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省补”来了!》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7-21
  • “省补”的出台势必会对本省的海上风电发展有正向的刺激作用,尤其是广东和山东出台的“省补”都按项目容量进行一次性补贴,更可以直接帮助项目降低成本。

    近日,浙江省舟山市人民政府发布《2022年风电、光伏项目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给予海上风电项目一定的省级财政补贴,2022年和2023年全省享受海上风电省级补贴标准分别为0.03元/千瓦时和0.015元/千瓦时。浙江由此成为继广东、山东后,第三个明确海上风电省级补贴支持政策的省份。省级补贴的陆续出台一时提振了海上风电市场,业界普遍认为,“省补”将有力推动海上风电向全面平价过渡。

    “先建先得”,逐年退坡

    去年11月,浙江省首次透露将为海上风电提供金融、财政支持,但并未公布补贴标准细则,时至目前,浙江省成为了全国第三个为海上风电提供省级财政支持的省份。

    按照《通知》,2022年舟山市海上风电发展目标为开工30万千瓦,核准容量100万千瓦,2022年和2023年全省享受海上风电省级财政补贴规模分别按照60万千瓦和150万千瓦控制,以项目全容量并网年份确定相应的补贴标准,按照“先建先得”的原则确定享受省级补贴的项目,直至补贴规模用完。项目补贴期限为10年,从项目全容量并网的第二年开始,按等效年利用小时数2600小时进行补贴。

    与广东和山东提供“省补”的方式类似,浙江海上风电补贴同样是逐年退坡,但从舟山市此次公布的补贴标准来看,其不同点在于,浙江是为海上风电项目按照度电补贴,而另两省则直接按照项目容量补贴。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的《促进海上风电有序开发和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方案》,2022年起,广东省财政对省管海域未能享受国家补贴的项目进行投资补贴,补贴标准为2022年、2023年、2024年全容量并网项目每千瓦分别补贴1500元、1000元、500元,对2025年起并网的项目不再补贴。山东省能源局副局长邓召军在今年4月公开表示,对2022-2024年建成并网的“十四五”海上风电项目,山东省财政将分别按照每千瓦800元、500元、3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补贴规模分别不超过200万千瓦、340万千瓦、160万千瓦。

    助力改善海上风电经济性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指出,补贴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市场化发展的重要方式,但现阶段海上风电成本仍然较高,为直面海上风电平价压力,仍需政府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保障稳定的装机规模增长。在此背景下,“省补”出台接替“国补”,能够防止“国补”退出导致的资金流断裂情况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行业增长态势,稳定了市场预期,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与成本下降。

    “‘省补’的出台势必会对本省的海上风电发展有正向的刺激作用,尤其是广东和山东出台的‘省补’都按项目容量进行一次性补贴,更可以直接地帮助项目降低成本。”睿咨得能源可再生能源分析师朱祎聪告诉记者。

    从补贴力度上看,目前三省“省补”力度实际上远低于此前的“国补”,但在业内看来,这一补贴力度已足够提振市场,并吸引投资者。朱祎聪指出:“目前的补贴力度虽然总体上不如之前‘国补’的力度大,但可以使投资方更快回收资金,对投资者同样具有吸引力。三省的补贴也都以不同形式进行阶梯式退补,既能在现阶段帮助提升海上风电项目的经济性,又可以持续刺激产业链各个环节进一步降本增效,早日实现平价上网。相较于没有补贴的省份,出台‘省补’的几个省份也能够吸引更多投资方,选择更为优质的企业,对本省的产业发展也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风电设备供应商大金重工指出,政策支持与电价补贴有效地促进了我国风电产业投入提高、产量提升、技术进步、成本下降,为最终实现平价上网奠定了发展基础。虽然海上风电2022年起不再享受国家补贴,但是鼓励地方继续补贴建设海上风电,风电行业政策趋势整体向好。据预计,未来10年,中国海上风电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7%,累计并网装机将达到1亿千瓦。

    海上风电平价仍需多方着力

    密集的支持政策出台催热了海上风电市场,近几个月来海上风电项目招标也持续火热。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第二季度新增海上风电启动项目招标规模可达330万千瓦,增速超出业界预期。更为值得关注的是,近期海上风电项目风机中标价格也呈现大幅下降趋势,据浙商证券数据,目前,海上风机平均招标价格已下行至约3680元/千瓦,与2020年海上风机7003元/千瓦的平均招标价格相比,降幅达到一半。

    朱祎聪认为,前两年的海上风电装机潮推动了风机价格的下降,在海上风电进入无“国补”时代后,进一步降本增效的需求更为强烈,风机价格的持续下降不仅能够使得海上风电项目尽早实现平价,也能推动产业链的持续创新。

