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oule 】绿色氢能为客运和货运的未来提供动力》

  •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 编译者: 王晓丽
  • 发布时间:2024-08-14
  • 绿色氢气是利用可再生能源通过电解将水分离成氢气和氧气而产生的。它可以直接使用,也可用于合成燃料(也称为电子燃料),以实现公路、铁路、海运和空运的去碳化。在全球和美国的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中,运输部门分别占 22% 和 37%。

    马萨诸塞大学的研究人员计算了直接使用绿色氢气或间接使用电子燃料为飞机、火车、汽车和轮船提供动力的系统总能效。系统能效衡量的是相对于投入的可再生电能总量而言,用于驱动地面交通工具车轮以及飞机和轮船推力的能量。

    研究人员既考虑了在发动机或燃料电池中直接使用氢气,也考虑了以电子燃料(如电子汽油、电子柴油、电子喷气燃料、电子甲醇和电子氨气)的形式间接使用氢气。将这些用途与电池电动方案进行比较后,他们发现在氢气或电子燃料的生产、储存、运输、分配和使用过程中,系统效率低下会导致初始电力输入能量损失约 80% 至 90%。

    相比之下,电力驱动交通工具的效率是直接使用氢气或使用电子燃料的三到八倍。他们的研究结果将于8月7日在线发表,并于8月21日在 Joule 杂志上发表。

    这项研究是马萨诸塞大学 MI 氢能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旨在促进马萨诸塞大学研究人员、社区团体、政府和行业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以创造加速清洁能源转型的氢能解决方案。研究团队包括来自可持续系统中心、密歇根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工程系和海军建筑与海洋工程系的科学家。

    研究人员认为,氢气或电子燃料更适合作为这些重型运输应用的能源。使用氢作为直接燃料需要对燃料和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改造。使用以氢为基础的电子燃料可以避免这些变化,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的能效比直接使用绿色氢气低约 20%-50%。

    为了描述系统效率的特点,并直观地显示每种制氢途径的能源输入和损失,研究团队绘制了一套共 25 幅的桑基图。这些图表从可再生电力输入开始,追踪氢气从生产、输送到最终用于燃料电池、内燃机或飞机涡轮风扇的整个过程中的能量流。研究人员将这些制氢途径与另一套 6 个图表中的所有电力方案进行了比较。

    研究人员还测量了每种氢途径的能源强度,即在所有主要运输方式中,以吨公里为单位的货运或以乘客公里为单位的客运所需的可再生能源。

    原文链接: Timothy J. Wallington et al, Green hydrogen pathways, energy efficiencies, and intensities for ground, air, and marine transportation, Joule (2024). DOI: 10.1016/j.joule.2024.07.012



  • 原文来源: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4-08-green-hydrogen-power-future-passenger.html
相关报告
  • 《黄震院士:中国有望成为绿色燃料主要供应国》

    • 来源专题:耕地与绿色发展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4-09-20
    • 9月9日,在2024浦江创新论坛分论坛“未来能源专题论坛”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黄震表示,目前全球的造船行业正在加速转型脱离化石能源,船海动力能源变革为大势所趋。 黄震院士。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黄震指出,我国约88%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于化石能源的利用过程。以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目标,我们面临着一场从化石能源走向新能源的史无前例的绿色转型。与此同时,全球货运总量中80%是由船舶承担的,2022年全球航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超过了10亿吨。因此,船舶海洋动力减碳已成为全球共识。 黄震进一步总结了船海动力能源变革的三条路径:在内河湖泊,或是固定点对点运行的船舶,都将采用零碳电力驱动;在大洋上实施运输的船舶,将使用绿色燃料;还有一部分必须使用化石燃料的船舶,将安装船载碳捕集装置。 发展绿色燃料技术为重中之重。绿色燃料是以阳光、水、二氧化碳、生物质、氮气等为原料,制备成氢气、甲烷、甲醇、二甲醚、氨、合成柴油、合成航空煤油。“这就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最重要的可以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实现零碳排放或者净零碳排放。”黄震认为,利用零碳电力制取氢、氨及合成燃料的技术路径,既解决了燃料的脱碳问题,又是一种新型储能方式,可实现跨季节、大规模的广域共享。 据黄震介绍,上海交通大学致力于研发二氧化碳电催化合成燃料技术。“我们利用零碳电力,将水和二氧化碳在共电解池里获得混有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合成气。再通过费托合成,制取适合重载动力的合成燃料。”目前上海交通大学有四个研究项目正在推进,包括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机理及电机材料研究、高性能低温二氧化碳还原关键技术及电解池堆研发、高温共电解水/二氧化碳关键技术和电解池堆研发、高效能可再生合成燃料系统研发与集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非常丰富的秸秆资源及其他各种资源。在报告最后,黄震对船海动力能源变革及绿色燃料技术的未来作出展望:“上海理应成为全球绿色航运的一个加注中心,中国一定能够成为全球绿色燃料的主要产地和供应国。以往我们到中东去买油,将来很可能全世界各国向我们中国买绿色燃料。”
  • 《国鸿氢能为马来西亚的全球首列氢能源智轨提供动力》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9-12
    • 9月6日下午,由中车株洲所自主研发制造的全球首辆氢能源智轨电车正式亮相马来西亚,并在砂拉越州古晋市开启试跑,成为当天古晋街头最靓丽的风景线。该车辆搭载国鸿氢能燃料电池系统。 此次试跑的智轨列车为全球首辆氢能源动力系统的智轨列车,采用国鸿氢能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整车通过智能化设计升级,拥有更高“智慧”,高度契合马来西亚力求实现零排放、智能化公共交通系统的需求,为古晋市民带来更可靠、高效和现代化的新型出行方式。 砂拉越州总理阿邦佐·哈里出席仪式,并现场试乘体验了智轨,他表示,一直以来砂拉越州政府都重点支持发展公共交通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呼吁市民培养乘坐公共交通的出行习惯,此次采用的氢能智轨车辆高度契合古晋的城市发展需求与规划。他透露,砂拉越州政府已向中国中车订购了38列智轨,在试跑结束后,这些车将分批次从中国交付抵达,并投入使用覆盖古晋的三条线路。他还表示,州政府将进一步加大新能源相关设备及交通设施的投入与建设。 国鸿氢能将抢抓机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倡议,坚持国际化战略,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助力全球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为世界人民提供更安全、更稳定、更舒适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