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_香港科技大学开发一个基于Web的平台COVIDep以用于实时报告SARS-CoV-2疫苗靶标建议》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5-26
  • 1.时间:2020年5月24日
    2.机构或团队:香港科技大学
    3.事件概要:
    bioRxiv预印平台于5月24日发布了香港科技大学的文章“COVIDep: A web-based platform for real-time reporting of vaccine target recommendations for SARS-CoV-2”,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基于网络的平台COVIDep(https://COVIDep.ust.hk),该平台可提供免疫靶点建议,以指导SARS-CoV-2疫苗的开发。
    COVIDep实现了一个协议,该协议将SARS-CoV-2的公共可用遗传数据与SARS-CoV的表位数据集中在一起,以识别代表SARS-CoV-2潜在免疫靶标的B细胞和T细胞表位。COVIDep还可实现COVIDep的输出结果与新兴实验结果之间的对应关系。文章表示,该平台用户友好,灵活并且基于最新数据,可能有助于指导SARS-CoV-2的疫苗设计和相关实验研究。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4.附件:
    原文链接: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5.23.111385v1

  • 原文来源: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5.23.111385v1
相关报告
  • 《香港科技大学开发一个基于Web的平台COVIDep以用于实时报告SARS-CoV-2疫苗靶标建议 》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6-05
    • bioRxiv预印平台于5月24日发布了香港科技大学的文章“COVIDep: A web-based platform for real-time reporting of vaccine target recommendations for SARS-CoV-2”,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基于网络的平台COVIDep(https://COVIDep.ust.hk),该平台可提供免疫靶点建议,以指导SARS-CoV-2疫苗的开发。 COVIDep实现了一个协议,该协议将SARS-CoV-2的公共可用遗传数据与SARS-CoV的表位数据集中在一起,以识别代表SARS-CoV-2潜在免疫靶标的B细胞和T细胞表位。COVIDep还可实现COVIDep的输出结果与新兴实验结果之间的对应关系。文章表示,该平台用户友好,灵活并且基于最新数据,可能有助于指导SARS-CoV-2的疫苗设计和相关实验研究。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 《香港理工大学及澳门科技大学研发抗新冠肺炎RBD重组疫苗》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20-08-05
    • 周一,研究人员在香港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大湾区的高校已经开发出一种重组受体结合域(RBD)蛋白候选疫苗,该疫苗在对抗2019冠状病毒病方面显示出前景。一剂疫苗可以在7天后诱导中和活性,但是更多的动物实验正在进行以测试它的持久性。 由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澳门科技大学(MUST)及其他中国机构研发的重组RBD蛋白疫苗,若能在动物体内诱导有效的功能性抗体反应,并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可提供对SARS-CoV-2的强大免疫保护。 7月29日,《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记录这项工作的文章。 MUST的医学教授张康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系统地研究了整个S钉蛋白,我们发现RBD结构域在诱导抗体或免疫反应方面有最有效的作用,同时它还减少了其他不需要的副作用。” “我们检查了整个蛋白质,发现RBD只有大约200多个氨基酸,是制造疫苗的最佳候选,”他补充说。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小组发现含有spike蛋白RBD的重组疫苗在单剂量注射后的7到14天内,能够在免疫小鼠、兔子和猴子身上诱导有效的功能性抗体应答。 免疫动物的血清阻断了RBD与细胞表面表达的ACE2受体的结合,并在体外中和了SARS-CoV-2假病毒和活病毒的感染。疫苗接种还能保护猴子免受病毒感染。在COVID-19患者的血清中也发现了rbd特异性抗体的升高。 “我们的发现强调了RBD结构域在SARS-CoV-2疫苗设计中的重要性,这为通过诱导针对RBD结构域的抗体开发保护性疫苗提供了理论基础,”Zhang补充道。 动物试验阳性结果 理大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兼职教授刘江强表示,现时从老鼠、兔子及猴子的数据看来“非常有利”。 “不仅仅是从功效的角度;我们能够证明,第一次注射后猴子的血浆已经显示出足够的保护作用。除此之外,我们还证明它是非常安全的。”他补充说,到目前为止在动物实验中还没有观察到副作用。 在这项研究中,小鼠接种了不同剂量的免疫,剂量范围从0.1磅到20磅不等。他们在第0天接受一次免疫注射并在第7天收集血清,或者在第0天和第7天分别接受两次注射,或者在第0天和第14天收集血清,在第21天收集血清。在一些实验中,第三次注射是在第21天。 第一次接种疫苗后第7天获得的血清已经显示出对重组RBD的IgG和IgM反应升高。极低剂量的疫苗蛋白(0.1 mol / l)可诱导抗体反应。 此外,免疫小鼠血清获得一剂后7天5μg RBD疫苗Huh7细胞RBD-ACE2-positive显示,只有14.3%,这表明,血清从早期疫苗接种一剂5μg在老鼠身上可以有效地阻止RBD绑定ACE2细胞上的受体。 在兔子和猴子身上也观察到阳性结果。研究人员说,低剂量的每只兔子每针注射1千卡,三次注射就可以诱导出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与此同时,猴子免疫后第7天和第14天血清中对重组RBD的IgG应答明显升高,对假病毒的中和抗体水平也明显升高。 更多关于持久影响的研究 虽然候选疫苗成功诱导抗体反应,但免疫持续时间仍是一个问题。Lau和他的团队正在考虑如何将疫苗的耐久性延长到一年甚至两年。他说,他们在一项研究中使用了一种新的佐剂,目的是提高抗体滴度,使疫苗持续时间更长。 “我们现在正试图对此进行评估,”刘告诉《生物世界》。“我们有一个策略来增加抗体的效价或产生抗体的数量,这些实验实际上正在猴子身上进行。如果我们能进一步提高抗体的效价,我们将拥有真正顶级的产品,”他补充道。 在这篇论文中,研究人员说,添加明矾佐剂可以显著增强诱导,到第7天特异性抗体水平会更高,到第21天甚至更高。 这些令人鼓舞的结果促使研究人员尽快将这种疫苗进行人体试验。 "监管方面还有一点不确定性," Lau表示。“但我可以和你们分享的是,根据我们目前的时间表,它将在几个月甚至几周内进入临床研究。” 刘德华进一步透露,该团队正在与一家台湾制造商谈判,准备大规模生产。 他说:“选择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来表达这项研究的各种蛋白质,因为这是一个商业上可行的系统,如果成功,可以用于生产候选疫苗,在商业规模上。”“用于制造重组RBD疫苗的生物技术方法在帮助大规模疫苗生产方面是成熟和可行的。” 除了这种候选疫苗,香港、澳门和中国大陆的学者一直在合作开发各种对抗COVID-19的产品。它们包括对感染和其他呼吸道病毒的快速诊断测试,以及基于CT胸部成像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 然而,“疫苗才是真正的解决方案,”理大副校长兼教务长Alexander Wai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