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研究“电动公路”为长途货运脱碳,成本低于氢能》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08-12
  • 长途重型卡车既是化石燃料的主要消耗者,也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户”。长途货运零碳排的未来应该寄希望于氢能还是电气化?两派支持者长期以来各执一词。

    英国可持续道路货运中心(The Centre for Sustainable Road Freight)的发起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剑桥大学工程系教授David Cebon等人近日在该中心的一份白皮书中建议,可沿着英国7500公里的主要公路网建立架空接触网为卡车充电。作者们认为,这项被称为电力道路系统(Electric Road System)的项目能够比氢能更经济地让长途货运部门脱碳,同时还能给遭受新冠疫情冲击的政府增加财政收入。

    根据英国商业、能源与工业战略部在2019年发布的题为《1990-2017年英国温室气体排放量最终统计数据》报告,2017年,英国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行业是运输部门(27%)。在英国,公路运输在国内货运(以吨公里为单位)中的占比接近80%。2019年7月,英国政府修订《气候变化法案》(2008年),要求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陆上货运零排放方案因此变得至关重要。尽管城市内用于短途运输的卡车和货车已经实现电动化,但目前锂电子的能量密度仍难解决长途卡车运输的碳排放问题。

    上述《白皮书》提出,电力道路系统可分为多种形式,架空接触网是其中最成熟且性价比最高的技术,已有四个示范项目在德国和瑞典公路上运行,意大利也将启动试运行。

    接触网供电在铁路行业很常见,架空接触网与车辆上携带的受电弓接触后,为车辆供电。受电弓可以根据需要自动快速接通和断开,全过程始终零尾气排放。

    德国版“电力高速公路”示范线运行中。

    本文图片均来自英国可持续道路货运中心近日发布的《Decarbonising the UK’s Long-Haul Road Freight at Minimum Economic Cost》白皮书

    《白皮书》称,这项“英国电力高速公路系统”须在英国的公路网络建设必要基础设施,建议通过四个阶段来实现最终目标。首先,在瑞典、德国和意大利的运行经验教训基础上,启动一个8000万英镑的试点项目,研究英国特有的政策、税收和实施问题。建设全部网络的总成本约为193亿美元,电动高速公路系统预计2030年代末实现。届时,英国公路货运电气化的比例将非常高。

    《白皮书》建议“英国电力高速公路系统”先建示范点,后分三步走

    作者之一David Cebon认为,未来与城市运输车辆的电池电气化相结合后,这种“电动道路”网络可以几乎消除英国道路货运的碳排放。对车主而言,只需要携带一块约等同于电动汽车大小的电池即可实现公路随充。由于能源成本低,车主对电动受电弓车的投资可以在18个月内收回,项目投资者的投资效益显著,预计可在15年内收回成本。

    《白皮书》对长途货运低碳化发展的几种技术路径进行了比较:让车辆本身携带大型电池的确可以实现零废气排放,也有希望成为未来10年内城市配送和垃圾收集的主导车辆,容易尽早广泛部署,但该路线的弊端是大型电池增加了成本和重量,降低了车辆有效载荷能力,充电时间长、不适合长途运输;若采用炙手可热的氢能,绿氢(用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形成)和蓝氢(天然气裂解制备加碳封存)的低碳效应明显,不过能源转换过程中的能量消耗非常大,且制氢和氢补给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投入大量资金;生物燃料有清洁优势,但这种小众解决方案意味着不可能广泛部署;合成燃料可替代燃油,不过生产成本比氢能还要高。

    《白皮书》认为,电力道路系统能够同时尽可能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这套系统的基础设施还可以对5G、车联网形成补充。缺点则在于灵活性有限及充电基础设施的前期投资。

    西门子公司提出的通过架空接触网实现动态充电的混合动力车辆结构

    总体而言,作者们认为,电力驱动所消耗的能量将少于氢燃料驱动。尽管氢气具有更强的灵活性,但电解氢或蒸汽甲烷重整制氢都不是为重型货车提供动力和整体经济提供动力的理想能源,这种途径成本高企,意味着大量的政府补贴。

    《白皮书》称,与其他替代能源相比,电动道路系统还有一个主要优势,那就是可以对卡车使用的电力征税:货运系统能源效率的提高将通过电力消费税、道路使用费或其他形式的税收,为政府收入创造大量的财政空间。在合理定价方案的前提下,收入将有可能超过目前对混合动力车征收的燃油税。

    公开资料显示,英国可持续道路货运中心获得了英国工程和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和工业联盟的资助。该联盟成员包括英国零售巨头John Lewis、Tesco,知名邮递和物流集团DHL,英国物流公司Wincanton,以及Volvo汽车、轮胎生产商Goodyear和Firestone等。

