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发布《加拿大乳制品行业展望》报告》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发布时间:2016-10-18
  • 根据加拿大农业及农业食品部(AAFC)的数据,2014年,加拿大农业及农产品行业创造了230万就业岗位,为国内生产总值贡献了1,082亿加元(约占6.6%)。加拿大乳制品行业在其中起到了极大作用:五年间乳制品行业现金总收入上升9.9%,2014年达到61亿加元。其中,加拿大各省的农场收入,从萨斯喀彻温省(Saskatchewan)的1.4%到纽芬兰省(Newfoundland and Labrador)的36.2%,各不相同。农场总收入中,三大乳制品产量最多的省份分别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18.9%、安大略省15.4%、魁北克省26.7%。十年,加拿大乳制品消费增长缓慢。人们预计,持续增长的动力将来自于黄油、酸奶、特制奶酪。预计在2015-2024年,酸奶消费增长21.6%,特制奶酪增长9.2%。2015年末,加拿大的黄油储备已经弹尽粮绝,适逢圣诞节烘焙季,无疑是雪上加霜。黄油需求之大,可见一斑。

    对加拿大乳制品制造商来说,国内乳制品需求增长是一大商机,同时也是一大挑战。他们需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乳脂需求,因此增加了乳脂和非脂乳固体(SNF)的产量。额外的非脂乳固体在供应链上的市价较低,这主要是因为全球乳制品行情最近不太看好。近年来由于加拿大从美国持续进口乳蛋白浓缩物和分离物,农产品加工业者对用于高价值乳类的非脂乳固体需求也有所下降。这些进口产品替代了低价值乳类的非脂乳固体,导致

    2015年农产品价格总体走低。

    同样的乳制品产品价格问题也可能出现在2016年。全球对乳制品市场前景看法不一。尽管全球近期生产水平及产量已超过缓慢增长的消耗量,世界乳制品价格仍有望在2016年提升。

    加拿大及全球乳制品市场的不断发展,加上综合经济贸易协定(CETA)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推波助澜,都让加拿大乳制品行业前景复杂难辨。复杂就蕴含着挑战,但也不无机遇。举例来说,原来等待签订贸易协议的不确定性已经消失。如今贸易条款白纸黑字,对于行业可能带来的影响也初见头绪。同时,不断上升的黄油和酸奶需求也为加拿大制造商提供了良机。目前,乳制品行业意欲通过一项国家原料战略来利用剩余非脂乳固体,在维持供应管理架构的同时,改变乳制品的市场推广格局。

    身处日渐复杂的市场环境之中,加拿大乳制品生产商必须管理好不断上升的成本和价格新趋势,才能保持有利的竞争地位。我们的分析显示,所有乳制品的生产运营程序,只要加强管理、提高生产力,都可以让效率升级。这样,乳制品行业才能在长期健康发展。

    • 加拿大乳制品消费预计将持续增长,最大动力来自于对黄油、酸奶、特制奶酪的需求上涨

    • 最近签订的贸易协定清晰列出各大条款,对于国外乳制品的市场准入问题初见头绪。

    • 鉴于牛奶价格出现新趋势,加拿大乳制品制造商必须管理好不断上升的成本,才能保持有利的竞争地位。

    • 加拿大前20%的制造商每赚取1美元,就有不到0.55美元的运营成本;前50%的制造商每赚取1美元,还需额外承担0.1美元。

    加拿大乳制品消费量缓慢上升

    近十年加拿大乳制品消费最多的产品:酸奶

    政府需要采取措施,解决乳脂和非脂乳固体间的不平衡发展。随着全球市场不断进化,加拿大乳制品行业的发展之路会越来越清晰,乳制品生产有望在2016年获得盈利

    结论

    我们有理由对加拿大乳制品行业前景持有乐观态度。毕竟某些乳制品品类发展迅速。我们正在商讨方案,解决各种牛奶成分间的不平衡发展问题,这一问题最近已对制造商造成了价格压力。由于有关贸易协定的不确定性已经消失,该行业也可以为将来作长期打算。

