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纤维回收材料,可高效回收钕和镝等稀土金属》

  • 来源专题:关键矿产与绿色冶金
  • 编译者: 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5-01-02
  •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的Jae-Woo Choi博士及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纳米结构复合纤维材料,能够高效回收稀土金属钕和镝。该材料由金属有机结构和聚合物纤维组成,基于腈纶纤维,具备高性价比和易于智能制造的特点,适用于回收第三代钕铁硼永磁体中的稀土元素,这些永磁体在电动汽车、风力发电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研究表明,该材料对钕的吸附容量达到468.60mg/g,对镝的吸附容量为435.13mg/g,均为世界领先水平,预示着其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
  • 原文来源:http://www.cbcie.com/news/1449469.html
相关报告
  • 《KIST从纤维中开发革命性的金属回收材料》

    • 来源专题:工程机械与高端装备
    • 编译者:张欣
    • 发布时间:2024-07-05
    • 从电镀、半导体、汽车、电池和可再生能源等各种行业产生的废水中回收有价值金属的技术不仅对环境保护很重要,而且对经济原因也很重要。在韩国,化学物质主要被添加到废水中,以氧化物的形式沉淀重金属离子,但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接连发生,因此有必要开发更环保的技术。 在此背景下,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宣布,水资源循环研究中心的Jae Woo Choi博士团队开发了一种纤维状金属回收材料,该材料可以通过吸附和结晶金属来回收水中的金属离子,回收的金属晶体可以自行解吸和再生。 KIST研究团队利用水中金属离子在纤维状材料表面固定某些化学官能团时结晶的现象,并引入了一种去除形成晶体的技术,开发了一种半永久吸附材料。当用铜离子测试时,现有吸附剂的最大吸附量仅为约1060mg/g,但通过利用所开发的材料,可以确保近乎无限的吸附性能。 此外,现有的高性能吸附剂是直径从几纳米到几十微米的小颗粒,很难在水下使用,但KIST研究团队开发的金属回收材料是纤维形式的,很容易在水下控制,很容易应用于实际的金属回收过程。 KIST的Jae-woo-Choi博士说:“由于开发的材料是以丙烯酸纤维为基础的,因此不仅可以通过湿法纺丝工艺大规模生产,还可以利用废弃衣物。废水回收技术将有助于减少该行业对高需求有价金属海外来源的依赖。”
  • 《金属所在稀土回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4-20
    • 稀土是制备高新材料的关键基础材料。在众多稀土功能材料中,磁性材料应用最广,主要包括稀土永磁、磁致伸缩及磁致冷材料等。稀土永磁材料钕铁硼被广泛应用于清洁能源汽车、风力发电、节能家电、工业电机、轨道交通、电子信息等民用产品领域,以及电子对抗与干扰、导航系统、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材料之一。 大多数稀土磁性材料是由稀土元素与 3d 过渡金属 TM 3d 构成的金属间化合物,如 Nd 2 Fe 14 B 、 Sm 2 Co 14 、 TbDyFe 等。这些合金材料中稀土含量较高,制备 1 吨稀土永磁材料钕铁硼,需约 0.3 吨稀土(包括钕、镨、镝、铽等)。在我国稀土年消耗量中,超过 40% 的稀土用于制备钕铁硼。这导致我国稀土资源利用极不平衡,稀土磁性材料高度依赖的钕、镨、镝、铽、钐等低丰度昂贵稀土日益紧缺。 回收废钕铁硼是化解关键稀土元素供给危机和保持我国稀土资源全球优势的有效办法。从稀土废料源头来看,钕铁硼占绝大多数。钕铁硼废旧料主要来源于材料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废品量约为 30% ),以及因更新而被淘汰的废旧产品。钕铁硼中 Nd 2 Fe 14 B 为主相,稀土与过渡金属原子间形成较强的键能。钕铁硼含有改善其综合性能的镨、镝、铽、钴、铝、铜等其它元素,为了避免氧化,通常在钕铁硼产品表面电镀金属层。因此,提取钕铁硼废旧料中的稀土具有难度,尤其如何实现稀土与其它金属的绿色高效分离以及高值化再利用是关键。 近年来,金属研究所材料特种制备与加工研究部赵九洲研究组何杰博士领衔开展了 钕铁硼废旧料回收新技术研究。基于金属原子间的相互作用,研制了一系列用于选择性自发溶出钕铁硼中稀土元素的捕集剂,揭示了稀土元素在钕铁硼 / 捕集剂界面间的扩散行为及其控制方法,提出了钕铁硼“稀土无酸自组装溶出”新方法,建立了钕铁硼循环再利用技术路线,回收获得了各种稀土氧化物产品和铁硼合金。研究实现了将钕铁硼中的所有稀土元素在数分钟内“一步式”选择性提取,总提取率大于 97% 。钕铁硼中稀土被提取后,残余物为铁硼合金(由铁、硼、钴、铜和铝等元素组成,其中铁含量约 95% 、氧含量低于 20ppm ),精炼后可以循环再利用或用作特种钢材。与“盐酸优溶”等传统方法比较,本研究的“稀土无酸自组装溶出法”避免了钕铁硼中铁、硼等与稀土一同焙烧氧化和强酸浸出,缩短了工艺流程和周期,大幅减少了强酸使用和废液排放量,实现了二次固废酸性赤铁渣( Fe 2 O 3 )的零产生及铁资源的高值转化,有效提高了稀土的回收率,具有更优的经济和环境效益。“稀土无酸自组装溶出”可与“萃取分离”联合使用,在短流程、低成本和环保前提下,回收得到满足市场要求的纯度约 99.5% 的单稀土金属氧化物产品。 该方法普适性强,不仅可处理稀土永磁材料钕铁硼和钐钴合金,也可回收 由稀土 RE 和 3d 过渡金属 TM 3d 构造的其它 RE-TM 3d 基稀土磁性材料,以及镍氢电池电极材料。除了废钕铁硼,还对稀土熔盐电解渣开展了循环再利用研究,获得了含量不低于 99% 的 镨钕氧化物产品。目前研究团队正与企业合作开展稀土回收方面的研究,旨在推进该项技术的实际应用。 相关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