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巢湖研究院正式成立,第一届巢湖综合治理专家咨询峰会在合肥举行,百余名水污染治理前沿的专家学者参会,为巢湖水治理“把脉”。
巢湖综合治理一至四期工程,截至2017年12月,累计完成投资170亿元。目前巢湖水质已经又来明显的改善,蓝藻“水华”初步得到了遏制,巢湖的富营养化程度也逐步趋于减轻趋势。下一步,随着巢湖研究院的正式成立,合肥将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巢湖,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控源截污与生态修复并重
会上,王丽卿教授分享了大蜀山南湖项目改造的成功案例,她认为巢湖的水污染改造也可以复制该成功案例,在改善巢湖水质的同时,最大限度的维护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
大蜀山东麓的蜀峰湾公园,如今环境优美,在有阳光的天气里,清澈水体中还能看到不少游来游去的鱼儿。如果不是王丽卿教授现场分享了治理前后对比图,恐怕很难相信,眼前的这个漂亮的公园以前是个绿藻腥臭、杂草丛生、老百姓投诉多的黑臭水体。2017年10月,“合肥南湖水环境整治工程”荣获住建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大蜀山南湖的综合治理是以尊重自然、尊重环境为基础。在大蜀山南湖水污染治理上,除了常用的截污、清淤、水生植物、氧化塘等技术外,在过程中充分保护了原苗圃地植被地貌,几乎没有人工痕迹,利用低洼地形成湿地泡泡,让流入南湖的水经过湿地泡泡的过滤,实现净水入湖。在治理水污染的同时,最大限度维持近自然生态环境。
治理水污染要溯其源治其本
蒋本基教授提出了“健康安全流域、永续水资源、绿色生态环境”的愿景,他指出,造成巢湖水污染的根本原因是长期排放并逐步几句的污染符合过重造成的,同时因为防洪、蓄水的半封闭水域和适宜蓝藻暴发的成长环境是造成巢湖水污染的重要原因。
他认为,要解决巢湖水污染的治理,要从源头着手,首先要加强水和废水处理技术,做到能源使用最小化,资源回收率的最大化。同时,考虑将滞留洪池、雨水储留纳入城市规划,加强易涝城市的水利设施和排水系统,提高城市抗洪能力,而不是靠巢湖进行调控流域洪水。
除了通过科技手段来治理巢湖水污染,蒋本基教授认为,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如建立水源、生态等自然保护区也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对巢湖生态系统的修复,加强巢湖湖体的自净能力,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治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