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S:利用吖啶?Lewis酸配合物实现可见光光催化芳烃的C?H胺化反应》

  • 来源专题:现代化工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6-26
  • 导读:近日,美国密歇根大学Melanie S. Sanford课题组报道了一种可见光光催化C(sp2)?H键的胺化反应。其中,通过吖啶衍生物与Lewis酸的组合形成了强大的光氧化剂,在可见光(440 nm)照射下促进电子多样性芳烃的C?H胺化。由Sc(OTf)3和吖啶组成的第一代光催化剂,在与吡唑、三唑和吡啶亲核试剂的氧化电位≤+2.5 V的条件下,实现了底物的C?H胺化。此外,该体系的简单性和模块性使得Lewis酸和吖啶都可改变以调节反应性,使得能够快速鉴定两种第二代光催化剂(衍生自Al(OTf)3/吖啶或Sc(OTf)3/吡啶取代的吖啶),其能够催化一种极具挑战性的转化:以苯为限制试剂(limiting reagent)的C(sp2)?H胺化。文章链接DOI:10.1021/jacs.4c02991
  • 原文来源:http://www.huaxuejia.cn/huaxuejia/news/html/news_9012.html
相关报告
  • 《无过渡金属催化硝基芳烃高选择性对位胺化反应》

    • 来源专题:现代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8-06
    • 构筑 C-N 键以制备芳香胺类化合物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学术界和工业界广泛关注的五大反应之一。早在 20 世纪初,过渡金属催化就在胺类化合物和卤代芳烃的偶联反应中崭露头角,如 Ullmann 芳胺化、 Buchwald-Hartwig 偶联和 Chan-Lam 偶联更是在这一领域中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图 1a ) 。然而,尽管它们用途广泛,这些反应却离不开使用预制备卤代芳烃或者芳基硼酸酯,过渡金属催化剂和配体。从产物中去除过渡金属残留也一直是制药工业中长期面临的挑战之一。近几年, 自由基反应在 C ( s p 2 )-H 键官能化中展现出独特优势,特别是通过自由基偶联策略在构建 C-N 键中表现出巨大的潜力 (图 1b )。 但是,由于自由基偶联策略的成功应用需要自由基的极性必须与芳烃相匹配,缺电子 N 自由基易与富电子芳烃反应而不易和缺电子芳烃如硝基芳烃反应,反之亦然。这也导致目前为止自由基加成反应的底物范围通常不好。同时,反应中底物极性匹配的要求也导致了大多数芳烃 C - H 键官能化时得到多种反应位点选择性的混合物。
  • 《Nature Energy:可见光催化生物质低耗高效生产氢与柴油》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6-25
    • 生物质是地球上储量最大、年产量最高的可持续碳资源。生物质的解聚有望替代化石资源为人类社会提供可持续的化学品和能源品。木质纤维素在生物质中的比例最大,其组成成分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目前,木质纤维素的解聚并转化为化学品或能源品受限于难以控制的选择性、低收率以及严重的再聚等问题。较高的反应温度是引起生物质分子再聚的一个原因;此外,木质纤维素的氧含量很高,这就要求木质纤维素转化成含氧精细化学品或利用木质纤维素或水 中的氢来实现木质纤维素的转化。    在光照下,半导体表面能够同时产生氧化性 和还原性强的产物,可以分别在常温下引发氧化和还原反应。采用光催化的方法来解聚 / 转化木质纤维素将会避免剧烈的反应条件(例如高温)引起的再聚问题。温和的反应条件也可以减少副反应的速率,更易于控制产物选择性。此外,光催化反应可以实现爬坡反应,因而有望实现用水 供氢来还原木质纤维素或在解聚 / 转化木质纤维素的同时产氢。    近日,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王峰研究员团队开发了新型光催化剂Ru-ZnIn 2 S 4 ,能够在可见光下直接高活性催化生物质衍生的分子,同时产生氢气 和柴油前驱体 。成果发表在最新出版的《自然 - 能源》(IF46.859) 。 2,5 - 二甲基呋喃( 2,5 - DMF )和 2 - 甲基 呋喃( 2 - MF )可以分别选择性地从含有己聚糖和戊聚糖的木质纤维素获得,它们是非常有竞争力的生产柴油前驱体的原料。研究人员发现, 2,5 - DMF 和 2 - MF(单独反应 或混合反应 )都可以被无氧脱氢偶联, 产生柴油组分碳数的含氧化合物 。 加氢脱氧反应后, 得到了包含很大比例支链烷烃 ( ~ 32%)的 组分非常 丰富 的烷烃混合物。研究证实,Ru的掺杂提高了 ZnIn 2 S 4 的电荷分离效率,进而促进C-H键的活化而同时得到氢气和柴油前驱体。这项工作引入了一种利用太阳能和地球表面存在的可持续碳源来产生清洁能源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