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S AI 赋能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7-10
  • 文 | 中国能源报记者 李玲

    数字技术在能源行业的规模化应用正在加速。2023年3月,国家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推动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加强传统能源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相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释放能源数据要素价值潜力,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有效提升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日前,金山办公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举办“探索AI办公最佳实践”主题论坛,现场发布WPS AI 2.0,包含WPS AI办公助手、WPS AI政务版等应用,并推出政务自研模型—金山政务办公模型1.0。

    《中国能源报》记者在论坛上了解到,在当前全球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金山办公陆续推出了WPS 365、WPS AI等产品,将进一步推动能源企业办公数字化转型,赋能业务创新发展。

    打通“数据孤岛”

    “当前,人工智能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推动力量。作为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浦东新区正积极抢抓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加快打造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上海市浦东新区数据局局长宋卫华指出,大模型应用对各行各业产生变革性影响,尤其在智慧办公领域,金山办公多年来凭借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不断深化大模型在数字办公、智能办公领域的场景应用,显著提高办公效率、提升协作能力,为政府和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能源行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行业,新一代数字技术为能源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动力,也带来新的信息安全挑战,对企业的安全防护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金山办公助理总裁冯文广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能源企业组织架构层级多,业务系统繁多,伴随能源企业数字化建设的逐渐深入,网络信息安全建设提档升级,传统单机化、碎片化的办公模式和管理理念已经难以适配能源企业数字化对网络互联、数据流通、行业协同的需要。”

    据介绍,在服务某集团型能源企业中,金山办公WPS 365为该企业建立全在线、全连接、全协同的办公云平台,打破企业间原有的“数据孤岛”问题,办公文档自动上云,配合多元文档分享管控权限体系,健全该企业内部跨业务、跨部门的数据管理体系。

    赋能业务创新发展

    当下,金山办公正与能源企业携手建设AI办公新模式,落地办公新质生产力,推动能源企业办公数字化转型,赋能业务创新发展。

    “金山办公在协同和办公领域为能源企业做了很多赋能,从最开始的基础功能到现在的云文档、智能协作再到AI,随着系统的不断应用和推进,逐步延伸到企业的许多生产经营性业务中,比如合同管理系统、工程管理系统等。”冯文广指出。

    通过归总能源企业的知识文件,采集和分析生产数据,AI大模型可以为各部门提供知识服务、数据分析,用于质量管理、生产管理、客服服务、市场营销等工作场景,帮助能源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推动能源企业在协同领域的数智化转型。

    在数据管理上,WPS 365可为能源企业搭建一个基于企业非结构化文档数据的安全管理和利用体系,统一存储和管控分散在各部门、各员工的文档数据。在办公协作上,WPS 365可为能源企业建设专属的一站式AI办公服务,可以帮助能源企业打通人与人、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协作,与此同时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为所有员工提供新一代的办公生产力工具,助力办公和业务提效。在AI赋能上,WPS AI企业版的应用让WPS 365变得更加智能和高效,无论是文档编辑、数据分析还是企业项目管理,AI都能提供精准高效的支持。

    能源应用场景加速落地

    据了解,针对企业组织用户,金山办公专门推出了WPS AI企业版,由AI Hub(智能基座)、AI Docs(智能文档库)和 Copilot Pro(企业智慧助理)三个核心组成。

    其中,AI Hub集成了国内主流大模型的AI能力,例如MiniMax、智谱AI、文心一言、商汤日日新、通义千问等。金山办公与国内上百种模型进行了适配磨合,实现基础AI服务的开箱即用,这也让用户克服了大模型选择困难症并极大降低使用门槛。AI Docs解决了能源企业数据收集、管理和应用的难题,解决海量的企业非结构数据如何转化为知识并进行二次利用的问题。Copilot Pro则解决了大模型如何通过数据赋能到落地到业务场景的问题。

    金山办公央国企行业解决方案负责人任斌以某电网企业的应用为例做了介绍,WPS AI基于企业知识沉淀进行智能问答,应用于更多电网业务场景,助力实现数据价值化。比如通过私有化模型打造产品资料库,实现AI智能问答,辅助企业共同增强员工电力知识;还可以提炼巡检信息自动生成巡检报告,提升巡检效率;另外,支持日常办公的智能写作,作为客服部门的智能助手;随手拍功能支持根据工作人员拍摄的图像识别电力专业问题。

    “在服务能源企业的办公数字化、智能化中,我们秉持开放的合作状态。金山办公支持数字办公应用和平台的整装交付,为能源企业搭建以即时协作为核心的协同办公平台,集中所有的办公应用,接入能源企业的后勤、行政、业务系统,帮助能源企业开启一站式办公。”冯文广指出。

