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装机4444万千瓦》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01
  • 国家能源局3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上半年新型储能发展情况。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4444万千瓦/9906万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40%。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说,从地区分布看,西北、华北地区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占全国超过50%。其中,西北地区27.3%、华北地区27.2%、华中地区15.3%、南方地区15.2%、华东地区14.6%、东北地区0.4%。

    从技术路线看,多个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项目投产,构网型储能探索运用,推动技术多元化发展。

    截至2024年上半年,已投运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97%,压缩空气储能占比1.1%,铅炭(酸)电池储能占比0.8%,液流电池储能占比0.4%,其他技术路线占比0.7%。从应用场景看,独立储能、共享储能装机占比45.3%,新能源配建储能装机占比42.8%,其他应用场景占比11.9%。

    根据电网企业统计数据,国家电网经营区2024年上半年新型储能等效利用小时数达390小时、等效充放电次数约93次,较2023年上半年分别提高约100%、86%。在市场运行较为成熟的山东、甘肃等地区,新型储能调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南方电网经营区2024年上半年新型储能等效利用小时数达560小时,已接近2023年全年调用水平。

    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加强规划引领,强化试点示范,优化调度运用,健全标准体系,完善市场机制,持续推动新型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 原文来源: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95402.html
相关报告
  • 《甘肃酒泉:年内计划电网侧独立储能装机达26万千瓦以上、力争电源侧储能达80万千瓦-北极星电力新闻网》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3-05-18
    • 甘肃酒泉:年内计划电网侧独立储能装机达26万千瓦以上、力争电源侧储能达80万千瓦. 2023-05-18 08:44 酒泉市人民政府 王小刚 近年来,酒泉市抢抓“双碳”机遇,紧紧围绕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开启新一轮新能源大规模开发,新能源装机累计达到2102万千瓦,占总电力装机的84.2%,新能源高占比电源系统特征明显。 一是电源装机规模较大。持续加强调峰火电灵活性改造,完成了华能酒泉热电厂1、2号机组30%超低负荷安全运行灵活性深度调峰改造,机组启停调峰期间,河西地区新能源消纳能力可增加19.8万千瓦时,增发新能源电量435.6万千瓦时;建成祁绍直流配套常乐电厂一期2×100万千瓦配套调峰火电项目,今年年底前常乐电厂二期2×100万千瓦调峰火电项目建成投运后,祁绍直流外送能力将提升至800万千瓦。常乐电厂三期2×100万千瓦省内消纳调峰火电项目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建成投运。常乐电厂一、二、三期全部投运后,可支撑河西地区新能源基地年均发电600亿千瓦时,外送400亿千瓦时,为酒泉乃至全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火电和新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和打捆送出创造了有利条件。积极配建电源侧新型储能电站,目前全市新能源配建电源侧新型储能电站23万千瓦,力争年内规模达到80万千瓦。建成光热装机21万千瓦,在建装机51万千瓦,力争年内全市光热装机达到72万千瓦,为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强力支撑。 二是电网外送能力较强。建成祁韶直流±800千伏特高压直流通道1条,750千伏变电站4座,公网330千伏变电站12座,对外通过9条750千伏输电线路与周边电网连接,形成了以750千伏酒泉变、莫高变、敦煌变、沙洲变为中心的坚强主网结构。玉门、金塔2个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已完成核准,建成后玉门、金塔片区可新增新能源接入能力680万千瓦,酒泉新能源基地电力输送能力将进一步提升,网架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建成电网侧储能电站6万千瓦,年内计划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装机规模达到26万千瓦以上。 三是负荷示范作用突出。加快推进宝丰多晶硅上下游协同项目建设,按照“虚拟电厂”电价模式结算电量电费,项目计划年内建成投运;加大“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示范应用,全市列入全省“十四五”首批“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装机规模70万千瓦。按照源、网、储项目与负荷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产的原则,积极稳妥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尽快形成可复制、可应用、可推广的新型负荷侧电力系统建设经验,逐步扩大“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规模。 原标题:酒泉市着力构建新能源高占比新型电力系统 新型储能 储能电站 独立储能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
