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影响研究显示了植物和二氧化碳的新问题》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9-11-26
  • 正如《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今天发表的一篇论文所指出的那样,在未来的气候变化中,极端干旱对植物的影响将变得更加明显。分析表明,不仅在未来的气候下干旱将变得更加频繁,而且其中更多的事件将是极端的,从而增加了对人类和动物种群必不可少的植物产量。

    “尽管在许多情况下,植物可以从未来大气中预测的二氧化碳水平上升中受益,但严重干旱对破坏这些植物的影响将是极端的,尤其是在亚马逊,南非,地中海,澳大利亚,和美国西南部。”主要研究作者,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许崇刚说。未来的干旱事件通常与低湿度,低降水,高温以及火灾干扰释放的碳变化有关。

    在温室气体高排放情景下,每年极端干旱的频率(由植物可利用的土壤水含量低所定义)预计将增加约3.8倍,在中等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将增加约3.1倍。相较于1850-1999年的历史时期,在2075-2099年期间。

    干旱已经是通过直接的生理影响(例如水分限制和热胁迫)影响植物生产的最广泛因素。但是,通过增加干扰的频率和强度,例如火和昆虫暴发,将大量碳释放回大气中,它也可以间接地造成破坏性影响。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固定到生态系统中,这一过程在陆地生物圈净碳平衡中起关键作用,从而有助于调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尽管未来几十年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可以帮助提高植物的产量,但土壤水分利用率低,热胁迫以及与干旱相关的干扰可能会抵消这种施肥的好处。

    徐说:“尽管我们了解二氧化碳肥对植物生产力的影响,但在二氧化碳水平升高的情况下,未来植物的生产仍然高度不确定。”

    该研究小组分析了13种地球系统模型(ESM)的输出,结果表明,由于极端干旱的发生频率急剧增加,到2015年最后一个季度,全球平均植物产量下降的幅度将接近三倍。相对于研究的历史时期(1850-1999年)而言是本世纪。

    对于生活在轻度或中度干旱中的植物,情况并不那么严峻。问题在于,更多的干旱将是极端干旱。 “我们的分析表明,随着大气变暖,极端干旱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增加的风险很高,”徐说,“与此同时,这种干旱风险将通过有利于环境的植物生产的正异常而得到缓解。条件。”

    ——文章发布于2019年11月25日

相关报告
  • 《Cell:让细菌变成自养生物!靠消耗二氧化碳生长》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9-12-04
    • 近日,据《Cel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报道,以色列的研究人员创造出了一种新型大肠杆菌菌株,该菌株消耗二氧化碳作为能源,而不是有机化合物。这一成就凸显了细菌新陈代谢的惊人可塑性,并为未来的碳中和生物生产提供框架。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方便的科学平台,以增强对二氧化碳的固定,这可以帮助解决与可持续生产食品和燃料以及二氧化碳排放引起的全球变暖等有关问题。大肠杆菌作为生物技术的主要力量,将其碳源从有机碳转化为二氧化碳是迈向建立这样一个平台的重要一步。 因此,研究人员利用新陈代谢的重新布线和实验室进化将大肠杆菌转化为自养生物。工程菌株从可再生资源电化学产生的甲酸盐中收集能量,因为甲酸盐是一种有机一碳化合物,不能作为大肠杆菌的碳源,所以不支持异养途径。研究人员还对该菌株进行了工程改造,以产生用于碳固定和还原以及从甲酸中收集能量的非天然酶。但是,仅凭这些变化不足以支持自养,因为大肠杆菌的代谢适应了异养生长。 为了克服这一难题,研究人员将适应性实验室进化作为一种代谢优化工具。通过将参与异养生长的中央酶失活,使细菌更依赖自养途径生长,还利用有限数量的木糖(有机碳的来源)在包含大量甲酸盐和10%二氧化碳的化学恒温器中培养细胞,以抑制异养途径。最初供应约300天的木糖可足够支持细胞增殖以启动进化。 在这种环境中,与依赖木糖作为生长碳源的异养生物相比,自养生物具有很大的选择性优势,它们将二氧化碳作为唯一碳源生产生物质,研究人员使用同位素标记证实了分离出的细菌是真正的自养细菌。 使用13C的同位素标记实验表明,所有生物质组分均由二氧化碳作为唯一碳源产生 为了使实验室进化的通用方法成功,研究人员必须将所需的细胞行为变化与适应性优势相结合。通过对进化的自养细胞的基因组和质粒进行测序发现,在进化过程中仅获得了11个突变:一类突变是影响编码与碳固定循环相关的酶的基因;第二类是在以前的自适应实验室进化实验中通常观察到突变的基因中发现的突变,这表明它们不一定对自养途径具有特异性;第三类是未知基因的突变。 这项研究首次描述了细菌生长方式的成功转化,使得肠道细菌以类似植物的方式生存。令人惊讶的是,进行这种转变所需基因改变的数量相对较小。
  • 《雨水对于二氧化碳对草原的影响非常重要》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9-03-07
    • 草原上的植被生物量随着二氧化碳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但增幅低于预期。春季湿润草地上的植被增幅最大。在科学杂志《自然植物》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证明了这一点。 气候研究中一个重要但不确定的因素是,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所有生态系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积累碳。草地和类似植被覆盖的地区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世界范围内,这些地区占地球无冰陆地面积的29%。 “这些草地对碳储存非常重要,”哥德堡大学(University of Gothenburg)研究员路易丝c安德森(Louise C. Andresen)说。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澳大利亚、德国、新西兰、瑞士、美国、中国和其他地区19个不同的陆地地区在不同降雨量的情况下,在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实地实验。 “总的来说,应对措施是植物生长速度增加不到10%,但变化很大。” 春雨影响植物生长 结果表明,预测植被在雨季对二氧化碳的反应是最容易的。正如研究人员所预料的那样,春雨对草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安德瑞森说:“在春季非常潮湿的草原上,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植被增加最多。” 此外,非常干燥的淡季土地的生物量比潮湿的淡季土地的生物量增加更多。 安德烈森补充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使得植物能够节约用水。”“我们发现,额外的二氧化碳和更好的家庭用水对干旱生态系统中的植物也有帮助。” ——文章发布于2019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