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科技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成立》

  • 来源专题: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信息监测与服务平台
  • 编译者: mall
  • 发布时间:2021-03-04
  • 人民网澳门2月25日电(记者毛磊)为加强两岸及澳台学术交流、民间交流,促进澳台关系稳步发展,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澳门科技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2月25日举行成立仪式。

    成立仪式上,澳科大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胡根与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鹏签署了合作框架协定。此前,中心与上海台湾研究所也签署了合作协议。

    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副主任严植婵在成立仪式上对澳科大成立两岸关系研究中心表示祝贺。她指出,澳台两地关系密切,民间交流频繁,澳台关系是两岸关系的特殊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澳门在两岸关系中发挥着“一国两制”的示范作用、沟通两岸的桥梁作用、先行先试的探索作用、反“独”促统的阵地作用。中心的成立将有助于增强澳门在两岸关系领域的研究力量、新生力量,有助于促进澳台及两岸的民间交流、学术交流,有助于发挥澳门在海峡两岸之间的窗口、桥梁、纽带、平台作用;对讲好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故事,推动澳门“一国两制”实践与探索“两制”台湾方案有机结合,将发挥积极作用。衷心期待两岸暨港澳学者携手并肩、相伴而行,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进程,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中联办将继续支持澳门科技大学和澳门社会各界扩大深化对台交流合作。

    澳门科技大学校长李行伟致辞时表示,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将立足于学术研究,与澳门本地及海内外专家学者共同研究两岸关系及澳台关系,研究新时期两岸关系发展及如何发挥澳门在两岸关系中的特殊作用,为促进有关两岸关系的学术交流,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贡献。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研究局、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全国台湾研究会、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上海台湾研究所、广州大学台湾研究院,香港中国评论通讯社、中评智库基金会,台湾中华两岸关系发展协会理事长邵宗海、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庞建国、台湾淡江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张五岳等单位和个人以视频、贺信等形式向中心成立表示祝贺。

    成立仪式结束后,中心举办了专题讲座,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鹏担任主讲嘉宾,讲述了当前两岸关系形势。

  • 原文来源:http://hm.people.com.cn/n1/2021/0225/c42272-32036995.html
相关报告
  • 《澳门大学成立澳门先进材料研发中心》

