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芯片创企寒武纪完成数亿美元B轮融资 估值25亿美元》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 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8-06-26
  • 智能芯片创业公司寒武纪宣布完成数亿美元的B轮融资,由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国新启迪、国投创业、国新资本联合领投,中金资本、中信证券投资&金石投资、TCL资本、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跟投,原股东元禾原点、国科投资、阿里巴巴创新投、联想创投、中科图灵继续跟投。此轮融资后,寒武纪整体估值为25亿美元。

    今年4月初,网上爆料寒武纪“近期完成新一轮融资,估值翻番达到20多亿美元”。但寒武纪科技创始人兼CEO陈天石在微信朋友圈辟谣,称关于公司“估值逾20亿美元 国家队基金入场”是假新闻。

    寒武纪科技创立于2016年3月,由陈天石、陈云霁兄弟联合创办。哥哥陈云霁1983年出生,14岁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19岁进入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硕博连读,并成为当时首个国产通用CPU“龙芯”的研发成员,25岁成为8核龙芯3号的主任架构师。

    弟弟陈天石1985年出生,16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5岁在中科大计算机学院拿到博士学位,指导导师是陈国良和姚新。2010年博士毕业后,陈天石成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并在2014年斩获ASPLOS最佳论文奖和MICRO最佳论文奖,是这两大国际顶会首个荣膺最佳论文奖的中国人。

    2016年,寒武纪发布商用深度学习处理器“寒武纪1A”,2017年11月,寒武纪发布了三款智能处理器,包括拥有更高性能的寒武纪1H16处理器,面向视觉领域的1H8处理器和面向智能驾驶领域的寒武纪1M处理器。

    2018年5月发布的寒武纪MLU100智能芯片(Cambricon-MLU100),适用于视觉、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等多种类型的云端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至今为止,寒武纪共完成3轮融资。

    天使轮融资1000万美元,估值1亿美元,由中国科学院旗下基金和联想创投等共同投资。

    2017年年中,完成A轮融资,估值10亿美元,由国投创业领投,阿里巴巴、联想创投、国科投资、中科图灵、元禾原点和涌铧投资等参投。

相关报告
  • 《地平线B轮融资6亿美元 打破AI芯片创业公司融资纪录》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9-03-01
    • 2月27日上午消息,AI芯片创业公司地平线今天宣布获得6亿美元B轮投资,估值达30亿美元,这也让地平线成为2019年第一个完成B轮天价融资的公司,创造AI芯片创业公司融资最高纪录。 去年多次传言地平线融资的消息,今日融资消息正式落地。 此次融资由SK中国、SKHynix以及数家中国一线汽车集团 (与旗下基金) 联合领投的B轮融资。至此,地平线也成为国内唯一拿到英特尔和海力士两家芯片巨头投资的AI创业公司。 参与本轮融资的其他机构与战略合作伙伴包括: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旗下泛海投资、民银资本、中信里昂旗下CSOBOR基金和海松资本等。同时,本轮融资还获得了包括晨兴资本、高瓴资本、云晖资本和线性资本等现有股东加持。这也是继2017年下半年获得由Intel领投的超过1亿美元的A+轮融资之后,成立仅三年多的地平线再次获得重量级投资。 地平线成立于2015年,创始人为前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院长余凯。2017年,地平线获得由英特尔等投资的超过1亿美元的A+轮融资,今天完成B轮融资后,这家成立仅三年的创业公司正式宣告拿下全球三大半导体企业中的两家融资(英特尔和海力士),这在AI芯片创企中绝无仅有。 此次融资后地平线创始人余凯表示,地平线未来的目标是成为“边缘计算领域的英特尔”,而主战场,将是智能驾驶和AIoT。 据公开资料显示,地平线是目前中国唯一在世界四大汽车市场(美国、德国、日本和中国)与全球顶级OEMs和Tier1s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自动驾驶初创企业。 目前,地平线Matrix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已向世界顶级Robotaxi厂商大规模供货,成功开创了中国自动驾驶芯片产品出海和商业化的先河。2018年底,依托Matrix平台的地平线NavNet众包高精地图采集与定位方案等具备强大市场竞争力的软硬一体解决方案开始落地。
  • 《芯片级硅光子激光雷达研发商洛微科技获数亿元B轮融资》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2-04-11
    • 芯片级硅光子激光雷达研发商洛微科技(LuminWave)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安芯投资领投,哇牛资本、诺延资本、海松资本跟投,轻舟资本、华盖资本、布谷资本等老股东持续加码追投。 据悉,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团队扩张,深化研发投入,产品量产认证、市场拓展。洛微科技(LuminWave)天使轮投资方包括中科创星、峰瑞资本,A轮投资方包括轻舟资本、华盖资本、布谷资本、财通资本。 洛微科技(LuminWave)成立于2018年,公司致力于通过硅光技术和自主研发的光电芯片,为市场提供固态芯片级激光雷达硬件、感知算法以及行业解决方案。基于硅光相控阵固态扫描、调频连续波(FMCW)相干探测 技术,自主开发了固态大视场补盲激光雷达D系列(Diversity Series)和硅光FMCW 4D长距激光雷达F系列(Foresight Series)系列。公司产品可用于从商用车到乘用车的自动驾驶及ADAS的各类场景。 公司创始团队成员都来自于国内外著名学府和相关前沿科技公司,从事硅光技术研究及其商用化超过15年,拥有硅光子芯片设计和量产经验以及成熟的基于自研硅光芯片技术的激光雷达方案。洛微核心团队有着超过10年的成功创业经历。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洛微科技开始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公司主要由多个跨学科技术团队构成,技术研发人员占9成以上,其中硕博以上高学历人才占比超7成。 洛微科技CEO冯宁宁表示,采用固态芯片级方案的激光雷达产品的竞争壁垒在于其高性价比和可大规模量产。激光雷达属于高度集成的光电子产品,需同时涉及半导体光学和电学等多个跨学科前沿领域。以半导体为例,固态激光雷达涉及的核心光子集成芯片属于模拟芯片,其设计难度较高,芯片性能对芯片物理机构,比如形状、大小、深度等维度控制有较高要求。此外,激光雷达作为一个集成化的光电探测系统,除了核心光子芯片,其底层固件/软件系统、算法、机械结构、半导体生态都需要相关专业人士。目前研发固态路线的企业大多是国外玩家,且基本都出自斯坦福、MIT等国家的研究室项目。 安芯投资总裁王永刚表示,汽车智能化催生智能传感器巨大需求,激光雷达因3D构图精准,且可降低对软件算法的过度依赖,有望在汽车前向雷达中胜出,尤其对于L4以上自动驾驶,更是刚性需求。 王永刚表示,下游主机厂或TIER1需求迭代越来越快,加速了激光雷达技术路线的升级。目前激光雷达处于发展初期,技术路径虽未定型,但趋势逐步明朗。根据2022年量产或者计划量产国内激光雷达车型配置看,多数已由机械式切换为MEMS半固态激光雷达。未来过渡到全固态雷达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