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食品圈】涉及藻类、蝶豆花、磷酸钙相关物质,FDA批准3种新天然食品色素!》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 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5-15
  • 5月9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重大消息,批准了三种天然来源的色素添加剂。 图源:美国FDA 此次获批的三种色素添加剂为蓝藻提取物(Galdieria extract blue)、蝶豆花提取物(Butterfly pea flower extract)、磷酸钙(Calcium phosphate)。 1. 蓝藻提取物 Galdieria extract blue,提取自单细胞红藻Galdieria sulphuraria,是一种蓝色色素。申请单位是Fermentalg。 FDA已批准该色素添加剂用于非酒精饮料及饮料基料、果汁饮料、果昔、果汁、蔬菜汁、乳制冰沙、奶昔和调味奶、酸奶饮料、乳制代餐和营养饮料、早餐谷物涂层、硬糖、软糖和口香糖、调味糖霜、冰淇淋和冷冻乳制品甜点、冷冻水果、水冰和冰棍、果冻甜点、布丁和蛋奶冻、以及鲜奶油、酸奶、冷冻或液体奶精(包括非乳制品替代品)和鲜奶油顶料(包括非乳制品替代品)。 2.蝶豆花提取物 Butterfly pea flower extract,也是一种蓝色色素,是通过水萃取蝶豆花植物干燥花瓣而制成。申请单位是Sensient Colors LLC。 该添加剂此前已获准用于运动饮料、果汁饮料、果蔬汁、酒精饮料、乳制品饮料、即饮茶、营养饮料、口香糖、糖果、裹粉坚果、冰淇淋和酸奶。本次批准扩大了其用于即食谷物、饼干、零食粉、硬椒盐卷饼、原味薯片(重组或烘焙)、原味玉米片、玉米饼片和杂粮片的着色范围。 3.磷酸钙 Calcium phosphate,一种白色色素,获准用于即食鸡肉产品、白色软糖、甜甜圈糖以及糖衣糖果。申请单位是Innophos Inc. 文章来源:美国FDA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NDk1NzIzMQ==&mid=2247651273&idx=2&sn=877ebae0eef68d04b51b0bce8fc0985e&scene=0#wechat_redirect
相关报告
  • 《【食品法标圈】越南新发布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的国家技术法规草案》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王晓梅
    • 发布时间:2025-02-11
    • 2024年12月18日,越南食品安全局发布了QCVN 8-1:2025/BYT技术法规草案,旨在加强公众健康保护,并推动越南食品安全监管法规与国际标准接轨。该草案的出台预示着越南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标准将迎来重大变革,意见反馈期限截止至2025年2月25日。自新法规QCVN 8-1:2025/BYT生效起,原QCVN 8-1:2011/BYT国家技术法规将被废止。与现行法规相比,草案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诸多调整,包括细分和增减产品类别、调整限量标准以及新增几类真菌毒素的限量指标。这些变化对食品出口企业至关重要。 为帮助出口企业及时了解最新法规动态,食品伙伴网对该法规的重要变化进行了梳理总结,供相关企业参考。 1、新增污染物类别的限量指标 草案中新增麦角菌核、麦角生物碱、T-2和HT-2毒素污染物限量指标。新增谷物类食品中麦角菌核污染物最大限量为0.2g/kg;新增麦角生物碱在部分食品中的残留限量,如36个月以下儿童谷物产品中麦角生物碱最大限量要求为20μg/kg;新增T-2和HT-2在部分食品中的残留限量,如在未加工的麦芽谷物的最大限量为150μg/kg。 2、加严部分产品的指标要求 将葡萄干中的赭曲霉毒素A限量由现行的10μg/kg调整为8μg/kg。 香辛料方面,涉及修订香辛料范围,且加严了干香料(如辣椒,包括整个辣椒、粉末或研磨状辣椒,肉豆蔻以及其他各类干香料)中赭曲霉毒素A的限量,例如,肉豆蔻的赭曲霉毒素A最大限量由30μg/kg调整为20μg/kg。 谷物类则涉及修订加工谷物食品和36个月以下婴儿食用的其他谷物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加工谷物食品和供36个月以下婴儿食用的其他食品(干物质)(不包括婴儿配方奶粉和较大婴儿配方奶粉,以及12个月以下婴儿的特殊医疗用途食品)的黄曲霉毒素总量的最大限量由原来的没有规定(KQD)调整为5μg/kg。 3、细分部分产品类别 经研究对比发现,该草案对谷物类产品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划分。 现行法规对未经加工的谷物中赭曲霉毒素A制定的最大限量标准为5μg/kg,而草案将未加工的谷物分为未加工谷物(除大米、燕麦、黑麦以外)、大米、燕麦、黑麦,对赭曲霉毒素A的限量值不变。 4、小结 越南此次发布的食品中霉菌毒素限量法规草案在多个方面进行了修改与完善。它不仅新增了其他污染物种类的限量规定,还对部分产品的污染物指标进行了修改,并细化了部分产品的类别。这些变化无疑将对越南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监管产生深远影响。
  •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批准黄金大米用于食品》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dingqian