    海上风电的平价却不仅依赖于设备。有测算显示,2020年,海上风电投资成本结构中,风电机组占比仅约为35%,其余为电力设施、安装工程、海上桩基等。

    对此,孙传旺指出,除削减风机成本外,海上风电项目还需协同产业链各个环节降本,比如,静态投资占比高的基础和海缆领域,也是未来降成本的主要着力点,与此同时,还需在安装环节与风电场规模化两个环节降本。“江苏、广东、福建等地的海上风电完全成本约在1.5万元/千瓦—1.8万元/千瓦之间,如果要实现7%的收益率,海上风电完全成本需降至1万元/千瓦左右,最终能否实现项目平价,仍需结合当地基准电价和‘省补’额度进行测算。”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fengdian/2022/07/20/detail_20220720125533.html
相关报告
  • 《广东 :加快海上风电项目建设》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2-19
    • 本报讯近日,广东省公布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绿色制造、清洁生产,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新投产海上风电549万千瓦、光伏发电225万千瓦、抽水蓄能70万千瓦。加快完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梅州二期、肇庆浪江、汕尾陆河等抽水蓄能项目。 报告提出大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和碳达峰实施方案,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和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发展。推动高质量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环境教育基地创建行动,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
  • 《海南打造海上风电产业集群》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1-16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海上风电在保障能源安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大有可为。海南省依托良好的资源禀赋,探索清洁能源岛建设,有序加大海上风电开发力度,打造千亿元级产业集群,为海上风电的发展开拓了广阔前景。 ——编 者 走进海南省东方市八所港,只见塔吊高高耸立,巡船往来忙碌,岸上的工作人员指挥着大型浮吊船缓缓有序进港。2022年11月25日,随着载运海南首批海上风电设备的“千汇010”轮安全到港,海南海上风电项目正式进入实质建设阶段。 锚定打造千亿元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目标,2022年以来,海南确定了7个海上风电示范、试验项目,3个装备制造项目,总投资约1200亿元。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约10亿元,海南海上风电发展迎来新机遇。 资源丰富政策好,龙头企业纷纷布局 2022年9月26日,海南省海上风电产业招商推介会在海口召开,大唐海南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等10余家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海南海上风电产业联盟。 “现场签订了21份合作协议,涉及风电装备研发制造、总装集成等海上风电全产业链,覆盖风机关键部件制造,达产后年产值将超过300亿元。”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吉兆民说。 为什么海上风电龙头企业纷纷在海南布局? “海南的海上风能资源丰富,海上风电中长期可开发建设容量为4000万—5000万千瓦,具备较高的开发价值。”大唐海南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贾炳军说。 除了丰富的资源,吉兆民认为良好的区位条件也是发展海上风电产业的优势之一。“海南地处交通要道,拥有洋浦港、八所港等深水良港,基本形成覆盖国内沿海主要港口、连接东南亚、辐射亚欧的航线布局。” “3张‘零关税’清单等自贸港政策逐步落地,能够帮助海上风电企业节省大量资金成本,也有助于他们走出去,开辟新的海外市场。”海南师范大学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中心主任刘锋认为,自贸港建设的蓬勃开展让海南的投资竞争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2022年1月,国家能源局对《海南省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进行了批复,其中包括11个场址,总建设规模达1230万千瓦。海南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海南确定的海上风电示范、试验项目总投资约968亿元;海上风电项目配套建设装备制造项目总投资约165亿元。 发力风电全产业链,建设全面提速 2022年11月30日,东方市临港产业园内,全球首台7兆瓦级抗台风漂浮式风机和首台海南造10兆瓦海上大兆瓦风电机组下线投用。据介绍,针对深远海环境定制的7兆瓦级抗台风漂浮式风机最高可抵抗17级台风,能应对复杂洋流和波浪,单台机组每年可输出3600万千瓦时清洁电能。 同日,开工不到一年时间的东方明阳高端装备智造基地项目也正式竣工。作为海上风电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龙头链主,明阳智慧能源在50天内便实现“拿地即开工”。 “项目将分两期建设。一期生产大兆瓦抗台风型海陆风机主机和大型碳玻混风机叶片。二期主要开展柔性直流设备和海洋牧场智慧网箱、海水制氢设备制造。”明阳智慧能源董事长张传卫介绍。 过去的海南也曾发力海上风电产业,但由于缺少先导性技术和产业支撑,难以形成产业聚集的雁群效应。自贸港建设开展以来,海南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2022年以来,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建设全面提速—— 远景科技集团在儋州开发建设零碳生物合成产业园和零碳绿色能源装备产业园,已完成选址;华电重工、海力等海上风电产业链上下游头部企业签订投资协议,海缆、塔基等风电配套产业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中电建集团在万宁投建的百万千瓦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根据2021年底出台的《海南省风电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海南争取到2025年,基本形成风电装备产业集群,全产业链实现产值550亿元,力争“十五五”期间形成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探索多能多业模式,助力清洁能源岛建设 2022年10月9日,大唐海南儋州12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顺利核准获批,成为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贾炳军介绍,项目将分两期建设,一期先行建设60台海上风力发电机,项目达产后每年可节约标煤110万吨,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86.9万吨。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自贸港建设提供了更大助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积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坚持生态立省,走绿色发展道路,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岛建设。2022年11月12日,在海口举行的全球海上风电大会上,多位专家表示,风电产业发展与海南清洁能源岛建设相结合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缪骏十分看好海南海上风电发展的巨大潜力。“我们已与申能集团联合,在儋州投资建设洋浦申能电气风电零碳能源装备产业项目,下一步将探索海上风电、洋流发电与海洋渔业、绿电制氢、储能、海上旅游、海上农业等相结合的多能多业模式,为海南清洁能源岛建设提供更多的可能。”缪骏说。 “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风电行业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张传卫表示,明阳智慧能源将继续加大在海南投资力度,全力打造深远海能源技术研究院和明阳国际业务总部,培育集研发实验、高端制造、运营服务、装备出口于一体的绿色低碳经济增长极。 “当前,海南省清洁能源消费占比约40%,清洁能源装机占比约71%,计划到2035年分别提高到81%和94%。”海南省政府副秘书长陈万馨说,未来,海南海上风电将向深远海进发,结合海洋牧场、海上制氢等配套产业形成完整的海上能源集群,加快清洁能源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