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海力士公司计划实现芯片生产全自动化》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 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21-03-05
  • 据TechWeb网2月8日消息 ,SK海力士公司计划实现芯片制造工厂的全自动化运营,以降低成本。该公司的一名高管表示,目前该公司的300毫米晶圆厂已经实现高度自动化运作,绝大多数生产流程都能自动化进行,仅需少部分工作人员进行监测。若使生产制造的每个环节都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最大的挑战是通过准确的预测提高生产效率和良品率。其中,基于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技术的预测方案将发挥重要作用。这些技术将破除芯片制造自动化的诸多限制。

相关报告
  • 《欧盟《芯片法案》的目标能否实现》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2-02-24
    • 中新社北京2月22日电(记者刘育英)今年2月初,欧盟颁布《芯片法案》,提出到2030年欧洲半导体的全球市场份额翻一番,达到20%。这一目标能实现吗? 根据公开披露,《芯片法案》计划投入超过430亿欧元资金,以提振欧洲芯片产业,降低欧洲对美国和亚洲企业的依赖。 《芯片法案》提出了三方面主要内容。一是提出“欧洲芯片倡议”,将提供110亿欧元用于加强现有的研究、开发和创新,以确保部署先进的半导体工具以及用于原型设计、测试的试验生产线等;二是建设新的合作框架,通过吸引投资和提高生产力来确保供应安全,以提高先进制程芯片供应能力;三是完善成员国与委员会之间的协调机制。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说,欧洲芯片法将改变欧洲单一市场的全球竞争力。在短期内,它将使欧洲能够预测并避免供应链中断,从而提高欧盟对未来危机的抵御能力。从中期来看,这将有助于欧洲成为这一战略分支的工业领导者。 欧盟为何要制定《芯片法案》? 芯片是关键产业价值链的战略资产。爱集微咨询业务部总经理韩晓敏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示,芯片是数字经济的核心,从智能手机和汽车,到医疗保健、能源、通信和工业自动化的关键应用和基础设施,都需要芯片的支撑。而近两年的疫情,使多个国家遭受芯片短缺,并重新认识到技术领先和供应安全的重要性。 欧洲拥有芯片价值链上的优势,许多公司在供应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荷兰的阿斯迈公司(AMSL)是全球唯一的光刻机厂商,而光刻机是芯片制造业的核心装备。此外欧洲的汽车芯片也有优势。 但同时,欧洲也有劣势。韩晓敏表示,欧洲虽然在设备、三代半导体材料、设计上均有一些厂商,但整个产业链非常不完整。全球排名前20名的芯片设计企业,没有一家是欧洲的。在制造环节,主要厂商三星、台积电都在亚洲。欧洲在全球半导体生产市场的整体份额不到10%,并且严重依赖第三国供应商。 当前美国、日本、中国都在加大对半导体产业的投入。在补贴下,美国吸引到三星、台积电建厂,英特尔也宣布在美建设世界最大芯片厂。2021年11月,台积电与索尼合资在日本建设首家半导体工厂,最近又表示追加投资,增加两成产能。 韩晓敏表示,在如此竞争态势下,欧盟出台《芯片法案》,其核心目的是给予恩智浦、博世、意法半导体、英飞凌等本土大的芯片企业提供补贴,使其不会因其他国家的补贴而迁走。同时,该法案希望吸引台积电、三星等大厂前来建厂。 欧盟《芯片法案》提出,到2030年将欧洲的全球市场份额翻一番,达到20%,并在欧洲生产最先进、最节能的半导体。20%市场占有率能实现吗? 韩晓敏分析表示,现在的全球芯片市场,按产品类别分,CPU/GPU处理器占到大约15%-20%,存储芯片占到30%,剩下50%份额主要是模拟芯片、手机芯片等。 在存储领域,市场主要被三星、海力士、美光几家公司瓜分;在CPU/GPU领域,主要是英特尔、英伟达、AMD三家。这意味着,在剩下模拟芯片、手机芯片等50%份额的市场里,要达到40%的份额,才能在全部芯片市场达到20%份额。而这部分市场厂商林立,如在手机芯片市场,高通、联发科、紫光展锐是三个主要玩家,门槛已经非常高。因此欧盟要达到40%的市场份额几乎不可能。 《芯片法案》还提到供应安全的目标。韩晓敏表示,要台积电、三星等制造厂商到欧洲投资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成本等原因,到欧洲投资不符合商业逻辑。 另外,430亿欧元的资金额度虽然看起来很多,但半导体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动辄上百亿美元投资,430亿欧元是否足够多还要看其所跨越的周期。预计未来《芯片法案》还会有更具可操作性的配套措施出台。
  • 《SK海力士宣布开发第三代1Znm内存芯片》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9-10-31
    • 10月21日,SK海力士今天宣布开发适用第三代1Z纳米DDR4 DRAM,据称,这款芯片实现了单一芯片标准内业界最大容量的16Gb,在一张晶圆中能生产的存储量也是现存的DRAM内最大。 与上一代1Y产品相比,该产品的生产率提高了约27%,由于可以在不适用超高价的EUV(极紫外光刻)曝光工艺的情况下进行生产,其在成本上具有竞争优势。 新款1Z纳米DRAM支持高达3200 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据称是DDR4规格内最高速度。在功耗方面,与基于第二代8Gb产品的相同容量模组相比,功耗降低约40%。 第三代产品适用前一代生产工艺中从来没使用过的新材料,将DRAM操作的关键要素静电容量(Capacitance)最大化。此外,还引进了新的设计技术,提高了动作稳定性。 接下来,SK海力士计划将第三代10纳米级微细工程技术扩展到多种应用领域,包括下一代移动DRAM LPDDR5和最高端DRAM HBM3等。 DRAM 1Z开发事业TF长李廷燻表示,该芯片计划年内完成批量生产,从明年开始正式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