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村级自治微电网示范工程投运》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6-17
  • 日前,莱芜小增家庄村三端低压柔直互联系统实现常态化运行,这标志着国内首个村级自治微电网示范工程正式建成投运。小增家庄村隶属济南市莱芜区羊里镇,是一个以水泥预制为主业的专业村。该村白天工业用电需求大,居民用户用电负荷较低,光伏大发配变潮流整体反送,台区电压波动大、线损明显增大,反向重过载运行风险加剧。晚间居民用电负荷集中、迅速增加。另外,随着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的持续推行,预计村内及周边村镇电动汽车保有量将加速发展,用户充电需求将迅猛增加,但村内缺乏安全便捷、大功率的快速充电设施。一方面,低压台区运行状态感知能力不强,故障后无法第一时间实现故障定位和主动抢修;另一方面,分布式光伏、充电桩等分布式资源也无法有效最大化就地利用,无法有效支撑民生用户不停电。

    小增家庄村面临的问题是当前配电网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典型普遍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政策要求,国网山东电科院联合莱芜供电公司在小增家庄村设计搭建了国内首个村级自治微电网。构建了光储充一体化直流充电站,不仅大幅提升了小增家庄村民生负荷的供电可靠性,也为新能源汽车在农村普及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力推动农村地区的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切实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用电需求。该示范工程具备全要素、全功能、全数字的“三大特色”,高度契合数智化坚强电网“四大特征”。首先是多元主体灵活调配能力强。充分发挥多台区、多要素的互补性,依托三端柔性互联的物理网架和高算力的数字孪生管控系统,实现了台区间功率的快速灵活互济和源网荷储高效协同互动,有效解决了分布式光伏出力强随机波动性、间歇性带来的潮流频繁反转、电压越限、设备反向重过载等问题。其次,通过构建微电网运行管理体系,具备计划停电和故障停电离网运行能力,在10千伏线路或台区失电情况下为民生负荷提供不少于2小时的电力供应。此外,还实现了台区运行状态数智化管控。可以推演分析村级微电网未来运行态势,指导智慧运维、智能运行优化决策。

  • 原文来源: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92175.html
相关报告
  • 《“绿电码头”来了 浙江省首个低碳码头示范工程投运》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9-04
    • 日前,随着梅山港区5号风机安装完毕,浙江省首个低碳码头示范工程——国家电网宁波舟山港梅山风光储一体化项目顺利投运,意味着浙江建成首个“绿电码头”。 所谓“绿电码头”,即通过集成和应用风电、光伏发电、储能系统等可再生能源技术,依托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实现清洁能源在港口码头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实现港口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2023年10月,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签署《共同推进浙江省港口绿色低碳建设合作协议》,宁波舟山港梅山风光储一体化项目是该协议实施落地的标志性工程。 风光储一体化,顾名思义,就是将风电、光伏和储能一起构建成一个巨大的绿色“充电宝”。在这里,风机、光伏板将港口的自然风能和光能转变成电能,为停泊的巨轮、忙碌的集卡和不停运转的龙门吊等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用不完的绿色电能将汇聚到储能设备里储存,以备港口用电高峰期使用,多余的绿色电能则并入国家电网。 该项目风电与光伏的年发电量约5917万千瓦时,应用储能充放电策略及能源管理,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26万吨,相当于410万辆小汽车一天的碳排放量。 “风机的风叶有近百米长,每转动一圈就能产生9千瓦时的电能,扫过的面积相当于4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国网(宁波)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应肖磊介绍说,今年6月,集装箱船“宝城”轮靠泊梅山港区26小时,共使用岸基供电2.5万余千瓦时,而一台风机仅需运转一天即可满足其靠泊期间的用电需求。此外,储能项目充满电可储存2000千瓦时电能,足以提供一艘载箱量为5000标准箱的6万吨级货轮靠泊港口2小时所需的电量。 截至8月26日,风光储一体化项目累计发电量已达1190万千瓦时,轻松满足港区岸电以及智能换电站等设备的用电需求。“该项目优化了港口能源供给结构,提高风电、光伏等绿色清洁能源使用比例,为全国提供了一个可推广、可复制的‘低碳’港口建设标志性工程及典型能源低碳解决方案。”应肖磊说。(李华 吴晓鹏 单宋佳 洪宇翔)
  • 《国内首个百兆瓦级电池储能示范工程在河南建成投运》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1-03
    • 12月29日,从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获悉,12月28日15时38分,随着开封兰考电池储能电站顺利并网,标志着河南电网100兆瓦电池储能示范工程继首批洛阳黄龙、信阳龙山两座电池储能电站6月底成功并网后,第二批14座储能电站全部建成投运,这16座储能电站计划2019年开始投入商业化运行。这是我国建成投运的首个电网侧分布式百兆瓦级电池储能工程,标志着河南省在电网侧分布式储能电站标准化、规模化建设上迈出重要一步。 2018年,省电力公司与平高集团合作,选择郑州、洛阳、信阳等9个地市的16座变电站,采用“分布式布置、模块化设计、单元化接入、集中式调控”的技术方案,建设规模为100.8兆瓦/125.8兆瓦时,共计84个电池集装箱。 河南电网处于华中电网与华北电网、西北电网互联枢纽位置,随着近年来的迅速发展,目前电网峰谷差约占最高负荷的40%,新能源发展迅速,电网安全运行、调峰手段和投资建设都面临巨大挑战,迫切需要创新技术手段进行解决。河南电网100兆瓦电池储能示范工程可以毫秒级的响应时间,为我省特高压交直流故障提供快速功率支援,同时也丰富了电网调峰调频、大气污染防治手段,提高能源利用综合效益。 河南电网100兆瓦电池储能示范工程建设并网,使省电力公司在抢占电网侧储能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制高点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将对电力系统发输配用的格局和能源互联网建设产生深远影响。下一步,该公司还将加强示范工程运行数据积累,优化调控策略,深化储能技术灵活性和功能应用多样性研究,提高储能系统可靠运行水平,全力打造成电网侧分布式百兆瓦级储能示范应用创新技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