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酒泉:年内计划电网侧独立储能装机达26万千瓦以上、力争电源侧储能达80万千瓦-北极星电力新闻网》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3-05-18
  • 甘肃酒泉:年内计划电网侧独立储能装机达26万千瓦以上、力争电源侧储能达80万千瓦.
    2023-05-18 08:44 酒泉市人民政府 王小刚
    近年来,酒泉市抢抓“双碳”机遇,紧紧围绕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开启新一轮新能源大规模开发,新能源装机累计达到2102万千瓦,占总电力装机的84.2%,新能源高占比电源系统特征明显。
    一是电源装机规模较大。持续加强调峰火电灵活性改造,完成了华能酒泉热电厂1、2号机组30%超低负荷安全运行灵活性深度调峰改造,机组启停调峰期间,河西地区新能源消纳能力可增加19.8万千瓦时,增发新能源电量435.6万千瓦时;建成祁绍直流配套常乐电厂一期2×100万千瓦配套调峰火电项目,今年年底前常乐电厂二期2×100万千瓦调峰火电项目建成投运后,祁绍直流外送能力将提升至800万千瓦。常乐电厂三期2×100万千瓦省内消纳调峰火电项目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建成投运。常乐电厂一、二、三期全部投运后,可支撑河西地区新能源基地年均发电600亿千瓦时,外送400亿千瓦时,为酒泉乃至全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火电和新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和打捆送出创造了有利条件。积极配建电源侧新型储能电站,目前全市新能源配建电源侧新型储能电站23万千瓦,力争年内规模达到80万千瓦。建成光热装机21万千瓦,在建装机51万千瓦,力争年内全市光热装机达到72万千瓦,为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强力支撑。
    二是电网外送能力较强。建成祁韶直流±800千伏特高压直流通道1条,750千伏变电站4座,公网330千伏变电站12座,对外通过9条750千伏输电线路与周边电网连接,形成了以750千伏酒泉变、莫高变、敦煌变、沙洲变为中心的坚强主网结构。玉门、金塔2个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已完成核准,建成后玉门、金塔片区可新增新能源接入能力680万千瓦,酒泉新能源基地电力输送能力将进一步提升,网架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建成电网侧储能电站6万千瓦,年内计划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装机规模达到26万千瓦以上。
    三是负荷示范作用突出。加快推进宝丰多晶硅上下游协同项目建设,按照“虚拟电厂”电价模式结算电量电费,项目计划年内建成投运;加大“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示范应用,全市列入全省“十四五”首批“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装机规模70万千瓦。按照源、网、储项目与负荷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产的原则,积极稳妥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尽快形成可复制、可应用、可推广的新型负荷侧电力系统建设经验,逐步扩大“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规模。
    原标题:酒泉市着力构建新能源高占比新型电力系统
    新型储能 储能电站 独立储能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
  • 原文来源:https://news.bjx.com.cn/html/20230518/1307401.shtml
相关报告
  • 《我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装机4444万千瓦》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01
    • 国家能源局3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上半年新型储能发展情况。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4444万千瓦/9906万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40%。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说,从地区分布看,西北、华北地区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占全国超过50%。其中,西北地区27.3%、华北地区27.2%、华中地区15.3%、南方地区15.2%、华东地区14.6%、东北地区0.4%。 从技术路线看,多个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项目投产,构网型储能探索运用,推动技术多元化发展。 截至2024年上半年,已投运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97%,压缩空气储能占比1.1%,铅炭(酸)电池储能占比0.8%,液流电池储能占比0.4%,其他技术路线占比0.7%。从应用场景看,独立储能、共享储能装机占比45.3%,新能源配建储能装机占比42.8%,其他应用场景占比11.9%。 根据电网企业统计数据,国家电网经营区2024年上半年新型储能等效利用小时数达390小时、等效充放电次数约93次,较2023年上半年分别提高约100%、86%。在市场运行较为成熟的山东、甘肃等地区,新型储能调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南方电网经营区2024年上半年新型储能等效利用小时数达560小时,已接近2023年全年调用水平。 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加强规划引领,强化试点示范,优化调度运用,健全标准体系,完善市场机制,持续推动新型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 《上海:到2030年力争储能应用规模超过200万千瓦》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1-14
    • 1月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的《上海市新型储能示范引领创新发展工作方案(2025—2030年)》指出,到2026年,建立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产业链,打造2个新型储能产业园,培育10家以上具有产业带动效应的优质企业,力争应用规模80万千瓦以上,储能削峰初见成效,带动产业规模近千亿级。到2030年,引育结合形成千亿级规模领军企业,力争应用规模超过200万千瓦,实现尖峰负荷全削减,带动产业规模再翻番。2025年1月1日起,新开工(含升级改造)集中式陆上风电,按照不低于装机容量的20%、额定充放电时长不低于4小时配置新型储能,新建海上风电按照竞争配置要求配置;采用独立储能电站形式建设,通过自建、合建或容量租赁的模式实现。以投资为纽带,在华东区域布局抽水蓄能,提升电网整体峰谷调节能力和运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