    • 发布时间:2018-01-18
    •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食品标准局(FSANZ,简称“澳新局”)近日发布通告称,批准黄金大米(GR2E)在该国用于食品。这意味着转基因食品黄金大米离进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市场又近了一步。 但黄金大米目前尚未获准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种植,也不作为大宗商品或食品供应两国市场,而仅仅作为进出口贸易中的豁免条款:当出口到澳大利亚或新西兰的稻米或制品中无意混有黄金大米时,不再成为贸易事件,被退运或销毁。 黄金大米通体金黄,被人们认为可以用于对抗贫困人口的维生素A缺乏症,但由于它是一种转基因稻米,长期以来面临安全性的争议。 2008年6月,美国塔夫茨大学研究人员在湖南省衡南县江口镇中心小学对学生进行了“黄金大米”烹制米饭的人体实验,该实验未按《国务院农业转基因安全管理规定》向国内相关机构申报,而且未向受试儿童和家长充分说明情况,导致儿童“被实验”,其安全性和实验规范性遭遇强烈质疑,并引发公众疑虑。 33份公众意见来源地包括中国 2017年12月20日,澳新局在其官网发布通告,正式将黄金大米列入该局制定的《食品标准准则》(foodstandardscode)的S26(Schedule26)文件中。 该公告显示,列入S26文件是一种澳新局的上市前批准(Pre-marketApproval)。获得该上市前批准,是转基因食品进入澳洲和新西兰市场的先决条件。 根据当地法令,黄金大米需要标注转基因(geneticallymodified)标签——除非满足一系列的限定条件,比如在食物中含量极微,一千克食品中含量低于一克。这一要求针对所有在澳获批的转基因食品。 澳大利亚政府联邦立法登记官网公布的最新的S26文件中汇编至2017年12月7日,尚未将黄金大米列入更新。已列入该文件的转基因食品包括74个转基因油菜、土豆、大豆品种。但转基因水稻此前只有一种获批:耐受除草剂的转基因水稻LLRICE62。 黄金大米是澳新局批准的第二种转基因水稻品种。 2016年11月16日,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向澳新局递交了“将黄金大米列入S26文件”的申请,编号为A1138。国际水稻研究所总部位于菲律宾。它是一个非赢利性的、国际性的水稻研究机构。 澳新局随后对该转基因稻米进行了食用安全性和营养方面的评价。 2017年8月3日,澳新局在其官网发布公告称,该局经全面评估,包括饮食摄入(DIA)评估,确定黄金大米没有公共健康或安全问题。所以,他们开始征集公众意见。征集时间截至2017年9月14日18:00(堪培拉时间)。 在该公告中,澳新局的首席执行官MarkBooth称,饮食摄入评估模拟了一种情况,假设澳大利亚居民食用都是黄金大米,那么,这可能导致人们对β-胡萝卜素的摄入量增加2%-13%,相当于大约1茶匙左右胡萝卜汁中胡萝卜素的量。 MarkBooth表示,国际水稻研究所之所以申请将黄金大米列入澳新局的《食品标准准则》中,是为了避免贸易“事故”,比如,在他们出口到澳大利亚的稻米中无意混入了少量的黄金大米。 在获得相应的贸易许可之前,货物中检出违禁的转基因农作物往往面临被销毁或被退运的结局。 澳新局通报称,他们共收到33份公众意见,这些公众意见除了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还有来自中国、巴西、荷兰/美国、日本、越南、肯尼亚、西班牙、阿根廷等国家的,其中23份意见支持黄金大米获批。 黄金大米曾违规进入中国小学午餐被查处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态研究所研究员、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陈晓亚在2017年暑期院士专家论坛上曾表示,与普通的大米相比,黄金大米富含类胡萝卜素,能够给人们补充更多的维生素A。普通大米中维生素含量很低。 但他也在回答网友提问时指出,任何技术都可以是一把“双刃剑”,转基因也不例外,需要通过严格生物监测和试验研究,加强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性评价,让生物技术更好地造福人类。 GR2E是第二代黄金大米,其研发者——国际水稻研究所除了向澳新局提出申请,还向菲律宾、加拿大和美国提出了与食品相关的安全评估和监管申请,以谋求进入这些国家的市场。 2000年1月,来自德国弗赖堡大学应用生物科学中心的PeterBeyer等人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发表论文,提出了黄金大米的理论设计。 黄金大米与中国消费者的“纠葛”始于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和科研诚信争端。 据中国疾控中心官网2012年12月6日发布的调查情况通报,2008年6月2日中午,湖南省衡南县江口镇中心小学1组25名儿童随午餐每人食用了60克“黄金大米”米饭。“黄金大米”米饭系由美国塔夫茨大学研究人员汤光文在美国进行烹调后,携带入境。 调查认定,项目所用“黄金大米”从境外带入时未经申报批准,违反了国务院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有关规定。项目在伦理审批和知情同意告知过程中,刻意隐瞒了试验中使用的是转基因大米,没有向学生家长提供完整的知情同意书,违反了卫生部《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试行)》规定以及科研伦理原则。参与该项目的中方研究者因此被给予了撤职、降级、党内警告等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