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OS 2020计划发布最新的 热带太平洋观测系统设计方案》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 张灿影
  • 发布时间:2019-11-26
  • 太平洋观测系统2020计划(TPOS 2020)近日在其网站(tpos2020.org)发布了关于未来热带太平洋观测系统设计的第二版方案。

    厄尔尼诺(El Niño)是全球最具破坏力的气候异常信号,往往带来世界多地的洪涝、干旱、山火等灾害,给工农业生产、社会生活甚至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因此,围绕厄尔尼诺的观测、研究和预测服务一直是海洋科学的重要内容。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历时十年(1985—1994)建立了覆盖赤道中东太平洋的TAO浮标阵列,随后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JAMSTEC)也补充建立了覆盖赤道西太平洋的TRITON浮标阵列,它们构成了完整覆盖赤道太平洋的TAO/TRITON浮标网(图(a))。在TAO/TRITON现场观测资料、卫星遥感观测资料和其它过程观测资料的支持下,上个世纪在厄尔尼诺动力学机理、海气相互作用过程、不同复杂程度模式等方面都取得巨大进展,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海洋科学的最重大的进展之一。

    但是,近年来NOAA和JAMSTEC由于预算调整等问题难以维持TAO/TRITON浮标网的业务化运行,在2010年左右TAO/TRITON浮标网的实时资料获取率显著下降,影响了世界各大海洋与大气预报机构的业务化预报服务能力,引起了全球海洋与气候科学界的严重关注。通过科学界的讨论,一致支持在全球海洋观测网(GOOS)框架下重新设计热带太平洋观测系统,并成立了热带太平洋观测系统2020计划(TPOS 2020)来领导这一进程。

    最新报告中发布的热带太平洋观测系统具有几个鲜明的特点,包括:(1)强调了更加广泛的用户服务,从传统的厄尔尼诺预报服务向支持无缝隙的天气与气候预报预测服务需求发展,特别是在西太平洋重新设计的“丁”字型浮标阵列更好地支持了面向东亚地区的季风预报需求;(2)从两国主导向地区更广泛的参与转变,中国、韩国、印尼、太平洋岛国、法国、秘鲁等国家都被称为新方案的积极参与者,特别是在将赤道太平洋(10S-10N)的Argo浮标数量增加一倍的行动中;(3)更加强调卫星观测与现场观测的结合,特别是在更好地分辨海洋-大气相互作用过程方面(如海洋混合层的分辨能力、海气界面通量的观测能力都大大提高),也更好地支持了散射计、降水等卫星的发展;(4)更加强调了观测与模式的过程研究、预测服务的结合。

    TPOS 2020计划将在进一步优化的基础上,特别是通过OceanObs'19大会的讨论,在2020年发布热带太平洋观测系统的最终方案,并将启动热带太平洋观测系统的转型和建设。

