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d Science:改进传统太阳能蒸水的方式实现接近完美的能量转换》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5-14
  • 蒸汽机的发明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从此以后,蒸汽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占据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全球范围内清洁水资源匮乏的问题越发显著,人们开始着力于采用清洁能源太阳能来制造水蒸气。但是目前的系统通常都是在高温下运行,而在此过程中能量损失不可避免,系统的能量会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形式耗散在周围环境中,从而降低了太阳能的使用效率。文本采用了一种新型的能量利用原理,利用太阳能产生低于室温的蒸气,实现了太阳能向水蒸气能量的100%转化。

    成果介绍

    近日,由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甘巧强(通讯作者)教授领导的课题组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和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将具有很高光热转换效率的碳黑纸支撑在三角形的泡沫底座上,在室温下吸收水并进行水蒸发,此时自然蒸发会导致蒸发表面的温度低于室温。通过引入微弱的入射光,使得系统的温度稍微升高但仍然低于室温,那么吸收的光能就不会向周围较暖的环境传输,而是完全用于产生水蒸气。此时,系统的温度低于周围环境的温度,那么总的蒸气产生速率就会高于仅由入射光能转化得到的蒸气产生速率。因为整个系统吸收了来自环境的额外能量来产生蒸气。甘教授的团队设计了一个成本低且实用性高的蒸发装置,并且实验验证了新原理的可行性。此蒸发装置在一倍太阳光照下得到了2.2kg/m2/h的蒸发速率,超过了理论估算的仅由太阳能产生蒸汽的蒸发速率的上限。

    本文找到了一种在太阳能水蒸发系统中接近完美的能量转化,实现了在一倍太阳光下2.2kg/m2/h的蒸发速率。重要的是,这项工作为探索和开发不同的蒸发材料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为太阳能蒸馏器,蒸发制冷,加湿器,以及水蒸发发电等新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另外,低温蒸气的产生将会开辟一些新的科研方向,比如在无电力的系统中凝结并收集水蒸气,以及新的蒸发原理与辐射冷却系统的联合应用。

相关报告
  • 《太阳能水蒸发材料》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20-03-11
    • 太阳能水蒸发——利用太阳能从液态水中提取水蒸气——为发展环保和经济有效的淡水生产提供了基础。液态水消耗并携带能量,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广泛的实验和理论研究集中在水资源管理,以实现高效的太阳能蒸汽生产。许多创新材料已被提出,以实现高度可控和高效的太阳能到热能的转换,以解决从微观到分子水平的能量-水关系的挑战。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高效太阳能-热能转换和蒸汽生成材料设计的基本原则。我们讨论了如何结合光热材料、纳米结构/微观结构和水-材料相互作用,通过太阳能的就地利用来提高蒸发系统的性能。以材料科学和工程为重点,我们概述了纳米结构和微结构材料在基础研究和实际水净化应用中的关键挑战和机遇。 ——文章发布于2020年3月10日
  • 《快速、低能耗、低成本的太阳能蒸汽灭菌》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0-17
    • 南京大学朱嘉教授课题组在高效“界面光热转换”领域取得新进展,揭示了界面光热转换的动力学优势并应用在蒸汽灭菌领域中,该工作以《Interfacial solar steam generation enabled fast responsive, energy efficient and low cost off-grid sterilization》为题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DOI:10.1002/adma.201805159)。课题组硕士研究生李金磊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朱嘉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刘常宏教授课题组、杨永华教授课题组、斯坦福大学材料工程系Luca Bertoluzzi博士的帮助和支持,和南京大学祝世宁院士的指导和支持。 蒸汽灭菌是医疗过程中使用最为广泛、最为可靠的灭菌方式之一。但传统的蒸汽灭菌技术需要消耗电能,而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约有15亿人长期缺乏电能供给;在野外、灾害等特殊场景下,电力的稳定供应也无法保障。有效、可靠的灭菌技术的匮乏使得这些地区的人民暴露在多种危险的由病原体感染导致的流行疾病下。因此,为离网地区与特殊场景提供一种可靠、高效、低成本的灭菌方式迫在眉睫。 在这些远离电网的地区,太阳能资源往往十分丰富,因此近些年来,太阳能驱动的蒸汽灭菌技术引起广泛的关注。如图1a所示,蒸汽灭菌包括三个阶段,即:升温阶段(蒸汽温度升高到灭菌温度),保温阶段(蒸汽温度越高,时间越短)以及降温阶段(蒸汽温度降低到100℃,以安全打开灭菌器)。然而之前的太阳能灭菌技术多数基于体块加热方式(即加热全部的水体)来产生高温蒸汽。这种加热策略使得升温过程及降温过程都耗时很长,能量利用率低,极大限制了这种技术的实际推广和应用。 朱嘉教授课题组近几年一直系统地研究高效界面光热转换及其在太阳能海水淡化、水处理等领域的应用。区别于传统的体块加热,界面光热转换过程中仅将位于水-气界面的水分子持续不断地活化变为蒸汽,而大部分水体仍然可以保持在较低的温度状态。之前“界面光热转换”领域的工作主要关注其热力学优势,即太阳能-蒸汽的高能量转换效率;而这一工作首次揭示了其动力学优势,即由于只需要加热界面水分子,“热质量”被大大降低,从而产生高温蒸汽并达到稳态的速度会有量级提升。 基于界面加热的太阳能灭菌技术可以快速、高效地产生蒸汽;达到更高的准稳态蒸汽温度,大大缩短灭菌过程的保温时间;同时也可快速地冷却下来,这有利于连续灭菌循环操作,从而极大的提高灭菌器的处理能力。该系统在响应速度和单位蒸汽的能耗均要优于商业化的传统灭菌以及其他太阳能蒸汽灭菌技术。 朱嘉教授课题组进一步开发出了基于界面加热方式的太阳能蒸汽灭菌器概念模型。该灭菌器可以对多种细菌营养体及芽孢实现有效的杀灭,灭菌效果均超过国际卫生组织对医疗器械灭菌的要求(图3)。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的运行成本及寿命周期成本均要比商业灭菌器件低一个量级,使得这种灭菌器非常适合在广大发展地区推广和应用。此外,这种灭菌系统环境友好的,每个系统在生命周期中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7吨。因此该系统的推广和应用不仅可以为远离电网的地区提供快速、有效、负担的起的灭菌方式,还可以推进这些地区的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