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零碳港口”建成》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0-17
  • 近日,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潍坊港近日荣获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颁发的碳中和评价证书,证明潍坊港全港口范围内已实现“碳中和”,标志着全国首个“零碳港口”建成。

    潍坊港位于渤海湾南海岸,岸线长5382米,拥有丰富的海洋、风能、光能等资源,是进行“零碳港口”建设的良好试验场地。

    今年3月,潍坊港发布“零碳港口”创建方案,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向其颁发了承诺性碳中和证书。10月,潍坊港完成对温室气体排放总量(9010.62吨二氧化碳当量)的中和。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依据碳中和相关证实规范,对今年6月10日—9月10日潍坊港生产经营阶段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量化和抵消过程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符合评价依据准则的要求,授予潍坊港碳中和评价证书。

  • 原文来源: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100205.html
相关报告
  • 《全国第一个近零碳港口微电网建成》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2-03
    • 11月29日,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试点项目——首个近零碳港口微电网在江苏连云港建成,为我国零碳港口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 2023年,交通运输部印发《公路水路典型运输和设施零碳试点工作方案》,明确连云港港新东方国际货柜和中哈物流公司为近零碳码头和零碳物流园区试点。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联合连云港港在港口试点建设“多能互补”的智能微电网,实现货轮从进港靠泊到货物装卸运输全程的近零碳排放。 智能微电网是由分布式电源、用电负荷、配电设施、监控和保护装置等组成的小型发配用电系统。在连云港港,港口智能微电网集成了0.52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及0.5万千瓦新型储能,并根据港口应用实际投用了35台换电式集装箱重卡、2艘纯电动拖轮及电动正面吊、空箱堆高机等电气化设施。此前,连云港港已先后建成16套总容量3.62万千伏安的港口岸电系统、1座重卡换电站及7台160千瓦直流充电桩等充换电设备。这些设备与发用电设备共同形成港口智能微电网整体解决方案。 “微电网接了各类发电、用电设备,清洁能源年发电量可超600万度。我们每年可节省用电成本超300万元,减少标准煤消耗2.1万吨、二氧化碳排放5.6万吨。”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总经理杨华东说。 据了解,在微电网建设过程中,国网江苏电力联合连云港港为港口微电网设置了自主经济运行、安全离网运行、参与需求响应、支撑电网互动等四种典型运行模式。当光伏电量大发时,微电网提升港口充换电设备充电功率,充分消纳新能源。电动重卡换电系统则与混合储能电站协同工作,在电价谷时充电、峰时放电,为港口减少成本支出。未来,微电网还将依托车网互动(V2G)充电设施与大电网实现“船网互动”。
  • 《东风公司打造全国首个“零碳矿山运输走廊”》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8-25
    • 近日,湖北宜昌磷矿基地迎来一列身披“绿色铠甲”的新能源重卡车队。50台东风电动重卡从沪渝高速宜昌收费站驶入矿区,标志着全国首个“零碳矿山运输走廊”示范路段正式运营。这批“电动大力士”充电2小时即可满载磷矿石连续作业8小时,单台车年减少碳排放约60吨,全线年减碳量预计突破3000吨。 据悉,东风公司携手湖北交投集团,聚焦新能源干线物流、绿色工地及冷链运输等领域,打造可运营、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闭环模式。此次矿山新能源重卡规模化应用,是“交通+能源”深度融合的关键实践,也为行业绿色转型提供示范样本。针对矿山运输“重载、坡陡、工况复杂”等痛点,东风公司研发了高性能新能源重卡,具备大扭矩、高续航、强适应性的特点。湖北交投集团配套建设充换电站网络,提供绿色运力解决方案;湖北宜化集团保障绿色矿山场景,共同构建“矿—车—电—氢”协同的绿色运输新生态。项目创新采用“氢电并行、干支结合”模式,通过规模化替代传统燃油车,实现磷矿石运输全程零碳排放。 东风公司将深化与产业链伙伴合作,推动新能源重卡在干线物流、钢铁冶炼、港口枢纽等场景的规模化应用,通过“车、电、站、网”一体化解决方案,构建更高效、更环保的现代物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