    • 来源专题:先进材料
    • 编译者:李丹
    • 发布时间:2023-06-28
    • 作者:李亚南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6/27 澳门大学(以下简称 澳大)6月27日发布消息称,该校成立的澳门先进材料研发中心是日举行揭牌仪式。 据介绍,澳门先进材料研发中心获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资助成立,以新能源材料、环保材料等为主要研究方向,旨在促进澳门先进材料产业发展,为国家及澳门科研技术生产力的提升作出实质性贡献。 澳大校长宋永华在致辞时表示,澳门先进材料研发中心是继澳门中药研发中心之后,澳大成立的第二个澳门产学研科研转化平台,将服务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高效转化,打造澳门新产业。他希望中心根据特区政府发展布局,发挥澳大材料科学研究优势,充分利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政策空间,紧密配合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推动先进材料产学研发展,对促进特区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贡献澳大力量。 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行政委员会委员叶桂林指出,中心的成立是澳门材料领域创新发展的里程碑。中心将充分利用澳大应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院的成熟科研环境,推动已有科研成果转化,对接澳门及外地企业及社会资本。中心将成为集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及产业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高效能、高质量创新平台,为澳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 《香港理工大学及澳门科技大学研发抗新冠肺炎RBD重组疫苗》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20-08-05
    • 周一,研究人员在香港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大湾区的高校已经开发出一种重组受体结合域(RBD)蛋白候选疫苗,该疫苗在对抗2019冠状病毒病方面显示出前景。一剂疫苗可以在7天后诱导中和活性,但是更多的动物实验正在进行以测试它的持久性。 由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澳门科技大学(MUST)及其他中国机构研发的重组RBD蛋白疫苗,若能在动物体内诱导有效的功能性抗体反应,并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可提供对SARS-CoV-2的强大免疫保护。 7月29日,《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记录这项工作的文章。 MUST的医学教授张康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系统地研究了整个S钉蛋白,我们发现RBD结构域在诱导抗体或免疫反应方面有最有效的作用,同时它还减少了其他不需要的副作用。” “我们检查了整个蛋白质,发现RBD只有大约200多个氨基酸,是制造疫苗的最佳候选,”他补充说。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小组发现含有spike蛋白RBD的重组疫苗在单剂量注射后的7到14天内,能够在免疫小鼠、兔子和猴子身上诱导有效的功能性抗体应答。 免疫动物的血清阻断了RBD与细胞表面表达的ACE2受体的结合,并在体外中和了SARS-CoV-2假病毒和活病毒的感染。疫苗接种还能保护猴子免受病毒感染。在COVID-19患者的血清中也发现了rbd特异性抗体的升高。 “我们的发现强调了RBD结构域在SARS-CoV-2疫苗设计中的重要性,这为通过诱导针对RBD结构域的抗体开发保护性疫苗提供了理论基础,”Zhang补充道。 动物试验阳性结果 理大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兼职教授刘江强表示,现时从老鼠、兔子及猴子的数据看来“非常有利”。 “不仅仅是从功效的角度;我们能够证明,第一次注射后猴子的血浆已经显示出足够的保护作用。除此之外,我们还证明它是非常安全的。”他补充说,到目前为止在动物实验中还没有观察到副作用。 在这项研究中,小鼠接种了不同剂量的免疫,剂量范围从0.1磅到20磅不等。他们在第0天接受一次免疫注射并在第7天收集血清,或者在第0天和第7天分别接受两次注射,或者在第0天和第14天收集血清,在第21天收集血清。在一些实验中,第三次注射是在第21天。 第一次接种疫苗后第7天获得的血清已经显示出对重组RBD的IgG和IgM反应升高。极低剂量的疫苗蛋白(0.1 mol / l)可诱导抗体反应。 此外,免疫小鼠血清获得一剂后7天5μg RBD疫苗Huh7细胞RBD-ACE2-positive显示,只有14.3%,这表明,血清从早期疫苗接种一剂5μg在老鼠身上可以有效地阻止RBD绑定ACE2细胞上的受体。 在兔子和猴子身上也观察到阳性结果。研究人员说,低剂量的每只兔子每针注射1千卡,三次注射就可以诱导出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与此同时,猴子免疫后第7天和第14天血清中对重组RBD的IgG应答明显升高,对假病毒的中和抗体水平也明显升高。 更多关于持久影响的研究 虽然候选疫苗成功诱导抗体反应,但免疫持续时间仍是一个问题。Lau和他的团队正在考虑如何将疫苗的耐久性延长到一年甚至两年。他说,他们在一项研究中使用了一种新的佐剂,目的是提高抗体滴度,使疫苗持续时间更长。 “我们现在正试图对此进行评估,”刘告诉《生物世界》。“我们有一个策略来增加抗体的效价或产生抗体的数量,这些实验实际上正在猴子身上进行。如果我们能进一步提高抗体的效价,我们将拥有真正顶级的产品,”他补充道。 在这篇论文中,研究人员说,添加明矾佐剂可以显著增强诱导,到第7天特异性抗体水平会更高,到第21天甚至更高。 这些令人鼓舞的结果促使研究人员尽快将这种疫苗进行人体试验。 "监管方面还有一点不确定性," Lau表示。“但我可以和你们分享的是,根据我们目前的时间表,它将在几个月甚至几周内进入临床研究。” 刘德华进一步透露,该团队正在与一家台湾制造商谈判,准备大规模生产。 他说:“选择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来表达这项研究的各种蛋白质,因为这是一个商业上可行的系统,如果成功,可以用于生产候选疫苗,在商业规模上。”“用于制造重组RBD疫苗的生物技术方法在帮助大规模疫苗生产方面是成熟和可行的。” 除了这种候选疫苗,香港、澳门和中国大陆的学者一直在合作开发各种对抗COVID-19的产品。它们包括对感染和其他呼吸道病毒的快速诊断测试,以及基于CT胸部成像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 然而,“疫苗才是真正的解决方案,”理大副校长兼教务长Alexander Wai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