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影响研究显示了植物和二氧化碳的新问题》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9-11-26
  • 正如《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今天发表的一篇论文所指出的那样,在未来的气候变化中,极端干旱对植物的影响将变得更加明显。分析表明,不仅在未来的气候下干旱将变得更加频繁,而且其中更多的事件将是极端的,从而增加了对人类和动物种群必不可少的植物产量。

    “尽管在许多情况下,植物可以从未来大气中预测的二氧化碳水平上升中受益,但严重干旱对破坏这些植物的影响将是极端的,尤其是在亚马逊,南非,地中海,澳大利亚,和美国西南部。”主要研究作者,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许崇刚说。未来的干旱事件通常与低湿度,低降水,高温以及火灾干扰释放的碳变化有关。

    在温室气体高排放情景下,每年极端干旱的频率(由植物可利用的土壤水含量低所定义)预计将增加约3.8倍,在中等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将增加约3.1倍。相较于1850-1999年的历史时期,在2075-2099年期间。

    干旱已经是通过直接的生理影响(例如水分限制和热胁迫)影响植物生产的最广泛因素。但是,通过增加干扰的频率和强度,例如火和昆虫暴发,将大量碳释放回大气中,它也可以间接地造成破坏性影响。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固定到生态系统中,这一过程在陆地生物圈净碳平衡中起关键作用,从而有助于调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尽管未来几十年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可以帮助提高植物的产量,但土壤水分利用率低,热胁迫以及与干旱相关的干扰可能会抵消这种施肥的好处。

    徐说:“尽管我们了解二氧化碳肥对植物生产力的影响,但在二氧化碳水平升高的情况下,未来植物的生产仍然高度不确定。”

    该研究小组分析了13种地球系统模型(ESM)的输出,结果表明,由于极端干旱的发生频率急剧增加,到2015年最后一个季度,全球平均植物产量下降的幅度将接近三倍。相对于研究的历史时期(1850-1999年)而言是本世纪。

    对于生活在轻度或中度干旱中的植物,情况并不那么严峻。问题在于,更多的干旱将是极端干旱。 “我们的分析表明,随着大气变暖,极端干旱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增加的风险很高,”徐说,“与此同时,这种干旱风险将通过有利于环境的植物生产的正异常而得到缓解。条件。”

