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space网站3月11日消息称,BPS生物科学公司推出了SARS-COV-2突变株的独特的假型病毒,扩大了其冠状病毒产品组合。研究人员已经开发了一系列以刺突蛋白为包膜糖蛋白的刺突蛋白假型慢病毒。这些假型病毒含有一个报告基因(萤火虫荧光素酶或增强型GFP)。当与表达ACE2受体的细胞系一起孵育时,可以通过测量荧光素酶或eGFP活性,检测出刺突蛋白介导的假型病毒进入靶细胞的情况。因此,刺突蛋白假病毒提供了一种细胞检测方法,不仅可以监测病毒与ACE2受体的附着情况,还可以监测膜融合和细胞进入的情况。
目前,BPS的假型病毒产品包括原始的野生型(在武汉首次发现)序列、B.1.1.7(在英国首次发现)、B.1.351(在南非首次发现)、P.1(在巴西首次发现)变体、高度保守的D614G突变、在巴西首次发现的变体的RBD(受体结合域)中存在的3个突变(K417T,E484K,N501Y),这些假型病毒产品可以用于研究中和抗体的结合位点和作用机制。BPS还提供一些突变体重组刺突蛋白(RBD、S1和全三聚体)和突变体刺突蛋白检测试剂盒,采用方便的96孔或384孔。这些基于比色、化学发光或TR-FRET的检测方法是筛选和剖析ACE2与刺突蛋白相互作用抑制剂的理想选择。BPS开发的冠状病毒研究工具和服务组合包括ACE2受体和TMPRSS2表达细胞系以及针对3CL、PLPro、TMPRSS2、弗林蛋白酶、RdRP和其他SARS-CoV-2关键靶点的独特检测方法。
原文链接:https://www.biospace.com/article/bps-bioscience-introduces-pseudovirions-of-mutant-strains-of-sars-cov-2-for-cellular-assays/?keywords=COVID-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