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山华龙码头湿地成为动物的天堂 》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5-22
  • 湘潭在线5月17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崇婉 通讯员 王琼)跟着总书记的脚步走!5月17日上午,我们来到岳阳长江沿岸的君山华龙码头,感受整治后砂石码头的那份绿意清凉。

    4月25日下午3时许,习近平总书记乘船考察长江,抵达荆州石首港。随后,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湖南岳阳,考察了位于长江沿岸的君山华龙码头。总书记走进林阁老巡护监测点,通过实时监控察看了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状况。湿地里芦苇成荫,江水中江豚腾跃,一片勃勃生机。总书记面露微笑,勉励大家继续做好长江保护和修复工作,守护好一江碧水。

    4月30日下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直播长江》聚焦湖南,第一站就是君山华龙码头。40分钟的节目紧扣“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主题,通过直播镜头登岳阳楼,游洞庭湖,展示湖南在治理长江推动洞庭湖治理上花大力气、出重拳力争一江碧水向东流。

    君山华龙码头,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江南小码头,突然“火”了。谁能想到,这个水草丰茂的湿地,以前是一个忙碌的砂石码头,每年加工砂石产出达40多万吨。砂砾成堆、土地硬化、噪音隆隆,江豚、麋鹿等生物避之不及。

    君山华龙码头始建于2002年,位于君山区芦苇总场。2011年,因市场需求需要,君山区通过招商引资,将华龙混凝土公司引入君山,与芦苇总场签订了码头租赁协议,期限自2011年7月15日至2021年7 月15日。华龙混凝土砂石码头占地50亩,总投资4千多万元,建有四条1200立方的生产线,600多平方的办公区,400多平方的作业区,罐车停车区约4000多平方,2.2公里的水泥公路。70米高架输送带一条。机器轰鸣声中,绿地消失、尘土飞扬,江豚鱼禽四散而逃。

    转机出现在2016年。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以来, 在岳阳市委、市政府发展思路中生态发展新格局的指导下,君山区委、区政府立即行动,将华龙码头作为长江经济带必整治非法码头之一。2017年,君山区在15个昼夜之内出动执法人员1321人次,全面完成了拆除工作。同时采取回填土方、植播草皮、撒播草籽等方式,完成生态修复面积33000平方米。与此同时,该区另外的9个长江非法砂石码头也一一关停拆除复绿,长江沿线14.2万平方米的原砂石码头也都恢复了绿色生态。

    穿过漫天芦苇铺就的绿色小路,来到整治后的岳阳君山华龙码头,但见青草荫荫,江水清清,绿头鸭不时地在沙洲上追逐,尽显生机。连平时最害羞的水中“大熊猫”长江江豚也在湖面上频频闪现,流线型的背脊伴随着“扑通”的水花若隐若现,还不时调皮地跃出水面。江豚在整个长江流域里的数量不足1000头。而在君山华龙码头,每天天气较好时,总能看到一群群的江豚起舞、嬉戏,这里成为了江豚最佳的生活栖息地之一,也成了志愿者们守护、观测江豚的最佳观测点。

    据悉,通过综合治理,随着君山华龙码头湿地逐步显现,君山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恢复,在此栖息的动物越来越多。2018年,洞庭湖越冬候鸟达到22.64万只,比上年增加了18.9%。野生麋鹿由2012年的65头,增加到2017年的164头,长江江豚监测记录数量也达到220头,稳定栖息种群达120头。而君山华龙码头湿地更是成了江豚生活的最佳栖息地。