  • 《新能源新增并网6GW,储能达到150万千瓦/300万千瓦时!可向风光项目有偿提供储能服务!这个地方出政策了!》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16
    • 【国际能源网 讯】3月1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改委发布加快推进既有陆上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及配套设施建设方案。 方案指出,截至2021年底,广西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分别达到741万千瓦和312万千瓦,分别约有400万千瓦和240万千瓦项目正在建设。2021年,广西印发了保障性并网和市场化并网陆上风电、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方案,新增安排风电、光伏项目建设容量约2300万千瓦。 方案明确,全面加快广西既有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力争2020年及以前获得建设指标的项目全部在2023年底前建成投产,纳入2021年建设方案的项目2023年前实现全部开工,“十四五”期间全部建成投产。其中,2022年和2023年分别新增并网新能源规模不低于400万千瓦和600万千瓦。 积极开展以集中共享式电化学储能为重点的新型储能示范应用,提升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2023年底前建成投产电化学储能容量不低于150万千瓦/300万千瓦时。 方案提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1.全面加快2020年及以前年度获得建设指标项目建设进度。 2018年底以前核准的风电项目、2019年及以前获得建设指标的光伏项目,2022年6月底仍未并网的,项目建设指标作废,若已部分并网的,未并网的剩余容量指标作废。2020年核准的风电项目未在2023年底前全容量并网的,2020年获得建设指标的光伏项目未在2022年底前全容量并网的,不再纳入保障性并网项目范围,需满足市场化并网条件方予并网。 2.全面强化纳入2021年建设方案项目建设节点管控。 纳入建设方案的保障性并网项目,自建设方案印发之日起计,光伏项目半年内要完成 20%及以上投资,9个月内完成10%以上组件安装,一年内完成升压站主体建设、设备安装及50%以上组件安装,两年内建成投产。 纳入建设方案的市场化并网项目,自建设方案印发之日起计,光伏项目9个月内要完成10MWp以上组件安装,一年内完成升压站主体建设、设备安装及50MWp以上组件安装,两年内并网发电,两年半内全容量建成投产,总装机容量在50万千瓦及以上的项目放宽至三年全容量建成投产。 3.有序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 以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试点工作为抓手,严格按照“自愿不强制、试点不审批、到位不越位、竞争不垄断、工作不暂停”的要求,有序推进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允许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自主选择“全额上网”、“全部自用”和“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三种并网模式,鼓励配置一定比例储能设备。 方案还提出,由新能源项目投资主体在并网汇集站集中建设储能设施或购买相应比例的储能服务,重点推进纳入建设方案的南宁六景、茉莉等 12 个多能互补一体化项目在并网汇集升压站集中建设储能设施。 储能项目并网必须满足国家及所接入电网企业制定的技术标准要求。 探索试点新能源制氢储能。在新能源资源条件好、发电成本低、氢能储输用等条件较好的梧州藤县、南宁横州市探索利用富余新能源发电制氢。多能互补一体化项目配套有制氢建设方案的,要求制氢设施与新能源项目同步投产。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还要求,推广储能商业运营模式。建立储能服务购买机制,储能项目投运后,可向风电、光伏发电项目有偿提供储能服务,服务费用以不高于建设方案规定比例储能建设综合成本且保障储能建设企业合理收益为前提,由市场化并网新能源项目投资主体与储能运营商协商,一次性或按年度支付。 此外,方案还指出,要推动非水可再生能源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合理分配各市场主体的清洁能源消纳权重,推动形成多方参与,共同承担消纳责任的清洁能源消纳责任机制。适时组织核定广西风电等非水可再生能源合理利用小时,合理利用小时数以外的电量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的市场化消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