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_港大袁国勇教授团队率先比较SARS-CoV-2和SARS-CoV在离体人类肺组织中的复制和免疫激活特征》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4-20
  • 1.时间:2020年4月9日

    2.机构或团队: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香港大学附属玛丽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海南医学院-香港大学热带传染病联合实验室

    3.事件概要: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于4月9日出版了香港大学袁国勇教授等研究团队的论文“Comparative replication and immune activation profiles of SARS-CoV-2 and SARS-CoV in human lungs: an ex vivo study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 pathogenesis of COVID-19”[1],全面研究了SARS-CoV-2感染在人肺组织中的复制、细胞嗜性和免疫激活特征,并以SARS-CoV作为比较。该研究提供了第一份在离体人类肺组织中比较SARS-CoV-2和SARS-CoV感染的复制能力和免疫激活特征的定量数据。结果发现,与SARS-CoV相比,SARS-CoV-2在人肺组织中的感染和复制效率更高。在48小时间隔内,SARS-CoV-2从受感染的肺组织中感染产生的感染性病毒颗粒比SARS-CoV感染产生的病毒颗粒多3.20倍(P <0.024)。SARS-CoV-2和SARS-CoV在细胞嗜性方面相似,均靶向I型和II型肺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重要的是,尽管SARS-CoV-2病毒复制效率更高,但其并未在感染的人肺组织中显着诱导I,II或III型干扰素。此外,SARS-CoV感染上调了13种代表性促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中的11种(84.62%)的表达,而SARS-CoV-2感染仅上调了这13种关键炎症介质中的5种(38.46%),尽管其复制效率更高。

    袁教授领导团队先前于3月26日在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杂志出版了另一篇论文“Simulation of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manifestations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in golden Syrian hamster model: implications for disease pathogenesis and transmissibility”[2],建立了一种新颖的,易于获得的生理性叙利亚仓鼠小动物模型进行SARS-CoV-2感染用于探究临床、病毒学、组织病理学和免疫学特征,以研究COVID-19的致病性、传播和被动免疫效果。

    4.附件:

    [1]https://academic.oup.com/cid/article/doi/10.1093/cid/ciaa410/5818134?searchresult=1#

    [2]https://academic.oup.com/cid/article/doi/10.1093/cid/ciaa325/5811871?searchresult=1

  • 原文来源:https://academic.oup.com/cid/article/doi/10.1093/cid/ciaa410/5818134?searchresult=1#
相关报告
  • 《港大袁国勇教授团队率先比较SARS-CoV-2和SARS-CoV在离体人类肺组织中的复制和免疫激活特征》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5-07
    •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于4月9日出版了香港大学袁国勇教授等研究团队的论文“Comparative replication and immune activation profiles of SARS-CoV-2 and SARS-CoV in human lungs: an ex vivo study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 pathogenesis of COVID-19”[1],全面研究了SARS-CoV-2感染在人肺组织中的复制、细胞嗜性和免疫激活特征,并以SARS-CoV作为比较。该研究提供了第一份在离体人类肺组织中比较SARS-CoV-2和SARS-CoV感染的复制能力和免疫激活特征的定量数据。结果发现,与SARS-CoV相比,SARS-CoV-2在人肺组织中的感染和复制效率更高。在48小时间隔内,SARS-CoV-2从受感染的肺组织中感染产生的感染性病毒颗粒比SARS-CoV感染产生的病毒颗粒多3.20倍(P <0.024)。SARS-CoV-2和SARS-CoV在细胞嗜性方面相似,均靶向I型和II型肺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重要的是,尽管SARS-CoV-2病毒复制效率更高,但其并未在感染的人肺组织中显着诱导I,II或III型干扰素。此外,SARS-CoV感染上调了13种代表性促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中的11种(84.62%)的表达,而SARS-CoV-2感染仅上调了这13种关键炎症介质中的5种(38.46%),尽管其复制效率更高。 袁教授领导团队先前于3月26日在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杂志出版了另一篇论文“Simulation of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manifestations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in golden Syrian hamster model: implications for disease pathogenesis and transmissibility”[2],建立了一种新颖的,易于获得的生理性叙利亚仓鼠小动物模型进行SARS-CoV-2感染用于探究临床、病毒学、组织病理学和免疫学特征,以研究COVID-19的致病性、传播和被动免疫效果。
  • 《SARS-CoV-2在人类呼吸道和结膜中的嗜性、复制能力和先天免疫应答:离体和体外培养的分析》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5-17
    • 5月7日,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发表了来自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和玛丽医院研究团队的题为“Tropism, replication competence, and innate immune responses of the coronavirus SARS-CoV-2 in human respiratory tract and conjunctiva: an analysis in ex-vivo and in-vitro cultures”的文章。 研究人员从COVID-19确诊患者中分离出SARS-CoV-2,通过在人支气管(n = 5)和肺(n = 4)的离体培养,与SARS-CoV、MERS-CoV和2009年H1N1大流行性流感H1N1(H1N1pdm)进行了病毒嗜性和复制能力的比较。使用人结膜(n = 3)的离体培养和人结直肠腺癌细胞系的体外培养评估了肺外感染。研究了人类肺泡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先天免疫应答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表达。体外研究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H5N1)和模拟感染细胞作为对照。 该文章指出,SARS-CoV-2感染了支气管上皮细胞、肺部1型肺炎细胞和结膜粘膜的纤毛细胞、粘液分泌细胞和棒状细胞。在支气管中,SARS-CoV-2的复制能力与MERS-CoV相似,且高于SARS-CoV,但低于H1N1pdm。在肺部,SARS-CoV-2复制能力与SARS-CoV和H1N1pdm相似,但低于MERS-CoV。在结膜中,SARS-CoV-2的复制率高于SARS-CoV。与H5N1、H1N1pdm或MERS-CoV相比,SARS-CoV-2对原发炎细胞因子的诱导作用较弱。 该研究认为,结膜上皮和传导气道似乎是SARS-CoV-2的潜在感染途径。SARS-CoV和SARS-CoV-2在肺泡上皮中的复制情况相似,SARS-CoV-2在支气管中的复制范围比SARS-CoV更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