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人群在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流行初期的即时心理反应及相关因素》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 蒋君
  • 发布时间:2020-03-30
  • 从2020年1月31日至2月2日,我们利用滚雪球抽样技术进行了一项在线调查。本研究包括来自中国194个城市的1210名受访者。在中国爆发COVID-19的最初阶段,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将心理影响评价为中度至重度,约三分之一的受访者报告为中度至重度焦虑。我们的发现确定了与较低水平的心理影响和较好的心理健康状态相关的因素,这些因素可用于制定心理干预措施,以改善COVID-19流行期间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

  • 原文来源:;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155789/
相关报告
  • 《2019年中国大陆普通人群冠状病毒病(COVID-19)流行初期的心理困扰与应对方式:一项基于网络的调查》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20-06-09
    • 随着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流行爆发,普通人群可能出现心理困扰。有证据表明,消极的应对方式可能与随后的精神疾病有关。因此,我们调查了COVID-19爆发早期一般人群的心理困扰和应对方式。 从2020年2月1日至4日进行了一系列横断面调查。采用Kessler-6心理困扰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一般信息问卷对1599名中国大学生进行了在线调查。用Spearman相关系数来衡量类别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除性别(p=0.316)外,一般人群的心理困扰在年龄、婚姻、疫情接触特点、对媒体报道的关注程度、对疫情影响的感知等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有访武汉史、有社区疫情史、对媒体报道关注程度高、受影响严重程度高、消极应对方式多的人群心理困扰程度较高,与访武汉史呈显著正相关(r=0.548,p<0.001),社区流行病史(r=0.219,p<0.001),与媒体报道有关(r=0.192,p<0.001)。应对方式在各类型变量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01),除年龄和婚姻外,与其他类型变量均呈负相关(均p<0.01)。心理困扰与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r=-0.573,p<0.01)。 在COVID-19的早期阶段,具有流行病接触特征的普通人群、过度关注媒体报道以及感知到的更严重影响具有更高的心理困扰水平。心理困扰与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应及早实施干预措施,特别是对那些有高度心理困扰和/或消极应对方式的人群。
  • 《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暴发下的心理反应》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3-12
    •     中国、美国、德国的研究人员在ChinaXiv预印版平台发表论文“Psychological responses to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outbreak”。     文章探讨了COVID-19的行为和情感反应与危机管理的态度反应之间的时间关系。846名成年人被邀请在两个时间点完成一套基于互联网的问卷调查,间隔14至18天,时间涵盖疫情上升阶段。在基线评估中,788位成人完成了问卷。在第二波调查中,第一波的318名成年人被保留。交叉滞后模型的结果显示,焦虑与危机管理评价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此外,在疫情暴发初期对危机管理的评价越高,预示着暴发后期预防行为的采用和情绪传染的易感性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对情绪传染的易感性也积极预测了所采取的预防行为。此外,多组结构方程模型显示,与处于中等风险区域(湖北省以外)的人相比,危机管理评估更有可能影响疫情前线(即武汉)人对情绪传染的易感性。这些数据为COVID-19疾病暴发期间和流行期间的心理健康提供了实验证据,这将在疾病暴发期间通过与公众沟通的努力来指导政府和卫生当局。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