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新冠特征和经历:耶鲁大学 LISTEN 研究队列的描述性研究》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及重点传染病
  • 编译者: 张玢
  • 发布时间:2024-04-28
  • 目的:描述患有长新冠症状的人的经历,并描述他们所经历的心理、社会和经济挑战。

    背景:长新冠患者的经历需要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全面关注症状、治疗以及对日常生活和财务的影响。

    方法:收集了 18 岁及以上报告长新冠 的个体的数据,这些个体是耶鲁大学立即倾听免疫、症状和治疗体验 (LISTEN) 研究的参与者。样本人群包括 2022 年 5 月至 2023 年 7 月期间接受调查的 441 名参与者。我们评估了他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社会经济和心理状况、指数感染期、健康状况、生活质量、症状、治疗、大流行前合并症和新发疾病。

    结果:总体而言,长新冠D参与者的中位年龄为46岁(IQR:38至57岁);74%是女性,86%是非西班牙裔白人,93%来自美国。参与者报告了通过 Euro-QoL 视觉模拟量表测量的低健康状况,中位得分为 49(IQR:32 至 61)。参与者记录了各种各样的症状,报告了所有96种可能的症状选择。此外,参与者尝试了许多治疗方法(中位数治疗次数:19,IQR:12至28)。他们还经历着心理困扰、社会孤立和经济压力。

    结论:尽管尝试了多种治疗方法,但长新冠患者继续面临一系列健康和财务挑战,这些发现凸显了医疗保健系统未能满足长期COVID患者的医疗需求。这些见解凸显了对关键的医疗、心理健康、金融和社区支持服务以及进一步科学调查的需求,以应对长新冠的复杂影响。


    文献信息:Long COVID Characteristics and Experience: A Descriptive Study from the Yale LISTEN Research Cohort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2024 https://doi.org/10.1016/j.amjmed.2024.04.015

  • 原文来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02934324002389?dgcid=rss_sd_all
相关报告
  • 《2月20日_中国最新的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疾病流行动态:描述性研究》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2-22
    • 1.时间:2020年2月20日 2.机构或团队: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同济医院肾内科;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肾内科 3.事件概要: 2020年2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同济医院肾内科等在《柳叶刀》预印平台上发表题为“Dynamics of the Latest 2019 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 Epidemic in China: A Descriptive Study”的文章。 2019年12月,中国湖北发生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病例。COVID-19的暴发已迅速蔓延,但很少对流行病学特征的细节进行评估。本研究报道了COVID-19在中国的流行动态。通过回顾分析了由中国国家卫生委员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共享的COVID-19病例报告,描述了COVID-19在湖北和疫区以外地区的流行病学分布和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截至2020年2月14日,全球COVID-19确诊病例达66997例,其中66492例分布于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31个省市全球四大洲505例,病死率为2.28%;大部分确诊病例(82.10%),疑似病例(61.70%),重症病例(91.84%)和死亡病例(95.67%)集中在湖北。全国范围内的病死率为2.28%,湖北为2.67%,其余地区为0.55%;湖北省内外重症病例所占比例分别为18.60%和6.73%,治愈率分别为8.77%和27.49%;从2月4日起,湖北以外地区每日确诊的病例有所减少,2月12日以后,日治愈病例超过新确诊病例。 解释:COVID-19主要在湖北省暴发。湖北以外地区的病死率较低,这反映了有效的检疫措施和医疗护理。由于假阴性核酸检测而被低估的病例意味着实际死亡人数低于当前的估计数。湖北扩大临床诊断标准的结果导致COVID-19病例急剧上升,但这可以抵消诊断的低估并确保对高度怀疑的病例进行及时的医学干预。需要通过调查各个地区人口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风险因素来弥补对COVID-19实际动态知识的临时差距和地理差异的异质性。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4.附件: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3539671
  • 《中国重庆市2019-nCoV急性呼吸道疾病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回顾性、描述性的多中心研究》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20-03-18
    • 本文对重庆市2019-nCoV急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和描述性的多中心研究。研究背景:2020年1月19日,中国重庆市确认了首例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COVID-19)。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多中心研究,数据采集来源为2020年1月19日至2月16日在重庆市的267例通过实时RT-PCR确诊的COVID-19患者。入院时收集流行病学、人口统计学、临床、放射学特征、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方案。随访至2020年2月16日。研究结果:纳入2020年1月19日至2月16日在重庆市的3所指定医院就诊的267例实验室确认的COVID-19患者,并进行分类。分别将217位(81.27%)和50位(18.73%)患者分为非重度和重度亚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0岁(IQR,35.0-65.0),其中129位(48.3%)患者年龄超过50岁,149名(55.8%)患者为男性。严重患者明显年龄较大并且有并发疾病。最近有41名患者(15.4%)曾去过湖北省,有139名患者(52.1%)有过与湖北省患者的接触史。入院时,COVID-19的最常见症状是发烧225(84.3%)、疲劳(208 [77.9%])、干咳(189 [70.8%])、肌痛或关节痛(136 [50.9%])。严重患者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和意识模糊。罗音(32 [12.0%])和喘息(20 [7.5%])在COVID-19患者中不常见,特别是对于非重症患者。最严重的患者表现出更多的实验室异常,分别有231名(86.5%),61名(22.8%)的患者患有淋巴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在77.1%的病例中观察到CD4 + T细胞计数减少,特别是在重症患者中(45%,100%); 53.1%的患者CD + 3 T细胞计数降低,部分患者CD8 + T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34.4%)。较重的患者的CD4 + T细胞和CD + 3 T细胞水平较低。大多数患者的IL-2,IL-4,TNF-α和INF-γ水平正常,而COVID-19患者常见IL-6和IL-17A高水平(47 [70.1%],35 [52.2] %])。重症患者的IL-6,IL-17A和TNF-α水平显着升高。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病毒治疗(267,100%)。一部分重症患者(38,76.0%)接受了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治疗。俯卧位有创机械通气、无创机械通气、高流量鼻导管吸氧疗法仅适用于严重的呼吸衰竭患者。大多数重症患者采用中药治疗(43,86.0%)。研究结论:该研究首先证明了重庆市COVID-19的地区差异,并进一步彻底比较了严重和非严重患者之间的差异。重庆市三所医院的COVID-19患者28天死亡率为1.5%,低于湖北省和包括湖北在内的中国大陆。但是,重症患者的28天死亡率相对较高,发生并发症时的死亡率要高得多。值得注意的是,重症患者并发重度ARDS的28天死亡率高达44.4%。因此,对于重症死亡的COVID-19病例,特别是与ARDS合并的病例,进行早期诊断和重症监护对于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