相关报告
  • 《春暖鸟归成都市内湿地河流成为鸟儿天堂》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02-17
    • 游客在湖边架起相机安安静静地观赏鸟儿 伴随初春的暖阳,成都市内各大湿地、河流再次成为鸟儿们的天堂,漫步在公园、河畔,随处可见阳光暖熙、百鸟齐飞的景象,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昨天,本报推出“春暖鸟归‘静’观美景”系列报道,把镜头对准春归的鸟儿,引起了不少市民的共鸣,不少人打来电话,分享观鸟美景,呼吁文明观鸟。 在成都的各大观鸟胜地中,浣花溪公园无疑是最受欢迎,也是大家推荐得最多的地点之一。近来,这里春暖花开、百鸟鸣春,走在沧浪湖畔,到处都可以看到白鹭、苍鹭、野鸭等成群结队、飞舞嬉水的景象。昨天,记者在这里探访时发现,绝大多数市民在观赏鸟儿时,都能做到远观“静”赏,不去破坏环境、惊扰鸟类,而这些文明的举止,也是春天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现场探访: 暖阳下百鸟齐飞 游客远观不惊扰 初春的浣花溪公园内绿树环绕,绿草如茵,鲜花竞相开放,温暖的阳光普照大地,整个公园呈现出一派翠绿的景象,给游客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上午时分,沧浪湖更是烟波浩渺、湖水清新,成群的鸟儿正在飞翔嬉戏,为平静的湖面增添了生趣。据园方管理人员介绍,截至目前,这里栖息着超过100种的鸟类,其中凤头鹰、鱼鹰等是这里的特有鸟类,“近来,伴随着气温的上升,一些迁徙的鸟类也将赶来,过段时间大家还可以看到更多的鸟儿。” 此时,湖边设置的观鸟区上,不少游客在此驻足,他们有序地把相机、望远镜架在湖边,正在安安静静地观赏鸟儿。这里距离鸟儿栖息的孤岛很远,不会对它们产生惊扰,游客也很自觉,没有一个人大声喧哗、击掌惊鸟。 保护措施: 不惊不扰不驱不赶 爱护鸟类从细节做起 在保护鸟类方面,浣花溪公园也做出了不少努力,一位姓马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十分重视对鸟类及栖息地的保护,除了日常维护之外,他们还专门组建了队伍,每年至少开展两次针对栖息岛的环境消杀工作,对一些鸟类残留的粪便、尸体等进行全面清理,其目的在于在确保鸟类生态环境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对其生存环境进行清洁,防止鸟类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与此同时,浣花溪公园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承担文明劝导员的职责,如果发现有人追捕、惊扰鸟儿,他们都会立即上前进行劝导和制止。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游客的文明素养已经有了明显提高,绝大多数人都能自觉做到文明观鸟,不惊不扰、不驱不赶。环境的不断改善,游客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都是吸引越来越多的鸟儿来这里安家的主要原因。文明瑕疵: 为找角度踩踏草坪 破坏环境还惊扰鸟 尽管大多数人都能做到文明观鸟,但少数人还是存在不自觉的行为,他们为了寻求不一样的观赏、拍摄角度,不惜破坏公园环境,干扰鸟儿的栖息,让人略感遗憾。记者在公园走访时,就发现有的游客为了靠近鸟儿栖息的孤岛,不惜踩踏草坪,来到湖边搭设望远镜和相机。尽管这里是公园明确划定的非观赏区域,他们却对相关规定熟视无睹,只是自顾自地观赏、拍照,丝毫不顾身后草地上被踩出的小道…… 公园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情况现在的确偶有发生,他们一旦发现就会立即制止,“配合的还好一点,就怕遇到一些不配合的,劝都劝不上来。”她告诉记者,这些人大都是来拍鸟的,他们在此拍照,不但会破坏公园的绿化环境,还会对鸟儿的生活造成影响,“对于一些胆小的鸟来说,它们一旦发现有人类活动的踪迹,就可能受到惊扰,甚至不愿在此筑巢,从长远的角度来讲,这对鸟儿的生存是不利的。” 观鸟推荐: 科华南路锦江上 野鸭游水好自在 昨天,热心市民杨先生就打来电话,他告诉记者,近来气温回升,天气晴好,经常能在锦城大道路口、科华南路东侧的锦江河畔看到野鸭成群结队游动的画面。 按照杨先生推荐的路线,记者也前往现场进行了探访,结果发现这里的确聚集了很多野鸭,它们在江面上游水觅食,好不自在。旁边,白鹭时而轻轻掠过水面,时而在空中振翅高飞。湛蓝的天空、温暖的阳光、清澈的湖水、灵动的鸟儿,呈现出一派自然和谐的景象,“我把这个地方推荐给大家,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当然,观鸟时一定要做到举止文明,不要去打扰鸟儿。”杨先生说。 本报记者 杨甦 摄影 实习记者 胡大田
  • 《湖北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将成为"鸟类天堂 》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04-13
    • 媒体:潜江日报 作者:谢承威 发布:鄱湖人家2017/4/12 6:36:27 7日,记者从我市相关部门和地方探悉,随着湖北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及保护,为鸟类提供了更适宜的生存环境,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近100只在此安然越冬,这里将成为名副其实的“鸟类天堂”。 湿地是鸟类最理想的栖息地之一。2017年1月22日,湖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专家李明璞等一行2人在返湾湖湿地南面的一个面积约为200亩的小水塘,确认有86只青头潜鸭在此越冬,并拍到了珍贵视频和照片。 李明璞兴奋地说:“此处河汊分布、水质清澈、芦苇丛生、远离人群、较为隐蔽,是理想的栖息地。这么大种群数量的青头潜鸭来此越冬,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极其罕见,这也足以说明了潜江的生态环境很好。” 据悉,湖北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于2011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试点建设,面积776.5公顷,分为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返湾湖湿地上有鸟类100余种,其中留鸟占40%,夏候鸟与冬候鸟占57.5%,常年水鸟数量稳定在20000只左右,特别是国际极危物种青头潜鸭有近100只,占全球种群数量的10%以上。湖中几个生态岛是夏季候鸟重要的繁殖地,鸟巢数量超过2000余个。 后湖管理区主任、湖北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主任高厚坤表示,返湾湖湿地是鸟类的家园,我们有义务去保护返湾湖,保护鸟儿的这一方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