电价收购新能源电量时,各地的优发电源主要包括这部分新能源,还有核电,小水电以及三余(余压、余热、余气)发电和部分地区的省外来电等等。 这些优发电源按照国家规定都属于政府定价范畴,根据价格排序优先匹配给电网代理购电中的居民和农业用户,剩余电量可以匹配给电网代购工商业用户或者全部工商业用户。 电网取消统购后,各地出台的保障性收购政策所对应的电量依然还是处于这个优发的范围内,剩余部分才是市场化电量。 那么现在这么大一块电量脱离了优先发电的身份,按照优发优购的匹配规则,如果当地有高于燃煤基准价的优发电源,那么相较于过去,居民农业用户所匹配到的优发电源整体均价将会上浮。 但居民和农业用户依然还在执行相对较低的目录电价,所以在收费不变而购电成本变高的情况下,需要工商业用户来承接的交叉补贴费用自然也会提高。 交叉补贴 我们在去年《简析交叉补贴新增损益的产生》一文中曾经详细解释过何为交叉补贴新增损益。 虽然这是一个系统运行费下的二级子项,但也属于一个大杂烩,但凡有些类似的需要工商业用户替居民和农业分担的费用,都可归集于这里。 不过大头还是输配电价的交叉补贴,因为居民和农业用户多数都属于低压用户,从高压到低压需要的输配电资产较多,而且城镇居民用户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比啊较高,进一步会提高给这些保障性用户的供电成本。 通过目录电价收取上来的费用相对固定,而其中首先是要支付给对应采购的电源。 一直以来保障性用户也就是优购用户都是优先匹配低价的优发电源,电费转付给这些电源后,再剔除相关基金,剩余的部分归电网。 不过因为目录电价较低,归属于电网的这些不足以覆盖供电成本,所以会从工商业用户那里收取交叉补贴,这也是为何现在工商业用户每度电所交的输配电价中包含了基期交叉补贴这一项。 这个费用就是用来补偿居民和农业用户的供电成本的,根据上一输配电价监管周期实际成本和补贴情况结合本监管周期预测用电量测算得出。 而实际每月具体发生的供电成本和通过输配电价收取上来的交叉补贴费用进行比对,也就发生了交叉补贴缺额,视为新增损益。 这部分损益费用再分享或者分摊给工商业用户,滚动清算。 而136号文将新能源电量从优先发电中移出,势必会抬高居民和农业用户的购电成本,那么在第三监管周期输配电价期间,在已经发行的基期交叉补贴基础上,肯定会增加交叉补贴的应补金额,进而带来交叉补贴新增损益的正向增加。 但136号文全面落地要到26年,而第三监管周期输配电价如果不延期的话也将于26年5月31日到期,交叉补贴新增损益的影响也将止于此。 不过在新的监管周期,这部分补偿也会被考虑在第四监管周期核定的输配电价内,对应输配电价中的基期交叉补贴相较于新能源位于优发序列时必然会提高,而这一切最终都指向工商业用户的到户电价中。 对电网代购工商业用户的影响 136号文的第九条中,有这样一句描述“电?企业可通过市场化?式采购新能源电量作为代理购电来源”。 虽然丢掉了优先发电的身份,但电网还是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让其成为自己的采购电源之一,那么如果价格排序依然靠前的话,部分被采购的新能源电量还是可以匹配给居民农业用户,和过去一样。 只不过这些新能源电量因为市场化的属性不仅电网可以采购,直接交易用户和售电公司同样可以采购。 不再有之前的定向匹配,取而代之的是市场化的认购,那么电网整体可以购入的电量相比过去也肯定会有所降低,所以抬高居民和农业购电成本的结果不会因为这句话而改变。 但这句还要解决一个事儿,那就是电网企业如何认购新能源电量。 目前为止,电网企业采购电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购优先发电电源电量,另一种是采购市场化电源电量。 当优先发电电量不足以匹配给居民农业用户和代购工商业用户时,电网企业会到市场上采购部分电量,形式有两种,要么是通过报量不报价的形式接受月度集中竞价结果,要么是通过摘挂牌的形式,摘挂牌电价还是锁定为月度集中竞价的结果。 月内发生的交易逻辑也类似,虽然买卖的电量可以通过预测进行调整,但执行的价格却相对固定,不能像其它市场主体那样自由定价。 既然允许电?企业可通过市场化?式采购新能源电量作为代理购电来源,那么在上述采购市场化电量方式的要求下,如何采购新能源电量就要进行明确的规定。 电网虽然也在市场上发生交易行为,但并非是主动带有套利策略的交易,而是根据政府定下的代理购电规则来交易,所以采购新能源电量也必然要定好采购的规矩。 比如只能在集中市场中采购,不能采用双边协商的形式;又比如只能以关联某个市场价格的形式采购,而不能自己定价。 不论怎样,相比于过去,保障性用户的购电成本将会提高,没准优发电量不够,其中还要掺杂一些市场化电量。 而代理购电用户的采购电量预计将大部分来自于市场采购,不再包含优发电源的部分,除非当地剔除掉新能源电量后的剩余优发电量还有很多,但这并不符合优发总电量和优购总电量匹配的要求。 粗略估计,新能源电量全面入市后,市场化的发电量将达85%以上,而根据中电联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统计,居民和农业用电占比全社会用电量为16.55%,也就是说非市场化电量和保障性用电之间几乎持平,这也就意味着电网代理的工商业用户也难有多余的优先发电电量。 那么电网代理购电用户在现货市场交易前的中长期合约将完全由市场化交易行为产生,只不过根据代理购电要求,合约的形成不存在主动定价行为。 而在现货市场里的日前申报,电网企业也会按照预测电量进行申报,不会有任何的策略量在其中。 这也就意味着,代理购电量中不再有优先发电电量,电网企业在电力市场中与售电公司将处于同一水平“竞技”。 届时月结时如果发生了倒挂现象,即零售电费高于对应的代购电费,那么也就不能再说优先发电电源匹配到低价电的事儿了,只能说掺杂了套利策略的售电公司交易行为没有跑赢无策略的电网代理购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