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被列入“中国限制出口技术目录”》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9-01
  • 据新华社报道,8月28日,商务部、科技部调整发布《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商务部 科技部公告2020年第38号,以下简称《目录》)。


    本次《目录》调整先后征求了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业界学界和社会公众意见,共涉及53项技术条目:一是删除了4项禁止出口的技术条目;二是删除5项限制出口的技术条目;三是新增23项限制出口的技术条目;四是对21项技术条目的控制要点和技术参数进行了修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凡是涉及向境外转移技术,无论是采用贸易还是投资或是其他方式,均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的规定,其中限制类技术出口必须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申请技术出口许可,获得批准后方可对外进行实质性谈判,签订技术出口合同。


    在《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中,第二部分“限制出口部分”第八条“通用设备制造业”中:


    (八)通用设备制造业

     

    26.新增“3D打印技术(编号:183506X),控制要点:‘铸锻铣一体化’金属3D打印关键技术”。


    27.新增“工程机械的应用技术(编号:183507X),控制要点:装载机、推土机、挖掘机等减振降噪、智能控制等研发成果的应用技术”。


    28.新增“机床产业基础共性技术(编号:183508X),控制要点:机床的创新设计、基础工艺、试验验证、可靠性及功能安全等机床产业基础共性技术研究”。


    铸锻铣一体化’金属3D打印关键技术介绍

    这项技术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张海鸥团队。获得了2020年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锻件的传统制造方法流程长、工序复杂,需要多台大型设备、制造成本高,污染排放量大,而微铸锻铣复合增材制造流程短,只需通过一台设备就可以完成金属丝材到锻件的制造。缩短周期40%-70%,当前,该技术的熔积效率为10kg/h以上,材料消耗减少70%~80%,能耗约为传统制造的10~15%。可获得12级等轴细晶组织,远高于传统锻造的7~8级,成形质量和组织均匀一致性、稳定性高于传统制造10%~30%。

    近年来,微铸锻铣复合增材制造技术已经应用于飞机挂架,舰船螺旋桨,汽车翼子板模具,燃机过渡段,高铁辙叉等项目的研发制造,重点服务于航空航天、核电工业、船舶海工、高速铁路等支柱产业。


    微铸锻同步制造技术的技术创新主要围绕4个发明:


    ●熔凝微区增等材同步成型方法;
    ●均匀等轴细晶强韧化技术;
    ●难成行材料多能场复合成形技术;
    ●微铸锻同步超短流程绿色制造装备;

    首创了“铸锻同步、控形控性、缺陷检测、自主修复”多功能集成系列装备,实现1台设备超短流程制造大型复杂锻件的重大创新。

相关报告
  • 《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公开,修订覆盖多项生物和种业技术》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
    • 编译者: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3-02-19
    • 据国科农研院公众号2月1日消息,为加强技术进出口管理,根据《对外贸易法》和《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商务部会同科技部等部门对《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以下简称《目录》)进行了修订。本次修订拟删除技术条目32项,修改36项,并新增用于人的细胞克隆和基因编辑技术、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合成生物学技术、农作物杂交优势利用技术等7项。修订后的《目录》共139项,其中,禁止出口技术24项,限制出口技术115项,合计139项。其中,种业方面涉及动植物种业领域15项技术目录。
  • 《研究人员使用FFF 3D打印制作出更硬的金属3D打印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0-23
    • 2018年10月23日,弗劳恩霍夫陶瓷技术与系统研究所(IKTS)的研究人员已经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使用FFF 3D打印技术在金属中制作更硬的3D打印件。 研究人员使用FFF 3D打印制作出更硬的金属3D打印件 极其坚硬的工具主要用于汽车工业的大规模生产。硬质合金由金属粘合剂镍或钴和硬质相碳化钨组成。到目前为止,切割、钻孔级冲压等工具通常使用挤压、注塑、单轴或冷等静压粉末压制生产,虽然其生产时间短和能够精确控制材料的特性使得该过程特别有趣,但它通常需要复杂且昂贵的后处理。另外,使用粉末压制实现复杂或特定的设计也是极其困难的。 相反,增材制造技术能够实现复杂的几何形状,但到目前为止在物件硬度和尺寸方面仍受到限制。现代粘合剂喷射3D打印和热塑性3D打印(3DTP)技术已经成功地被IKTS用于硬质金属。然而,通过这些方法生产的部件不如使用粉末床熔合方法生产的部件那样坚固,并且金属粘合剂含量和3D打印件的尺寸也是有限的。 最初,IKTS采用FFF工艺生产陶瓷和复合材料。但在最新的实验中表明,通过在复合长丝中混合更小的金属颗粒,可以实现更硬的3D打印件。IKTS研究人员说道:“几十年来,Fraunhofer IKTS获得了成熟的粉末冶金专业知识。因此,可以用具有有机粘合剂的硬质合金粉末生产FFF所需的3D打印材料 。根据材料结构的不同,可以使用减小的晶粒尺寸和粘合剂含量来特别提高硬质合金的硬度、压缩强度和弯曲强度。” 据了解,该3D打印材料可用作标准3D打印机的半成品,并且首次打印具有极低金属粘合剂含量的硬质合金,只有8%,细晶粒尺寸低于0.8微米,因此可以提供高达1700 HV10的极硬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