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机器人产业规模突破800亿,未来创新公司需发掘新动能》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姜山
  • 发布时间:2018-01-18
  • 谈及中国机器人产业,深圳是绕不开的地方。据雷锋网了解,在2018年的CES(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展)展会上,据主办方美国消费技术协会(CTA)的数据显示,约有500家参展公司来自深圳,占所有参展商的10%。

    这是信号侧面展示了深圳机器人产业的强大生产力。1月16日,2018深圳机器人创新与发展论坛在深圳市举行召开,在会议上公布了一项数据 :近几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增速呈双位数,目前产业规模远超800亿元。据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了解:2016年深圳机器人产业白皮书显示,深圳机器人产业的企业数量达469家,产值已达787亿元。其中服务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是深圳机器人产业的两个拳头。大族电机、优必选等一批企业都是深圳走出的优秀机器人企业。

    “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在2017年都火得不行了。”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秘书长毕亚雷向雷锋网表示,凭靠深圳雄厚的产业基础、完善的创新要素、高度集中的高端人才和资本市场,依托中国3C产业集聚地——深圳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深圳机器人产业可谓如鱼得水。目前,机器人产业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随着人工智能热潮的推动,深圳机器人智能化也在不断提升。

    深圳机器人产业规模突破800亿,未来创新公司需发掘新动能

    在看到机器人行业上升的同时,也需要看到行业未来的发展走向。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先进院研究员张建伟院士提到了人工智能是去年的一个关键词,因为人工智能出现了两个关键的新动能,一个是高性价比的计算引擎,三十年前我们在清华大学开始从事人工智能,现在的计算能力是我当年(三十年前)计算能力的一百万倍。另外我们现在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5G通讯,这些高性价比的互联网大数据给人工智能发展带来了无穷多的燃料。

    今天再谈整个的数据驱动的下一个伟大的时代。实际上除了人工智能、材料、能源还有数字创意等等都会给未来的生活场景带来新的解决方案,这其中也包括少人的工厂、老人化的解决方案等等。

    从人工智能的角度,我们更应该强调在物理信息系统下的人工智能在制造、医疗养老、教育和保护环境、交通等方面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应用。人工智能要从现在代码的虚拟世界走向物理世界,进入人类2.0和机器2.0的时代,人工智能应该是以人为本,机器人也应该以人为中心,为人服务,为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而服务的。未来的人工智能和物理世界的结合是通过最基础的技术成熟度,深度学习、跨模态学习、强化学习和概率模型、大脑数据和知识表达等等这些关键的技术模块把人工智能和感知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关键模块技术结合起来,是我们下一代真正产生未来的更大的创新公司的新动能。

    机器人专家孙立宁教授认为孙立宁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不得不面临老龄化的问题。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1/3,再加上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劳动力紧缺,因此中国需要迫切地需要智能制造。

    目前国产机器人实现了30%以上的增长,国产机器人已经开始爆发发展了。但在发展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产业的同时,需要夯实底层的基础技术、同时也要解决操作移动化、人机交互、智能化等关键技术问题。前面的基础得到夯实,整个产业亦将迎来长足的发展。未来的机器人产业还有更大的潜能尚需发掘,走进机器人的快车道。

