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饮食文化对比》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 潘淑春
  • 发布时间:2004-12-21
  • 中西饮食文化对比网将“中西饮食文化对比”方面的研究进行成果展示。分成若干小组。如:Group1、覃婷、李秋玲、谢慧玲、莫深梅、梁燕姣、韦毅、陈小珍、曹金秋、文秀娟、黄耀剑;Group2 、黄爱琼、郑丽、苏凤华、蓝秀、刘雪莲、覃维维、蒙莉、王慧;Goup3、黄小刚、贺思定、梁燕、黄宏艳、宠雪英、韦 维、覃秋燕、陈惠芬、樊克民、吴雪华、欧善玉;Group4、张玉丽、黄慧、蒙斯妮 吴春燕 覃誉丹、罗晓丹、黄灿、李凤玉、郑海翠;Group5、 彭伟明、杨晓丹、兰宝贵、李丹、 陈丽洁、韦丽莎、李文莹、唐礼花、麦颖郁。建议使用分辨率:800*600 IE5.0以上浏览器
  • 原文来源:http://www.gxlztc.net/dpts/yyx/culdif/private/food/food.htm
相关报告
  •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潘淑春
    • 发布时间:2004-12-26
    •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课题研究,包括:1、研究意义与目的;2、 课题研究内容(礼仪、餐具、中西食品、经营理念、管理模式、环境、设施等);3、分工情况;4、 研究形式:(1)问卷调查法;(2)文献资料法;(3)实地考察法 。5、研究具体过程制定。以及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调查报告、研究成果制成网页共享等。
  • 《佛教与中国的饮食文化》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潘淑春
    • 发布时间:2004-12-16
    • 饮食对于一切生命来说,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需要之一。对于一般动物而言,饮食不过是一种本能的需求——填饱肚子而已,但对于人——有着独立的双手、发明了火和工具、具有高度社会文明——这种高等动物来说,饮食就不限于填饱肚子了,虽然它仍是第一需要。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使饮食不仅在数量、质量上有了极大的飞跃,而且已形成了特有的饮食观念,被赋予了重要的社会职能,升华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很早就进入农耕时代,数千年来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饮食文化。随着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中国的饮食文化在世界各国大放异彩,一直享有盛誉,这是值得千百万炎黄子孙引为骄傲的。如果我们回顾历史,对饮食文化稍作研究,就会发现,佛教传入我国两千年来,给予了中国的饮食文化以很大的影响。笔者拟就这个问题略作探讨,希望有助于认识和光大佛教的饮食文化和中国的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