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兴勾勒全球氢能科技交流与应用场景》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07
  • 世界向东,北京向南,在京南中心区域,占地20万平方米的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正在火热建设中。记者了解到,这里毗邻大兴国际机场,京东“亚洲一号”、京南物流基地等重要交通枢纽,示范区依托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产业资源优势,构建以加氢示范站、氢能交流中心、科技园区为载体,产业基金、企业联盟、专项政策、试验基地为支撑的“3+4”氢能产业生态体系,将建设成集氢能产业研发、测试、生产、生活于一体的创新生态,一个引领全球的氢能科技交流与应用场景正在勾勒呈现。

    起步区南区一期年底建成

    沉浸式氢能展厅、加氢站模型、氢燃料电池专用SUV、新氢动力系统叉车、氢燃料电池车驱动原理模型……近日,探访正在建设中的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目前,起步区北区的全球日加氢量最大的加氢站,京津冀首个氢能交流中心,国际氢能孵化器,测试中心,研发楼和相关商业配套已全面建成投用。在4888平方米的京津冀首个氢能交流中心内,小到氢气质量流量计、加氢枪零部件,大到氢燃料电池系统、氢燃料电池重卡等,氢能产业链中元素应有尽有。

    氢能示范区总占地规划约2平方公里,起步区由南、北区组成,占地面积20.8公顷,建筑面积35.8万平方米。北区,占地面积6公顷,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南区,占地面积14.8公顷,建筑面积30.4万平方米。按照规划,起步区南区一期4.7万平方米已于去年10月份开工建设,计划今年12月建成;二期、三期同步启动规划设计,计划2023年启动建设,为后续氢能项目落地提供空间保障。

    建设“以人为本”办公园区

    记者注意到,规划中明确氢能示范区将建设“以人为本”的价值型园区。对此,大兴区经信局项目科科长孙静表示,园区建设借鉴学习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以人为本”的建园理念。“东升科技园被称为引领中国企业步入生态办公的未来科技园。氢能示范区也将打造舒适、便捷的工作生活环境,比如设置园区食堂、公寓、健身房、书吧、24小时便利店等。”孙静表示,建设考虑全方面保障入园企业生产生活,增强企业员工身心体验感,让企业安心落地工作生活。

    据介绍,大兴以国际氢能示范区南区为试点,建设光伏建筑一体化,利用分布式能源技术,建设多能耦合、多能互补的新型电力系统,打造零碳园区、智慧园区,实现大比例清洁能源使用、能源精细化管理监测和多能耦合应用。建成后,园区整体减碳设计指标将达30%以上,园区也将通过“氢能+”实现新能源多场景、高效率利用,成为氢能综合利用示范园区。按照规划,大兴未来将着重构建以加氢示范站、氢能交流中心、科技园区为载体,产业基金、企业联盟、专项政策、试验基地为支撑的“3+4”氢能产业生态体系,将建设成集氢能产业研发、测试、生产、生活于一体的创新生态。

    今年年内再建成3座加氢站

    在全球日加氢量最大的海珀尔加氢示范站,北京青年报记者看到,站内场地十分宽敞,总共有8台35MPa加氢机、16把加氢枪。与传统加油站加油流程相似,工作人员将加氢枪插到大巴车的加氢口上,点击加氢机上的按钮即可加氢。与加油站不同的是,加氢过程中既听不到声音,也闻不到任何气味。据介绍,这里日加氢量可达4.8吨,可同时为16辆燃料电池汽车提供加注服务,日服务车辆可达600辆。“氢气从制氢厂生产出来后,会有专业运输车运送至加氢站,在压缩机的帮助下,储存到氢气储罐中。”海珀尔加氢示范站相关负责人李铁军表示,为了保证安全,氢能系统的车辆都安装了监测系统,在燃料电池舱、乘客舱、氢瓶舱和加注舱都装有氢泄漏监测传感器,一旦泄漏立刻感知,并关闭气瓶阀门。