相关报告
  • 《山东机器人产业2027年有望突破500亿元》

    •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5-07-29
    • 7月10日,记者从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山东省有关部门(单位)制定印发了《山东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计划到2027年,全省机器人制造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培育产值超20亿元的机器人制造领军企业3家以上,布局建设覆盖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四大领域的创新中心和平台,打造全国机器人研发制造增长极和应用新高地。 据了解,目前山东已形成覆盖研发、整机制造、系统集成、零部件配套、售后服务等主要环节的较为完备的机器人产业链,锚定“4+N”产业布局,在济南、青岛、淄博、济宁打造产业发展高地,形成园区集聚、上下游协作配套的良好生态,同时鼓励其他市立足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机器人特色产业。
  • 《机器人崛起 实现腾飞亟待突破产业瓶颈》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yxzhou
    • 发布时间:2018-06-14
    •   喝着送餐机器人送来的咖啡,看人形机器人整齐划一地表演舞蹈,欣赏机器人提笔、沾墨、运笔书写出的书法作品,在唐山新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记者颇有穿越到未来的感觉。   从搬运、码垛、焊接等生产活动,到读报、陪护等生活细节,再到排雷、战斗等军事需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河北省围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三大领域,从生产制造、技术研发、产业应用等路径推进构建产业体系。   今年以来,河北机器人产业方兴未艾,呈现出勃勃生机,亮点频出:   5月8日,作为世界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世界喷涂机器人巨擘的安川都林机器人应用设备(北京)有限公司在香河机器人小镇举行新工厂入驻仪式,并开始投产运营;   5月18日,国际医疗机器人产业基地项目签约落户涿州国际健康产业园,基地将引入以色列Mazor Robotics骨科手术机器人和英国肝脏常温灌注转运机器人OrganOx metra技术,探索医疗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及应用;   日前,唐山高新区“全国焊接机器人制造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正式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验收,成为全国首家以机器人产业命名的品牌示范区:   河北机器人产业的悄然崛起,展现了以传统产业为主的河北经济发展领域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这也正是河北依托新兴产业重塑产业格局、打开经济发展新空间的一个缩影。   “今年前1至4月份,全省新产品以及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工业机器人增长40.6%,数据亮眼。”河北省统计局副局长田艳表示,河北智造机器人的崛起,为全省经济转型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记者还从河北省工信厅了解到,目前,河北省已建成沧州国际机器人产业园区、唐山机器人产业园区、石家庄机器人产业园区、香河机器人产业园区、固安机器人产业园区、衡水冀州机器人产业园区和曲周机器人产业园区七大基地。   “公司研发制造的国内首个专用车车架智能化焊接制造车间已经投产,从生产线的起点上料到钢板变成车架成品的全过程仅需8分钟,期间各个环节全部由机器人完成。”在位于唐山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基地的唐山开元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徐志明告诉记者。   开元集团的焊接机器人在奥运鸟巢、上海世博展馆等留下了匠心制造。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港珠澳跨海大桥桥梁横隔板的焊接工作就是由开元集团研发生产的U肋定位焊接机器人焊接系统承担。世界首条机器人焊接铝合金自行车生产线、国内第一台多功能六轴工业机器人本体也来自开元。   河北省机器人产业虽然已具有一定规模,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省很多机器人制造企业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处于产业链低端,产业集中度低、总体规模小,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现象日益突出。同时,机器人产业面临技术瓶颈,缺乏高端机器人自主知识产权,导致高端产能不足。   “河北在焊接机器人、矿用机器人等领域已经取得了国内领先地位,但随着国家有关高端装备制造支持政策的出台,全国各地都在注入资金研发相关产品,而且进展很快。”河北省机械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闫瑞祥认为,能否尽快实现量产,扩大机器人产业规模,成为我省机器人产业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如何突破这些瓶颈?闫瑞祥表示,政策、投资公司和企业三方应同时发力,使机器人制造这个新崛起的行业行驶在快速发展的轨道上。政府应当更加关注作为行业“主力部队”的中小企业,并适当向创业型公司倾斜,引导市场进行充分且良性的竞争,尽快出台相应的配套扶持政策及发展规划,引导和支持机器人产业加快发展、加速聚集、增强实力。   如何进一步推进机器人产业迈向中高端?某长期研究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河北在发展机器人产业时必须扬长避短,找准定位,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企业自身需围绕核心零部件、创新型产品、细分市场、售后服务、资本并购等五个维度进行突破,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唯有实现自主创新,掌握高端核心技能,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核心竞争力,进而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在新机遇的引领下,为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我省已陆续出台一系列产业发展促进措施,厚植机器人发展沃土,着力抢占产业发展先机。多个市县把机器人产业作为重点产业进行培育、推进,推动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   “我们将在香河打造自动化涂装中心,提升中国涂装行业的整体水平。”安川都林机器人应用设备(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宋镇秀表示,香河机器人小镇聚集了众多上下游企业,可以在技术、设备、客户等资源上实现共享和协同,初步形成完整产业链,实现集群发展的良性循环。   日前,河北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河北省加快智能制造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支持发展焊接、切割、喷涂等工业机器人,着力打造“三中心一平台”(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增材制造体验中心、机器人研究中心和智能制造教育平台),到2020年,全省形成较为完整的智能制造产业体系,智能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   未来已来,河北正在加速进入机器人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