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年大鼠产后早期喂养饮食中补充钙使其恢复棕色脂肪组织功能的障碍》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 lixiaoman
  • 发布时间:2016-10-17
  • 棕色脂肪组织(BAT)功能障碍与肥胖及其并发症有关,如高血压、和BAT功能的改善似乎是肥胖管理相关的重要关联。在这里,我们研究了利用膳食钙补充BAT的自主神经活动的影响,成年肥胖大鼠的交感神经功能和心血管参数(SL组)的窝产仔数少。其后代出生后三天,SL组被调整到小狗窝中来调节早期过度饮食喂养的情况。对照组(NL组)仍有10只/窝正常喂养直到断奶。在PN120,SL组随机分为:标准饲料喂养的大鼠(SL)和膳食碳酸钙补充喂养的大鼠(SL-Ca, 每公斤饲料10克)。PN120 或 PN180有动物死亡。在这两个年龄阶段,SL组的大鼠有较高的BAT的自主神经系统(ANS)活性、质量和脂肪细胞的面积以及心率和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增加;在PN180,SL组表现出了更高的酪氨酸羟化酶和肾上腺儿茶酚胺的含量以及下丘脑POMC和MC4R含量的下降,补充钙并没有恢复这些改变。因此实验表明,膳食钙补充能改善成年动物的心血管参数和早饲哺乳时BAT产热能力。

相关报告
  • 《哺乳期间补充乳脂球膜改善母性高脂肪饮食诱导的成年雄性小鼠后代的肝脂肪变性》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李晓妍
    • 发布时间:2021-06-09
    • 母体高脂肪饮食(HFD)会使后代易患非酒精性脂肪肝。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哺乳期间补充乳脂球膜(MFGM)是否对HFD的成年子代肝脂代谢具有长期保护作用。我们以5周龄雌性C57BL/6J小鼠分别饲喂HFD和对照饲料,在交配前3周,以及整个妊娠和哺乳期。产后,HFD母鼠雄性后代在哺乳期间添加1 g/(kg体重·日)MFGM (HFD + MFGM组)。乳糜坝雄性后代在哺乳期间也添加了载乳剂(CD组)。所有幼崽断奶后接受CD喂养8周。对肝脏组织病理学、代谢参数、脂肪生成水平、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进行分析。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检验。得到的结论是哺乳期间补充MFGM通过抑制从头脂肪生成、增强抗氧化防御和改善线粒体功能,改善母体hfd诱导的小鼠肝脏脂肪变性。
  • 《棕色脂肪及生酮饮食与机体健康密切相关》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6-24
    • 棕色脂肪变白会导致细胞死亡并且促进炎症发生 人类机体中并不只有一种脂肪细胞,除了能够储存脂滴中甘油三酯的白色脂肪外,哺乳动物机体中还有能产生热量的棕色脂肪,这些棕色脂肪更像是一个散热器,而不是一个储物柜,棕色脂肪细胞较小,相比白色脂肪细胞而言,棕色脂肪细胞中含有有更多的线粒体,同时其携带有较少的脂质分子,在很多肥胖模型中,棕色脂肪组织都能够转化成为白色脂肪组织,同时还会伴随着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改变。 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Lipid Research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奥地利和意大利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调查了“变白”厚棕色脂肪细胞所发生的状况,研究者表示,相比相同尺寸的白色脂肪细胞而言,通过添加脂质使得棕色脂肪细胞变白后或许会使其更易于死亡,而变白后的脂肪组织也会含有更多的巨噬细胞,这些巨噬细胞可能就会清理死细胞,并且驱动组织炎症的发生。 变白的棕色脂肪组织的易感性或许就能够解释机体腹部为何更易于获得脂肪,因为大多数变白后的棕色脂肪组织就位于腹部,相比皮下脂肪而言,其更不利于机体健康。 突触融合蛋白17(syntaxin 17)能够促进脂滴的形成 细胞能够储存脂滴中的能量,而且很多这样的脂滴都是在肝脏中被制造的,其在协调机体脂质代谢上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新型脂滴会在细胞的内质网中形成,而酰基辅酶A合成酶3(ACSL3)对于促进这些新生脂滴成熟必不可少,其能将游离的脂肪酸转化成为充满脂滴分子的中性脂质。 刊登在the Journal of Lipid Research杂志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日本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结合并且为Stx17蛋白提供支架就能够将ACSL3分子移动到内质网中线粒体相关膜的新生脂滴中,这种新型角色或许就能够解释为何Stx17蛋白在肝脏和脂肪细胞中表达水平较高。 饮食能够调节代谢产物 但并不是大脑中的代谢产物 生酮膳食,即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取而代之的是促进机体依赖于一种脂肪衍生的酮类饮食,这种饮食方式是治疗癫痫症的流行疗法,而且被认为还能帮助机体抵御其它疾病的发生。适当的热量限制也被认为能保护大脑神经元的健康,但研究人员并不确定这些饮食治疗疾病的具体分子机制,近日来自美国的研究人员就深入阐明了生酮膳食对大脑的影响/效应。 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Lipid Research上,文章中,研究人员对摄入正常饮食和生酮饮食的小鼠的脑组织和血液样本进行代谢组学分析,他们将小鼠分为两组,让一组小鼠吃饱,而另一组小鼠摄入少量食物,结果发现,在小鼠血液中,犬尿氨酸的代谢发生了明显改变,这种氨基酸衍生自色氨酸,其能被转化成为维生素B3或对神经元能产生一定效应的其它代谢产物,然而在大脑中,犬尿氨酸(kynurenine)的变化水平相对较小。 研究者指出,当色氨酸的降解成为生酮饮食的目标时,血液中代谢产物的改变似乎并不总能够跨越血脑屏障,后期研究人员还希望通过更为深入的研究来阐明其它代谢产物是否也会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