    摘自: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全球海洋科技发展动态》

    2019年第七期,于卫东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tpos2020.org/project-reports/second-report/
相关报告
  • 《联合国发布《加快国际海洋空间规划进程的联合路线图》》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7-03-25
    • 在上周(3月15-17日)结束的第二届“海洋空间规划”国际会议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UNESCO)和欧洲委员会海事和渔业局(DG-MARE)共同通过了“加快国际海洋空间规划进程的联合路线图”。路线图确定了未来到2030年间与其他联合国机构和成员国在海洋空间规划方面的共同目标和建议,确定了5个优先发展方向:跨国界海洋空间规划、蓝色经济、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海洋空间规划、能力建设、加强相互沟通和交流,并提出了相应的10项行动计划。 优先方向1:跨国界海洋空间规划 计划1:发展跨国界海洋空间规划(MSP)引导 基于已有经验,IOC-UNESCO和DG MARE将与成员国和其他联合国机构共同致力于发展引导工作,促进跨国界海洋空间规划的实施。 计划2:跨国界项目 DG支持建立跨境合作的持久机制,为欧盟所有的海洋领域的研究提供资助,直到2020年。但是,欧盟成员国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合作应该加强。在这种情况下,DG将在2018年推出一项试点项目,以测试与非欧盟成员国跨境合作的做法。 与此同时,在全球层面上,IOC-UNESCO将作为为大海洋生态系(Large Marine Ecosystem,LME)的参与同盟者提供技术支撑的机构,致力于建立区域水平的跨国界管理框架(LME于1984年由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局生物海洋学家谢尔曼(K. Sherman)和罗得岛大学海洋地理学家亚历山大(L. M Alexander)首次正式提出,强调应采用基于生态系统的方法保护海洋生物资源))。IOC将同其他联合国机构合作,计划在非洲、南美/加勒比海区域和东南亚区域实施2到3个LME试点项目。 计划3:国际会议 以上跨国界项目的最终产出成果和最终指导文件将会在2020年末或2021年初的跨国界MSP国际会议上发布。 优先方向2:蓝色经济 计划4:海洋空间规划与蓝色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2017年,DG MARE将会发布海洋空间规划与蓝色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两个研究:第一个研究针对海洋空间规划过程和计划如何支撑蓝色海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个研究针对海洋空间规划产生的经济收益。IOC-UNESCO将对研究结果进行审查,重点针对终端用户在科学问题、数据与信息方面的需求,更好地设计并实施利于蓝色经济发展的海洋空间规划流程。 计划5:海洋空间规划和蓝色发展会议 2017年10月,DG MARE将会组织海洋空间规划和蓝色发展的第一次会议,会议主题是分享海洋空间规引导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促进跨部门合作的实践经验。 优先方向3: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空间规划 计划6:增强跨国界知识体系的建设 DG MARE之前已开展过一些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空间规划项目并得到了很多好的实践经验,这些成果都将有利于其成员国的相关决策制定。2018年,DG MARE将加强海洋空间规划积累影响、兼顾环境良好状态发展和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研究。在国际越境水域评估项目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14工作成果基础上,IOC-UNESCO将继续利用指标评价工具体系对生态系统健康、社会经济影响和管理程序进行评估。 优先方向4:能力建设 计划7:全球范围内项目成员的培训 IOC-UNESCO和DG MARE将通过与其他联合国机构开展合作,共同努力并相互完善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培训服务。为明确特殊培训需求,项目第一步将进行全球范围内的调查并定制区域性培训方案。IOC-UNESCO将使用开放培训平台—全球海洋培训学院(Ocean Teacher Global Training Academy)为全球区域提供培训内容。 计划8:能力建设试点项目 2018年,DG MARE将在太平洋区域开展一个试点项目,在非欧盟成员国之间启动海洋空间规划,并开展该区域的海洋空间规划能力建设。IOC-UNESCO将提出一个“孪生计划”,实施相关措施促进欧洲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海洋空间规划专业知识的相互交流。 优先方向5:加强相互沟通和交流 计划9:建立海洋空间规划国际论坛 DG MARE和IOC-UNESCO计划为所有海洋空间规划的利益相关者创建一个国际论坛,总体目标是允许新一代的规划者、行业、企业人士和社会民众为保护我们的海洋和资源可持续性利用寻找新的解决方案,第一次研讨会计划在2018年召开。 计划10:发展交流传播策略 在今年3月刚刚结束的巴黎海洋空间规划国际会议的策略基础上,IOC-UNESCO和DG MARE将进一步发展海洋空间规划的交流与传播。 为突出海洋空间规划在促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中的贡献,IOC-UNESCO和DG-MARE将把此路线图提交今年将召开的2017年联合国大会SDG14(6月5-9日),IOC-UNESCO和DG-MARE将在会上召开专门发布会,介绍此次海洋空间规划路线图并促进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相互合作。
  • 《《广东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发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马丽丽
    • 发布时间:2016-12-15
    • 经广东省政府同意,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近日印发《广东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整治修复海岸线将不少于400公里。《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完善,海洋管理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取得重大进展。展望2030年,基本实现“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人和”的美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行动计划》还列出4个重大项目和工程,其中,广东将全面启动“美丽海湾、美丽海岸、美丽海岛、美丽滨海湿地”等四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即“美丽海湾”建设工程、“美丽海岸”整治工程、“美丽海岛”保护工程和“美丽滨海湿地”修复工程。《行动计划》明确,到2020年,全省整治修复海岸线不少于400公里,建成滨海休闲廊道和海岸景观带不少于200公里;完成10个海岛的生态修复,恢复受损海岛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系统,80%的有居民海岛固体废弃物和污水得到有效处置;全省新增红树林1000公顷,新增海草床100公顷,在大亚湾开展岩相潮下带马尾藻场保护与修复工作试点。 在“四美”建设工程方面,提出开展以水质污染治理、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修复重建、生物资源养护和景观提升等为主要内容的“美丽海湾”建设,各沿海市选址建设1-2个美丽海湾。到2020年,完成增殖放流苗种数量达到30亿尾(粒)以上,新建10个人工鱼礁区,构建10个海洋牧场,推广生态养殖、休闲渔业和碳汇渔业。同时,到2020年,全省整治修复海岸线不少于400公里,建成滨海休闲廊道和海岸景观带不少于200公里;完成10个海岛的生态修复,恢复受损海岛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系统,80%的有居民海岛固体废弃物和污水得到有效处置;全省新增红树林1000公顷,新增海草床100公顷,在大亚湾开展岩相潮下带马尾藻场保护与修复工作试点。 (吴昊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