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
金属卤族钙钛矿半导体材料在太阳能电池,光二极管,传感器和其它光电器件的应用中表现出了显著的优良特性。低维及纳米结构的材料通常可赋予材料进一步拓展应用的空间。如二维钙钛矿结构可有效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从而极大推进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进程。零维的量子点钙钛矿结构不仅具有更高的钙钛矿相稳定性,还具更广泛钙钛矿材料的离子可调控性。此外,钙钛矿量子点表面基团的可调控性,能实现对于采用溶液法沉积的钙钛矿薄膜电池中无法实现的器件结构。
【成果简介】
近期,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Joseph M Luthur团队与南开大学张明慧教授以及李国然教授团队合作,采用逐层沉积法,制备了由不同组分量子点层构成的钙钛矿吸收层。通过在钙钛矿层内部引入该异质结构,有效提高了电子与空穴的分离及收集,并通过调控异质结位置以及各层量子点的组成探究了其对光伏性能的影响。文中描述了一种可有效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异质结构,其组装的钙钛矿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的稳定输出的光电转换效率可达15.74%.
相关研究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上,论文第一作者为南开大学CSC联陪博士生赵乾,通讯作者为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Joseph M Luth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