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针选同源还是异源?科兴疫苗表现如何?智利近900万人新研究揭晓答案》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2-05-09
  • 奥密克戎毒株来势汹汹,这一轮疫情快速蔓延。大量的研究显示,第三针疫苗对奥密克戎毒株仍然有较好的保护效果。那么,是同源接种好,还是异源接种好?最近,来自智利900万人的大数据,比较了辉瑞的mRNA疫苗、阿斯利康的腺病毒疫苗以及科兴的灭活疫苗。

     

    这项发表在《柳叶刀·全球健康》上题为“Effectiveness of homologous and heterologous booster doses for an inactivated SARS-CoV-2 vaccine: a large-scal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的研究,公布了关于灭活疫苗效力的大型真实世界比对结果。

    研究者对比了科兴灭活疫苗(CoronaVac)、辉瑞/BioNTech mRNA疫苗(BNT162b2)以及阿斯利康腺病毒疫苗(AZD1222)的加强针效果,发现加强针是后两种疫苗较之科兴疫苗提高了约20%至30%的保护效力,由此可见异源接种效果更佳。


    值得一提的是,科兴的第三针效果仍然很显著,这也符合国内实际情况,因此仍然倡议公众尽快接种第三针。目前,我国完成两剂疫苗接种的人数已占总人口的86.33%,加强针接种率仅有50.73%,尽快接种加强针仍然是降低新冠重症率和死亡率的不二选择。

    900万人的研究队列及接种情况

     

    从2021年2月2日开始,智利进行了新冠疫苗的大规模接种。截至2021年11月16日,科兴灭活疫苗共接种2050万剂(59.0%),辉瑞mRNA疫苗为1060万(30.5%),阿斯利康腺病毒疫苗为310万(8.8%)。

     

    作为海外接种国产疫苗最多的国家,智利无疑成为了最适合评估灭活疫苗效力的“榜样国家”。我们先来看一下排除了2021年2月2日之前可能或确诊的新冠感染者以及仅接受过一剂新冠疫苗的个体后,智利此次研究的参与者来源及疫苗接种情况。

    研究数据选取时间为德尔塔流行期(2021年2-11月),在符合研究条件的8767194人中,队列分为了三组:

     

    ▼未接种疫苗者,1071998人;只接种两剂灭活疫苗者,2889319人;接种了加强针者,4127546人。

    ▼接种阿斯利康腺病毒疫苗加强针的参与者为1921340(46.5%)人;接种辉瑞mRNA疫苗加强针的参与者为2019260(48.9%)人;接种科兴灭活疫苗加强针的参与者为186946(4.5%)人。

    接种不同加强针后的有效性对比

     

    那么,这三种疫苗加强针效果怎么样呢?在对年龄、性别、居住地区、经济状况、健康情况等因素进行了综合调整后,研究人员得到了以下四点结论(此前该队列已接种科兴灭活疫苗2针剂):

      

    1. 在预防感染有效率方面,科兴、辉瑞、阿斯利康的数据分别为78.8%、96.5%和93.2%;

    2. 在降低住院有效率方面,科兴、辉瑞、阿斯利康的数据分别为86.3%、96.1%和97.7%;

    3. 在降低重症有效率方面,科兴、辉瑞、阿斯利康的数据分别为92.2%、96.2%、98.9%;

    4. 在降低死亡有效率方面,科兴、辉瑞、阿斯利康的数据分别为86.7%、96.8%、98.1%。

    此外,在智利的研究中,判定重症的标准是病人住院且被收治入ICU病房。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已经接种了两剂灭活疫苗的群体来说,无论是同源还是异源加强针都能提供高水平的保护,可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但异源加强针较之同源加强针显示出了更高的有效性,其中阿斯利康的防住院、重症和死亡有效性大于辉瑞,但防感染不如辉瑞。如果已经完成两剂灭活疫苗接种,或许可以优先考虑接种异源加强针,以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与辉瑞mRNA疫苗“同根生”的复星mRNA新冠疫苗(复必泰)正在申请上市中,我们期待它能为我国的抗疫贡献一份力量,保护更多的人。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科兴疫苗在防感染、降低重症等方面的数据虽不及辉瑞以及阿利斯康的疫苗,但它仍有较高的保护效果。因此,如果你或身边的人还没有接种第三针疫苗的话,请赶紧接种,预计后续可能还会出现第四针。