    就在刚刚结束不久的冬奥会期间,海珀尔加氢站承担部分冬奥会闭环外观赛运力氢燃料电池客车氢源保障工作。2022年1月30日以来,为兴顺达客运公司、氢动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氢燃料电池客车提供氢气供应,服务车辆共计138辆,单车平均在站加氢时间约10至15分钟,日平均加氢量约1吨。据介绍,大兴区大力推进加氢站建设,网络化布局基础设施,按照规划,今年还将建成3座加氢站,为燃料电池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保障。

    此外,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内企业——北京聚兴华通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氢燃料电池关键技术,为2022冬奥提供动力支持。研发约800辆燃料电池汽车,服务于北京、张家口两地。其中,闭环内569辆,可实现-35℃低温启动,单次加氢续航里程可达300-500公里。(来源:北京青年报 蒲长廷)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huagong/2022/03/07/detail_20220307118898.html
相关报告
  • 《北京:搭建多领域氢能示范应用场景 大力推动加氢站建设》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4-14
    • 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城市管理发展规划》,其中氢能方面指出: 提升清扫保洁水平 强化道路机械化作业能力建设,推进机械化清扫保洁向背街小巷延伸,城市道路机械化(组合)作业率达到97%。加强环卫作业新技术应用,加快淘汰老旧高排放车辆,到2025年基本实现环卫、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纯电动或氢燃料电池汽车替代。 搭建多领域氢能示范应用场景 支持氢源保障技术创新和应用试点。合理布局电解水制氢规模,提高绿色氢能比例,构建低碳、经济的绿色氢能供应体系。探索利用垃圾沼气、污水污泥等生物质制氢,研究在阿苏卫循环经济园区等开展垃圾制氢的可行性,促进本市可再生能源高效循环利用。 大力推动加氢站建设。围绕氢燃料电池汽车用氢需求,按照“示范引领、区域辐射”的思路,2025年前建成投运74座加氢站,形成布局合理、适度超前、供需匹配、安全有序的加氢站供给保障体系。 深入研究氢能应用布局。在城市副中心及昌平能源谷、中石油沙河科技园和大兴、房山、延庆氢能示范区等产业园区,探索开展氢能在建筑分布式供能、民用热电联供、储能调峰等领域应用。 建立精细化管理标准规范体系 按照城乡一体化思路,明确管理标准,推动建立城市管理分级分类标准体系。制定背街小巷分类整治提升、街巷分级清扫保洁等城市维护管理标准。制修订地下综合管廊、景观照明、加氢站、燃气、环卫等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编制城市维护作业和管理定额,逐步实现城市管理领域标准规范全覆盖,使精细化管理有章可循。建立标准规范优化更新机制,注重行业间有机衔接。 完善配套政策 进一步开放市政公用领域市场准入,推行政府购买服务,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改革创新投融资机制,提高市政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等建设资金筹措能力。研究完善支持城市管理行业领域发展的财政政策。加强财政预算城市管理运维资金统筹管理。适应城市发展需要,研究编制加氢站、储能设施等布局专项规划。研究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要求落实到街区控规等规划,并在综合实施层面逐一落实用地安排。研究制定支持加氢站、再生资源分拣中心等建设的相关政策,编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优先保障能源、环卫等市政设施用地需求。
  • 《全球钢企“加速”氢能应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11-28