相关报告
  • 《超1200公里!飞驰氢能重卡高速长途运输再获突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9-12
    • 近日,飞驰科技49吨燃料电池重卡圆满完成了北京至上海全程1200多公里大范围、长距离、跨区域的氢能高速长途干线绿色物流运输试运营。 作为京沪氢能走廊探路首发车,飞驰科技49吨氢燃料电池重卡,搭载华丰150kW燃料电池系统,车辆续航里程可达600-700公里,在各类复杂工况下持续稳定输出运行的优势,满足各种苛刻环境下整车可靠性的要求。在本次运输保障中,飞驰科技氢能重卡在跨区域中长途物流场景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得到全面验证,在本次运输中连跨京、冀、鲁、苏、沪五大省市,充分发挥长续航、低氢耗、补能快、动力强等特点,成功完成本次大范围、长距离、跨区域的零碳物流运输任务,标志着飞驰科技在助力全国绿色交通网络建设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加氢时间和柴油车差不多,续航距离也比电动重卡长很多。非常适合跑长途使用!”负责此次运输任务的司机师傅为飞驰科技氢能重卡频频点赞,并做出中肯的评价:“氢能重卡动力性很好,而且操控起来很便利,噪音小,驾驶体验非常舒适,车辆运行全程都非常平稳。此外,氢能重卡还配备了先进的主动智能化安全配置,保障了全程驾驶安全。” 本次京沪氢能高速走廊新路线的构建是飞驰科技继贯通成渝、沈大氢走廊之后的又一成功尝试,不仅推动了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实现货运领域减污降碳绿色运力转型,也为后续燃料电池汽车从区域示范运营进入跨区域规模化运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氢能高速模式奠定基础。 随着示范城市群接近尾声,我国燃料电池汽车正处于从小范围示范推广向规模化应用转变的关键期,各地减免氢车高速通行费政策也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跨区域、长距离运营的市场需求与日俱增。面临更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诸多挑战,飞驰科技始终以市场应用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持续探索更多经济可行的整车示范推广模式。截至目前,飞驰科技推动燃料电池汽车跨区域、规模化应用已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已连续贯通四川-重庆、沈阳-大连以及山东-江苏等多条氢能高速走廊。 展望未来,飞驰科技将继续依托母公司美锦能源提供的平台和资源,加快燃料电池汽车产品技术创新与突破,将氢能产业发展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示范工程,为交通运输业的绿色低碳转型贡献“飞驰”力量。
  • 《【 Joule 】绿色氢能为客运和货运的未来提供动力》

    •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 编译者:王晓丽
    • 发布时间:2024-08-14
    • 绿色氢气是利用可再生能源通过电解将水分离成氢气和氧气而产生的。它可以直接使用,也可用于合成燃料(也称为电子燃料),以实现公路、铁路、海运和空运的去碳化。在全球和美国的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中,运输部门分别占 22% 和 37%。 马萨诸塞大学的研究人员计算了直接使用绿色氢气或间接使用电子燃料为飞机、火车、汽车和轮船提供动力的系统总能效。系统能效衡量的是相对于投入的可再生电能总量而言,用于驱动地面交通工具车轮以及飞机和轮船推力的能量。 研究人员既考虑了在发动机或燃料电池中直接使用氢气,也考虑了以电子燃料(如电子汽油、电子柴油、电子喷气燃料、电子甲醇和电子氨气)的形式间接使用氢气。将这些用途与电池电动方案进行比较后,他们发现在氢气或电子燃料的生产、储存、运输、分配和使用过程中,系统效率低下会导致初始电力输入能量损失约 80% 至 90%。 相比之下,电力驱动交通工具的效率是直接使用氢气或使用电子燃料的三到八倍。他们的研究结果将于8月7日在线发表,并于8月21日在 Joule 杂志上发表。 这项研究是马萨诸塞大学 MI 氢能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旨在促进马萨诸塞大学研究人员、社区团体、政府和行业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以创造加速清洁能源转型的氢能解决方案。研究团队包括来自可持续系统中心、密歇根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工程系和海军建筑与海洋工程系的科学家。 研究人员认为,氢气或电子燃料更适合作为这些重型运输应用的能源。使用氢作为直接燃料需要对燃料和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改造。使用以氢为基础的电子燃料可以避免这些变化,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的能效比直接使用绿色氢气低约 20%-50%。 为了描述系统效率的特点,并直观地显示每种制氢途径的能源输入和损失,研究团队绘制了一套共 25 幅的桑基图。这些图表从可再生电力输入开始,追踪氢气从生产、输送到最终用于燃料电池、内燃机或飞机涡轮风扇的整个过程中的能量流。研究人员将这些制氢途径与另一套 6 个图表中的所有电力方案进行了比较。 研究人员还测量了每种氢途径的能源强度,即在所有主要运输方式中,以吨公里为单位的货运或以乘客公里为单位的客运所需的可再生能源。 原文链接: Timothy J. Wallington et al, Green hydrogen pathways, energy efficiencies, and intensities for ground, air, and marine transportation, Joule (2024). DOI: 10.1016/j.joule.2024.07.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