  • 原文来源:https://news.bioon.com/article/5f5be2582419.html
相关报告
  • 《同源还是异源?BMJ超1亿人入组研究,探究新冠疫苗有效性》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06-12
    • 研究也表明,同源或异源的三剂量方案在预防COVID-19相关感染,甚至变体感染中的效果一样好,而且能为所有年龄组提供同等水平的保护。 自2020年底新冠疫苗问世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候选临床疫苗累计达161个,全球疫苗管理已累积多达110亿剂,每天接种1308万剂。COVID-19疫苗采购不一致和有限的疫苗供应导致某些类型疫苗无法在临床得以使用。及时评估不同疫苗接种方案,将有助于公共卫生主体做出合适的决策,减轻大众疫苗接种犹豫的心态。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在British Medical Journal(BMJ)上发表了一篇题为“Effectiveness of heterologous and homologous covid-19 vaccine regimens: living systematic review with network meta-analysis”的研究,他们在实时系统评价和网络Meta分析中比较了异源和同源方案在加强和不加强的情况下的疫苗有效性,结果表明同源或异源的三剂疫苗有效性相当。 该研究遵循预先指定的纳入标准,调查有记录的、有症状的、严重的COVID-19感染、COVID-19相关住院或COVID-19相关死亡的数据。研究分析包括所有年龄和性别的人群,年龄分为三组:年轻组(<18 岁)、成人组(18-64岁)和老年组(≥65岁),未报告疫苗功效或有效性的研究将被排除在外。经过一系列条件筛选后,研究人员最终纳入53项研究,其中涉及15个国家/地区的100190476名参与者。研究结果表明: ■ 疫苗方案对记录在案的COVID-19感染的影响 与未接种疫苗组相比,任何疫苗方案都可以提供针对COVID-19感染的保护,无论是无症状的还是有症状的。对于基于疫苗产品的三剂方案,两剂BNT162b2(Pfizer)和单剂mRNA-1273 (Moderna) 加强剂是最有效的方案,其次是三剂BNT162b2。然而,由于在一项评估BNT162b2方案的研究中存在选择偏倚,三剂同源BNT162b2的实际估计值是不确定的。两剂CoronaVac(Sinovac)和单剂BNT162b2方案也非常有效。在两种剂量方案中,使用ChAdOx1(AstraZeneca)和BNT162b2进行异源初次接种比两剂BNT162b2或两剂mRNA-1273更有效。 ■ 疫苗方案对有症状的COVID-19感染的影响 在此项荟萃研究中,有23项研究评估了有症状人群COVID-19感染的有效性,其中3项研究评估了BNT162b2、mRNA-1273或ChAdOx1的同源加强剂的效果。同源加强剂剂量之间的优势比,三剂mRNA-1273、三剂BNT162b2和三剂ChAdOx1分别为 0.175、0.104和 0.147。参考无疫苗组,三剂mRNA-1273和三剂ChAdOx1比两剂mRNA-1273和ChAdOx1的同源方案更有效。在基于平台的网络中,三剂mRNA被证明是所有方案中最有效的,单剂蛋白质疫苗方案似乎非常有效。尽管如此,调查该方案的研究仍因对数据的非盲和无法解释的审查而感到困惑。因此,对单剂蛋白质疫苗方案的估计确定性较低。 ■ 疫苗方案对严重COVID-19感染的影响 研究团队分析了12项严重COVID-19感染人群的有效性研究。在未接种疫苗组中,所有单剂方案均不如两剂和三剂方案有效,其中单剂Ad26.cov2.S(Janssen)和单剂CoronaVac与严重COVID-19的减少无关。与任何疫苗方案相比,三剂 BNT162b2更有效。 ■ 疫苗方案对COVID-19相关住院的影响 17项研究评估了疫苗对COVID-19相关住院的有效性。接受三剂BNT162b2或三剂 mRNA-1273因COVID-19入院的可能性最小。BNT162b2和ChAdOx1的异源初始疫苗接种不如两剂同源BNT162b2、mRNA-1273或ChAdOx1方案有效。然而,两剂BNT162b2和mRNA-1273的评估研究可能会受到混杂因素的影响,因此,两剂同源mRNA疫苗方案的优势比的真实估计值可能更高。COVID-19住院的研究主要是观察性的,这也增加了估计的不确定性。 ■ 疫苗方案对COVID-19相关死亡的影响 8项研究评估了疫苗对COVID-19相关死亡的有效性。预防死亡的估计值高度不确定,因为观察性研究是该分析中唯一可用的证据。没有随机对照试验报告死亡。结果可能会因年龄和疾病状况而混淆,从而导致高度不确定性。 ■ 亚组分析 由于对疫苗有效性的预估有很高的不确定性,而且对于严重感染、住院和死亡的数据有限,团队又对非严重感染、无症状和有症状的研究进行了亚组分析。