    加拿大乳制品业将要跨入一个新的时代,关键是要不断现代化乳制品生产和管理方式。提高生产力的最大动力源泉是创新。

相关报告
  • 《USDA 《 乳制品世界市场与贸易》》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王晓梅
    • 发布时间:2024-09-20
    • 2024年7月,美国农业部发布《乳制品世界市场与贸易》报告,标题为阿根廷持续的经济危机影响乳制品,报告显示阿根廷乳制品行业今年正努力应对该国经济危机带来的重大挑战。国内投入的通货膨胀和政府制定的外汇管制(限制资本外流、控制外债)的结合支付等对牛奶生产、出口竞争力和国内消费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在短期内重塑了该行业的格局。
  • 《加拿大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建言中国风能发展》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发布时间:2017-06-23
    • 9月2日,加拿大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所(IISD)发布题为《中国风能发展的警示性启示》报告[1],探讨中国风能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针对主要问题提出政策建议,旨在为中国及其他国家的政策提供参考。 一、中国风能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过去10年,全球风电装机容量从2005年不到60吉瓦(GW)[2]发展至2015年的430吉瓦。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从2005年的1.25吉瓦发展至2013年的91.4吉瓦。 近年来中国风电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挑战性的问题,如延迟风电场接入电网的时间和已并至电网的风电场弃风等问题,需要马上解决,以确保未来风能发电能顺利发展。分析发现,延迟接入的驱动因素包括:①技术层面,国家风电资源的扩张速度已经超过了风电并网设施的建设速度。②管理层面,地方上风电场和电网的建设规划不协调,2011年之前风电场规划和建设的批准机构不一致。③经济层面,对负责风电并网的电网运营者的支持力度小于对电力发展的支持力度。 风电场弃风现象的驱动因素包括:①技术层面,欠发达地区电力供应增长速度超过电力需求的增长,多出的电量输送至外省存在技术难度的情况下,只能选择限制发电能力。②管理层面,风能的发展规划没有有效整合到电力行业的发展规划中,并缺乏对电网基础设施的战略性规划。③经济层面,没有为电网运营者提供经济激励,鼓励其优先调度风电,也没有为燃煤电厂提供激励措施,鼓励其灵活运行。 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并采取了系列应对措施。“十二五”规划也提到了需要协调发展电网与发电量,并建议“十三五”规划解决规划、发展和整合问题,解决风电场弃风。 二、政策建议 中国目前在风电方面的挑战可以被认为是在承担成功的后果。风电场弃风和延迟接入的挑战主要是让供需平衡,而不是解决供应不足的问题。对致力于扩大可再生能源的许多国家来说这是令人羡慕的问题,但仍然需要解决。报告在三个层面分别提出了如下建议: 1、管理方面。①电力体系设计中需要考虑燃料的全部成本,尽量降低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最终激励优先调度可再生能源发电。②接入电网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大幅增长的情况下,需要考虑和调整管理资源调度的规则和激励措施,确保优先调度可再生能源发电。③设定基于装机容量的目标,帮助实现风力涡轮机部署和促进汽轮机行业增长的目的。设定基于能源生产的目标,提供激励确保所有的风电场被连接到电网,所有的电量都可以被调配。④制定有效的综合规划,协调发电量和输电基础设施的发展,推动可再生能源的有效集成利用。 2、经济方面。①设计基于市场的定价系统,在需求高峰期提高电价,或实行两部收费制,部分电价取决于发电能力,以此为可再生能源资源具备的灵活性提供激励。②根据外界环境变化不断调整可再生能源的补贴政策,以此减少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过多冗余的问题。 3、技术方面。①保证风电的装机容量发展与配套基础设施的发展协调一致,特别是在那些资源供应和需求不配套的地方。有必要开展研究,解决如电力储存、转换和长距离输送等问题,还需要通过提供培训和鼓励知识传递提高相关人员的能力。②连接和扩大平衡区域,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整合。③更新政策和推广观念,宣传可再生能源是能源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观点。 [1] Wind Power in China: A cautionary Tale. http://www.iisd.org/library/wind-power-china-cautionary-tale [2] 1吉瓦=10亿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