    ——文章发布于2019年11月25日

相关报告
  • 《Cell:让细菌变成自养生物!靠消耗二氧化碳生长》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9-12-04
    • 近日,据《Cel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报道,以色列的研究人员创造出了一种新型大肠杆菌菌株,该菌株消耗二氧化碳作为能源,而不是有机化合物。这一成就凸显了细菌新陈代谢的惊人可塑性,并为未来的碳中和生物生产提供框架。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方便的科学平台,以增强对二氧化碳的固定,这可以帮助解决与可持续生产食品和燃料以及二氧化碳排放引起的全球变暖等有关问题。大肠杆菌作为生物技术的主要力量,将其碳源从有机碳转化为二氧化碳是迈向建立这样一个平台的重要一步。 因此,研究人员利用新陈代谢的重新布线和实验室进化将大肠杆菌转化为自养生物。工程菌株从可再生资源电化学产生的甲酸盐中收集能量,因为甲酸盐是一种有机一碳化合物,不能作为大肠杆菌的碳源,所以不支持异养途径。研究人员还对该菌株进行了工程改造,以产生用于碳固定和还原以及从甲酸中收集能量的非天然酶。但是,仅凭这些变化不足以支持自养,因为大肠杆菌的代谢适应了异养生长。 为了克服这一难题,研究人员将适应性实验室进化作为一种代谢优化工具。通过将参与异养生长的中央酶失活,使细菌更依赖自养途径生长,还利用有限数量的木糖(有机碳的来源)在包含大量甲酸盐和10%二氧化碳的化学恒温器中培养细胞,以抑制异养途径。最初供应约300天的木糖可足够支持细胞增殖以启动进化。 在这种环境中,与依赖木糖作为生长碳源的异养生物相比,自养生物具有很大的选择性优势,它们将二氧化碳作为唯一碳源生产生物质,研究人员使用同位素标记证实了分离出的细菌是真正的自养细菌。 使用13C的同位素标记实验表明,所有生物质组分均由二氧化碳作为唯一碳源产生 为了使实验室进化的通用方法成功,研究人员必须将所需的细胞行为变化与适应性优势相结合。通过对进化的自养细胞的基因组和质粒进行测序发现,在进化过程中仅获得了11个突变:一类突变是影响编码与碳固定循环相关的酶的基因;第二类是在以前的自适应实验室进化实验中通常观察到突变的基因中发现的突变,这表明它们不一定对自养途径具有特异性;第三类是未知基因的突变。 这项研究首次描述了细菌生长方式的成功转化,使得肠道细菌以类似植物的方式生存。令人惊讶的是,进行这种转变所需基因改变的数量相对较小。
  • 《硅谷的二氧化碳影响蒙特利湾的化学反应》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9-04-25
    • MBARI研究人员最近测量了从包括硅谷在内的城市和农业区向海洋吹出的高浓度二氧化碳。在PLOS ONE的一篇新论文中,他们计算出这个以前未记录的过程可以将溶解到沿海海域的二氧化碳量增加约20%。 研究人员估计,这一过程每年可向海洋增加2500万吨二氧化碳,这将占海洋每年二氧化碳总摄入量的约1%。目前,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这种影响目前尚未计入二氧化碳进入海洋的数量。 人类在过去200年中释放的二氧化碳中只有不到一半存在于大气中。其余部分被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以几乎相等的比例吸收。二氧化碳在任何特定区域进入海洋的速度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风速,水温以及地表水和海面上方空气中二氧化碳的相对浓度。 自1993年以来,MBARI一直在测量蒙特利湾的空气和海水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但直到2017年,研究人员才开始仔细研究从海面机器人收集的大气数据。 “我们的一名暑期实习生Diego Sancho-Gallegos分析了我们研究停泊处的大气二氧化碳数据,发现水平高于预期,”MBARI生物海洋学家Francisco Chavez解释说。 查韦斯继续说道,“如果这些测量是在船上进行的,研究人员会认为额外的二氧化碳来自船舶的发动机排气系统并会打折扣。但我们的系泊和地面机器人不会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 在2018年初,MBARI研究助理Devon Northcott开始研究数据集,分析蒙特利湾空气中的每小时二氧化碳浓度。他注意到另一个惊人的模式 - 二氧化碳浓度在清晨达到顶峰。 虽然大气科学家此前已经注意到一些城市和农业区的二氧化碳浓度早晨达到峰值,但这是第一次在海水上测量这些高峰。这一发现还与一个共同的科学假设相矛盾,即海洋区域的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或空间变化不大。 Northcott能够利用一种名为Wave Glider的机器人水面舰船进行测量来追踪这些额外二氧化碳的来源,该船在蒙特利湾来回穿梭,每次测量空气和海洋中的二氧化碳数周。 “因为我们在海湾周围的许多不同位置都有来自Wave Glider的测量值,”Northcott解释说,“我可以使用Wave Glider的位置以及风的速度和方向来对二氧化碳来自的方向进行三角测量。” 数据显示了二氧化碳早晨高峰的两个主要来源 - 萨利纳斯和圣克拉拉山谷。萨利纳斯山谷是加利福尼亚州最大的农业区之一,许多植物在夜间释放二氧化碳,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个地区的空气中会有更多的二氧化碳。圣克拉拉谷[又名硅谷]是一个密集的城市区域,清晨的微风和其他大气条件可以集中汽车和工厂释放的二氧化碳。 典型的早晨微风直接从萨利纳斯山谷吹过蒙特利湾。早晨的微风也从圣克拉拉山谷向南,然后向西穿过山脉(赫克尔山口)的空隙,然后穿过蒙特利湾。 “我们有证据表明二氧化碳来自城市地区,”诺斯科特解释道。 “但是,当我们查看科学文献时,没有任何关于来自城市地区的空气影响沿海海洋。人们已经考虑过这个,但没有人曾经系统地测量过它。” 研究人员认为这篇论文不是一句话,而是作为其他科学家的“警钟”。 “这带来了很多我们希望其他研究人员会研究的问题,”查韦斯说。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对其他沿海地区的大气和海洋中的二氧化碳进行详细测量。我们需要知道这是否是一个全球现象。我们还想让大气模拟社区参与其中。 “ “我们估计这可能会使进入沿海水域的二氧化碳量增加约20%,”查韦斯说。 “这可能会对这些地区的海水酸度产生影响。不幸的是,我们没有任何好办法来衡量酸度的增加,因为二氧化碳需要时间进入海洋,而且沿海水域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很大。 “ 他补充说:“这种城市空气中必然存在影响沿海海洋的其他污染物。” “这是另一个案例,来自MBARI的自动机器人和传感器的数据使我们获得了新的和意想不到的发现,”查韦斯说。 “希望其他科学家能够看到这些结果,并希望知道这是否发生在他们自己的后院。” ——文章发布于2019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