    • 钢铁行业是最大的碳排放源之一,在双碳目标下,氢能作为高效清洁的绿色能源,十分契合钢铁企业节能与绿色低碳转型的诉求,同时钢铁企业涉足氢能,也有利于业务拓展和探索新的产业发展路径。近期,全球钢铁企业也在氢能领域不断收获进展,详情如下: 1、晋南钢铁推进氢能应用 11月18日,晋南钢铁举行首批氢能公交车投放仪式。此次投放的氢能公交车,运行效率高、续航长,单次加氢时间仅5-10分钟,续航里程可达600公里,是晋南钢铁继今年6月投运第二批100辆氢能重卡和50辆电动装载机后,再次向氢能物流领域发力的一项重要举措。 10月19日,由晋南钢铁集团与杭氧集团合作建设的杭沃氢能综合能源岛项目举行开工仪式。此次开工建设的综合能源岛项目,由卸车区、加氢区、加气区、充电区、站房区等组成,该项目集加氢、充电、加气功能于一体,设计加氢能力为每天9000公斤,最大加氢能力为12000公斤,计划明年4月15日建成投用。 2、阿联酋钢铁工业公司开发绿氢项目 11月22日,钢铁制造商阿联酋钢铁公司与能源供应商马斯达尔公司共同表示,将协作开发绿色氢项目,用于生产低碳钢铁。阿联酋钢铁公司的生产设施已开始安装相关设备,预计将于2024年投产使用,投产后,阿联酋钢铁公司将使用绿色氢代替天然气还原铁矿石。 3、水钢开辟氢能发展新赛道 11月8日,水钢与中集安瑞科签订“焦炉煤气高附加值利用项目”合作协议。双方将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共建焦炉煤气高附加值利用项目,同时水钢将依托丰富的焦炉煤气制氢资源,开辟氢能发展新赛道,助力六盘水市氢能产业建设和清洁能源城市创建。 4、唐钢首批超宽断面临氢管线钢成功下线 11月,唐钢公司定制生产的首批1930mm超宽断面临氢管线钢L245M成功下线,将用于国家输氢管道重点工程项目。唐钢通过优化成分设计,采用双联冶炼工艺和控轧控冷工艺,保证了带钢尺寸、板形、表面质量及温度等指标的精准控制,解决了钢材在富氢环境下易发生氢脆断裂的问题,实现超宽断面临氢管线钢一次轧制成功,为保证输氢管道运输安全、提高使用寿命做好材料支撑。 5、太钢燃料电池用不锈钢国内首发 11月消息,太钢超级超纯铁素体TFC22-X向国内燃料电池龙头企业完成批量交付,实现新能源领域用关键战略材料国内首发,解决燃料电池行业“卡脖子”关键战略材料问题。燃料电池连接体用TFC22一X超级铁素体不锈钢的成功研发,填补了国内空白,为国内战略新兴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6、德龙钢铁集团德鑫制氢项目开工 11月1日,德龙钢铁集团德鑫制氢项目在冀·津(涉县·天铁)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化工集中区正式开工。该项目采用变压吸附提氢等先进技术,以焦炉煤气为原料生产 LNG 和氢气,延伸了煤化工产业链,每年可减少CO2排放15万吨。 7、河钢集团与中国石化共建绿色氢能产业链 9月13日,河钢集团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在北京签署共建绿色氢能产业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在氢能源产业资源、应用场景、关键技术等方面优势,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加快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共同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8、H2绿钢打造绿色钢铁厂 9月6日,H2绿钢从一个由Altor、GIC、Hy24和Just Climate牵头的投资集团筹集了约15亿欧元的资金。所得款项将用于H2绿钢在瑞典博登的旗舰大型绿色钢铁厂的建设和发展。与传统高炉技术生产的钢铁相比,该工厂生产钢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减少95%。这是通过在生产过程中用氢气取代煤炭而实现的,氢气由欧洲最大的电解槽现场生产,使用可再生电力。 9、德国钢铁巨头建设绿氢工厂 9月,德国钢铁巨头萨尔茨吉特公司宣布,他们已委托EPC承包商安德里茨公司建造一座100兆瓦的绿氢工厂,旨在为炼钢提供氢气。该氢气工厂计划自2026年起每年生产9000吨绿氢,到2033年将钢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减少95%,其中包括通过替代燃煤高炉为氢气高炉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