在COVID-19变体亚组中,只有足够的数据可用于分析alpha、delta和omicron变体。研究证实两个或多个剂量的疫苗方案对α变体有效,三剂疫苗方案对变体的有效性相当;但是,变体之间的有效性差异很大,三种剂量方案在预防delta和omicron感染方面效果较差,所有单剂和两剂方案似乎都对omicron无效。由于omicron 爆发期间确诊感染激增,变异亚组的估计值可能被低估,因此,针对这种变体的真正疫苗有效性的确定性很低。因而,研究团队在敏感性分析中重新分析了疫苗的有效性(不包括高偏倚风险研究)。 总而言之,研究团队评估疫苗在预防五种结果方面的有效性中发现,三剂量mRNA疫苗(三剂BNT162b2或mRNA-1273)似乎对非严重COVID-19感染有效;接种两剂量腺病毒疫苗后,再接种mRNA加强剂的异源接种方案的有效性也达80%。无论是作为初始接种还是加强剂接种,mRNA疫苗是预防与COVID-19感染有关结果的最优选择。此外,研究也表明,同源或异源的三剂量方案在预防COVID-19相关感染,甚至变体感染中的效果一样好,而且能为所有年龄组提供同等水平的保护。
  • 《Cell Res:重大进展!复旦大学张文宏团队发现第三针新冠异源蛋白亚单位疫苗接种,是安全有效的》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1-11-28
    • 复旦大学张文宏团队在Cell Research 在线发表题为“Recombinant protein subunit vaccine booster following two-dose inactivated vaccines dramatically enhanced anti-RBD responses and neutralizing titers against SARS-CoV-2 and Variants of Concer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在单个中心(中国上海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 (NMCID) 华山医院)进行了这项前瞻性、开放标签研究,在健康成人中使用两剂灭活的全病毒疫苗(CoronaVac 或 BBIBP-CorV)在之前的初免疫苗接种后间隔 4-8 个月给药,以探索使用 25 μg 蛋白质亚单位疫苗进行第三次加强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ZF2001)。 该研究发现,在两剂灭活全病毒疫苗作为“启动”注射后,第三种异源蛋白亚单位疫苗对健康成年人来说是安全且具有高度免疫原性的,这显着召回并增加了对 SARS-CoV-2 及变种的免疫反应(第三次给药后 14 天的抗体水平在第二次和第三次注射之间不同时间间隔的方案之间没有显着差异)。该研究结果的发现为建立未来针对 COVID-19 的全球异源接种促进策略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截至 2021 年 10 月,SARS-CoV-2 已感染超过 2.3 亿人;推广疫苗接种可以帮助建立针对这一流行病的群体免疫力。然而,已经报道了多种疫苗的抗体强度减弱和保护效力降低。随着循环变异在某种程度上逃避免疫反应,这些导致了对先前接受过“初免”疫苗接种的接受者,进一步加强疫苗接种的争论。最近的研究报告称,第三种同源疫苗接种显示出令人满意的安全性和更高的免疫反应,包括 BNT162b2 mRNA 疫苗、CoronaVac 灭活疫苗和 BBIBP-CorV 疫苗。此外,与两种同源剂量的 ChAdOx1 nCoV-19 相比,ChAdOx1 nCoV-19 和 BNT162b2 的异源免疫接种诱导了更高的中和活性。到目前为止,尚未评估异源接种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以两剂灭活疫苗引发的效果,沿着这条线的数据可以为制定未来的全球异源接种促进战略提供进一步的证据。 该研究在单个中心(中国上海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 (NMCID) 华山医院)进行了这项前瞻性、开放标签研究,在健康成人中使用两剂灭活的全病毒疫苗(CoronaVac 或 BBIBP-CorV)在之前的初免疫苗接种后间隔 4-8 个月给药,以探索使用 25 μg 蛋白质亚单位疫苗进行第三次加强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ZF2001)。通过观察和分析不良反应来评估安全性,并使用血浆替代病毒中和试验(sVNT)来确定中和活性。 在基线特征研究中,包括加强组的 71 名参与者和对照组的 51 名参与者。加强组的中位年龄为 28.00(四分位距(IQR)25.00-44.30),对照组为 26.00(24.00-52.00)(P = 0.9880)。加强组 31 名 (43.70%) 参与者和对照组 22 名 (43.10%) 参与者为男性 (P = 0.9540)。