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 Insights:美国仍主导全球芯片市场,份额超50%》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 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9-06-26
  • 近日,美国市场调研公司IC Insights发布了一份芯片市场数据统计报告,据统计显示,2018年美国芯片公司依然主导了整个芯片市场,全球市场份额占比超过50%。美国无晶圆厂芯片公司占据全球68%的市场份额,而美国有晶圆厂芯片公司占据了全球46%的市场份额,两者合计市场份额达52%。

    根据IC Insight公布的数据表,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及中国台湾地区在无厂半导体的全球市场份额提升幅度很大,分别达到了13%及16%,但是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市场份额很小,中国台湾地区为2%,而中国大陆小于1%。同时如日本、欧洲等拥有半导体工业的地区其无论是无厂半导体还是IDM厂商都在10%以下。韩国方面则在IDM厂商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7%,距离美国的46%相差只有9%,但韩国的无厂半导体份额非常小,只有不到1%。

    IC Insights分析表明,韩国、日本公司在IC设计产业表现薄弱,而大陆和台湾公司在IC设计业共占约2位数市占率,但在IDM市场份额非常低,因此排名处在劣势。总体而言,总部位于美国的公司受惠IDM、IC设计厂表现平衡、强劲,因此在2018年IC市场具有领先主导地位。

相关报告
  • 《芯片供应持续紧张 AMD抢夺英特尔市场份额》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2-12
    • 目前,全球芯片供应持续趋紧,机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美国超威半导体公司(AMD)正从老牌芯片大厂英特尔手中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处理器市场占有率创下新高。 根据机构Mercury Research9日发布的数据,2021年第四季度,英特尔在利润丰厚的服务器芯片领域被AMD抢走更多市场份额,但在个人计算机(PC)领域有所斩获。 AMD处理器市占率已达到创新高的25.6%,其中包括游戏机用的定制芯片以及物联网用半导体。上一次高点是在2006年创下的25.3%。 英特尔的芯片仍占据市场主导,但已不具备曾经的技术优势。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基辛格已承诺,要推出优于长期竞争对手的新产品以扭转情况。 但PC芯片市场蓬勃发展对英特尔和AMD等厂商都是好消息。Mercury发现,两家公司的2021年PC芯片销售大增11%至740亿美元。利用安谋技术制造的芯片也增加,整体出货量增加到5亿份。 另外,市场对索尼和微软游戏机有强劲需求,AMD在这个领域占有主导地位。去年第四季度,AMD在服务器芯片领域市占率达10.7%,远高于一年前的3.6%,英特尔曾在此领域一度占有率达99%。 与此同时,安谋架构芯片过去在PC处理器市场仅是小众产品,但在苹果将Mac系列改换成使用该架构设计的芯片后,其市场地位有所提振。此类芯片去年第四季度抢下9.5%的市占率,几乎是一年前的3倍。 为应对全球供给不足局面,目前主要芯片厂商仍在为加大产能做出努力。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基辛格表示,公司预计芯片供应至少到2023年末都将保持紧张,2025-2030年供应形势才会有所好转,届时英特尔和其他制造商的晶圆工厂产量将增加,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和技术的更新换代。 基辛格称,“当汽车变得更加智能,晶圆行业必须摆脱对老技术的极端依赖,转向更现代的技术,通过产能扩张来解决供应链问题。”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受全球半导体短缺和需求增长影响,芯片行业刚刚度过了有史以来销售状况最好的一年。行业高管预计,销售总额将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翻番,达到1万亿美元。 报道称,该行业的年度销售总额在2021年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略高于全球智能手机的销售额。疫情加速了数字化趋势,因为人们需要使用流媒体技术观看电影和玩电子游戏,企业则采用各种数字工具——所有这些都需要芯片。
  • 《全球芯片行业即将崩盘,美国芯片将受重击,中国制造或受益》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2-05-18
    • 早前光刻机巨头ASML表示芯片供应紧张将延续,然而日前外媒再有分析师认为全球芯片产业已出现转折,明年全球芯片就将大跌超两成,芯片将转向供给过剩,这对于美国芯片产业来说恐怕将是重大打击,而对于中国制造来说或许反而是好消息。 其实芯片供给过剩的迹象在今年初就已经出现,在中国市场2月份的手机出货量大跌之后,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就根据产业链的情况指出手机芯片已出现过剩,产业链的芯片库存可以维持未来6-9个月的需求。 面对这种境况,ASML的高管仍然嘴硬认为芯片需求仍然紧张,光刻机需求高涨的局面还会持续,然而ASML自己公布的一季度业绩却显示光刻机交货量大跌,导致它的营收下跌19%,净利润同比腰斩。 随后其他行业也出现不妙的迹象,其中中国市场4月份的汽车销量同比下跌47.6%,电视销量也在下跌,此前在2021年反弹的PC也开始出现下跌,加上手机,这几大对芯片需求较强的产业都出现衰退的迹象,很难相信对芯片的需求仍然会紧张。 事实上此前一年多时间的芯片供应紧张,就有业界人士认为并非是需求增加所致,而更可能是因为由于美国的影响导致诸多行业的企业担忧芯片供应问题而大举囤货,囤货引发芯片供应紧张导致价格上涨,随后投机资金也开始囤货加入炒作,加剧了芯片供应紧张。 如今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囤货,诸多行业产品的销量非但没有增长,反而下滑了,自然就导致企业囤积的芯片库存严重,芯片需求紧张局面缓解导致投机资金囤积的芯片也就到了出货的时候,这反而加剧了芯片供给过剩的问题。 如果芯片转向供给过剩,那么对美国将是巨大的打击,因为美国占全球芯片市场近五成的份额,而且芯片产业已是美国制造剩下的占有优势的产业,芯片价格的下跌势必进一步打击美国芯片产业。 对美国芯片产业的另一大打击则是它主要属于高端芯片,一旦全球芯片过剩,制造业为了降成本反而会减少对高价芯片的采购量,这对于价格昂贵的美国芯片来说显然是不利的影响。 对于中国制造来说将会带来几大利好,首先是芯片价格的下降可以降低中国制造的成本压力,此前的芯片价格持续上涨对于向来以成本作为竞争优势的中国制造来说造成较大的打击。 其次是此前芯片供应紧张,美国芯片企业当然会优先供应给占据优势的欧洲汽车、美国苹果手机和韩国三星等可以给出更高价钱的企业,芯片供给过剩,那么中国制造在芯片供应方面将减少了压力。 再次是对刚刚取得不小成就的中国芯片带来支持,中国芯片与中国制造一样都拥有成本优势,这些刚发展起来的中国芯片在技术方面显然无法与美国芯片竞争,但是在芯片供给过剩阶段,中国芯片却可以凭借价格优势获得更多市场,进而推动中国芯片进一步发展。 最后一个就是芯片供给过剩,其他国家的芯片产能扩张必然会放缓乃至停止,那么当下中国难以买到光刻机的局面也就有可能转变,甚至光刻机企业得求着仍然在扩张产能的中国芯片产业购买光刻机,韩国的三星能成为全球最大半导体企业,就在于它总是逆周期扩张,这可成为中国芯片的借鉴。 可以说芯片供给过剩对美国芯片来说将是重大打击,而对于中国制造和中国芯片来说反而会成为利好。 这个在2020年的时候曾经在液晶面板行业出现过,当时由于全球消费者收入下降,消费者对高价OLED电视需求下滑,对价格实惠的液晶电视需求增加,结果让刚刚在2018年取代韩国面板成为全球最大液晶面板企业的京东方等中国面板企业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