加强剂组的体重指数略低于对照组(22.30 vs 23.40,P = 0.0390)。 正如预期的那样,“引发”两剂灭活疫苗接种后 4-8 个月的基线免疫反应在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针对 S1、S2、N 肽的每百万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 中位 IFN-γ 斑点形成单位 (SFU) 对照组分别为 5 (IQR 0-10)、0 (0-10) 和 15 (5-35) ,加强组分别为10(0-20)、5(0-20)和10(0-25)。接下来,该研究评估了中和抗体水平和抗 RBD 抗体水平:在加强组中,sVNT 和 pVNT 的几何平均滴度 (GMT) 分别为 18.19 (95% CI, 13.12–25.20) 和 24.89 (20.63–30.02),总抗RBD抗体和IgG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8.47(BAU)/mL(IQR 2.84-30.06)和4.42(BAU)/mL(2.09-12.41)。 在加强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反应分析中,T 细胞反应的增加总体上是微弱的。在针对 S2 肽的第 14 天观察到每百万 PBMC 的 IFN-γ SFU 显着增加(10 对 5,P = 0.0029),而在 S1 和 N 肽库中没有发现明显增加。 在加强接种后第 14 天,pVNT 的水平是基线水平的 75.58 倍。到第 14 天,sVNT 几何平均滴度(GMT)增加到基线水平的 503.47 倍,到第 28 天增加到基线 GMT 的 448.60 倍。第 14 天的中位抗 RBD 抗体水平和 IgG 水平分别为 8342.00 BAU/mL(IQR 3223.87-22350.00)和 1218.50 BAU/mL(869.75-1444.00),显着高于基线抗体水平。到第 28 天,总抗 RBD 抗体水平(4020.50 BAU/mL,950.30-13050.00)和 IgG 水平(1140.50 BAU/mL,786.60-1446.00)比峰值水平略有下降。对照组表现出稳定的低抗体滴度。 第三次给药后 14 天的抗体水平在第二次和第三次注射之间不同间隔的方案之间没有显着差异(4 个月间隔的 pVNT GMFR 为 88.51;5个月为54.23,6个月为109.71;7个月为70.19;8个月为84.25)。此外,与基线水平相比,这些加强剂量诱导对四种变体假病毒的中和 GMT 水平增加了至少 70 倍。 在加强组中,加强剂量后 3 天内,30 名 (42.30%) 和 8 名 (11.30%) 参与者报告了要求注射部位和全身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注射部位和全身不良反应是疼痛 (20, 28.20%) 和疲劳 (6, 8.50%)。所有不良事件均为轻度或中度,并且在加强接种后 3 天大部分消失。分别只有 4 名 (5.60%) 和 1 名 (1.40%) 参与者报告在第 4 至 14 天和第 15 至 28 天出现了新出现或持续的注射部位不良反应,2 名 (2.80%) 和 1 名 (1.40%) 报告了系统性这些时期的不良反应。 该研究发现,在两次疫苗接种后 4-8 个月,参与者的中和 GMT 仍可检测到,但与第二次接种疫苗后 14 天相比有所降低(数据来自华山医院;伦理编号:KY2021-041),特定 T 细胞产生的 IFN-γ 也可检测到,但低于第二次接种疫苗后的 12 周。对于所有测试的 VOC,与第二次接种疫苗后 14 天相比,在之前的两剂灭活疫苗之后的第三次加强剂量可以显着召回和增加功能性 B 细胞反应的 27 到 75 倍。这些发现表明,两剂灭活疫苗的“启动”可以引发持久的体液和细胞免疫,这可以通过第三剂加强剂成功地召回,以提供针对 SARS-CoV-2 及其变体的保护。 该研究显示了令人满意的安全性数据,之前的试验报告了健康成人在三剂蛋白质亚单位疫苗接种的整个计划中 48% 的轻度或中度不良事件,与该研究结果相似。该研究建议在两剂灭活疫苗作为初免后,第三剂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作为加强剂,对于 18-59 岁的健康成年人可能是安全的。由于该研究的参与者接受了不同的初免疫苗(CoronaVac 或 BBIBP-CorV 两剂),该研究进一步对接受不同初免疫苗的参与者进行了亚组分析,所有亚组分析与全组分析一致。 总之,在两剂灭活全病毒疫苗作为“启动”注射后,第三种异源蛋白亚单位疫苗对健康成年人来说是安全且具有高度免疫原性的,这显着召回并增加了对 SARS-CoV-2 及变种的免疫反应。该研究结果的发现为建立未来针对 COVID-19 的全球异源接种促进策略提供了重要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