    据介绍,金山办公凭借自身稳定发展积累了深厚的ToB服务经验,WPS 365已经在企业组织中广泛应用,目前服务的政企客户数量达到1.7 万家,包括华润数科、通威股份、国家电网等企业。金山办公将积极推动新质生产力在办公领域落地,为各行各业的AI办公及数字化转型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平台。

    【责任编辑:慕悦 】

  • 原文来源:https://www.cnenergynews.cn/kejizhuangbei/2024/07/10/detail_20240710167753.html
相关报告
  • 《数字化转型“重塑”电网企业》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12-16
    •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融合、蓬勃发展,尤其是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深刻改变着能源电力和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纳入分配制度,明确了数据要素按贡献决定报酬,把大数据的知识产权化和商业化使用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工业大数据发展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工业大数据资源体系、融合体系、产业体系和治理体系基本建成,形成从数据集聚共享、数据技术产品、数据融合应用到数据治理的闭环发展格局,工业大数据价值潜力大幅激发,成为支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和创新引擎。 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条件成熟 从技术角度而言,区块链、边缘计算、物联网、5G的综合运用,对大规模、低成本的数据开放共享和交易提供了解决方案。区块链解决了数据容易被非法复制的难题,边缘计算解决了远程数据价值融合的难题,可以让数据“不出门”,又能确保数据有效地融合。互联网和5G解决了大规模的数据采集跟低成本、低时延、低功耗、高吞吐量的数据传输问题。 从能源行业来看,电力体制改革以及分布式能源、电网、储能等新技术的发展,给电力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的发电价格越来越具有竞争力,从过去的微不足道到未来的举足轻重,大量分布式能源并网发电对电网稳定性冲击的不确定性增加,使过去对电网技术和运营的经验都受到了挑战。 从外部来看,电力系统已从一个单一的行业演变为复杂的多层次的生态构建,因此,数字化转型对电网企业来说是一个革命性的重塑过程。 电网企业探索数字化转型 国家电网公司创造性地提出创建“三型两网”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战略。其中,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是最紧迫的核心任务,将为电网运行更安全、管理更精益、投资更精准、服务更优质开辟一条新路,开拓数字经济这一巨大蓝海市场。 数据共享和价值创造是电力大数据事业的根本目的,提升服务能力是实现该目的的基本手段。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总信息师孙正运介绍,在数据管理方面,国家电网成立了国网大数据中心,强化SG-CIM统一数据模型的设计完善及实施,发布公司数据资源目录和数据服务目录,云平台、数据中台和物联管理平台完成技术验证与选型并加快建设,营销贯通优化提升全面加速,数据壁垒逐步打破,数据共享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公司沉淀的PB级数据价值正被激活。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方翎表示,过去依靠电量高速增长支持大规模投资的电网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南方电网响应发展数字经济的国家战略,思考未来网络的发展形态,提出向智能电网运营商、能源产业价值链整合商、能源生态系统服务商转型的发展战略。 能源网是最复杂的人造网络,当它叠加更为复杂的信息网络后,形成信息流、价值流的互相碰撞,将产生出非常值得期待的未来网络,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形成指数性增长的商业模式。 电网数字化基础设施面向电网数字化、业务数字化、服务数字化等应用,通过大量的小微智能传感器,全面采集数据,全面感知电网状态,通过统一的电网模型,包括电网的设备模型、电气连接模型、电网拓扑模型、用户用电模型、电力市场的中长期和现货交易等几十种模型,将能量流、信息流、价值流融合,通过边缘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使生产、运行、管理、服务各个环节更加精准和智能,运用可视化的技术,实现多维度的全景展示。同时,用数字化技术和智能装备赋能员工,是数字化转型战略落地的成功保障。 全景可视是南方电网数字化转型应用最广泛的典型应用场景,通过二三维一体化GIS、VR/AR等技术手段,实现全业务、全要素、全时空的多维度全景展示,提供一站式信息查询,以及多维度数据展现。无人机品检是另外一个已经实现规模化的数字化转型应用。以输电线巡视为例,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平台处理能力,开展输电线路缺陷识别,提升机巡效率,提高电网可靠性。
  • 《青海油田“IT”赋能高原油田数字化转型》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2-31
    • 年终岁末,走进青海油田生产指挥中心,大屏上清晰显示着油田生产数据。“通过大屏上的曲线、饼状及柱状图,我们可以直观看到原油、天然气、注水、加工、销售等主要生产数据。通过数据的变动,我们能够第一时间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作出快速处置。”生产指挥中心值班人员介绍道。近年来,国家持续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数字化、智能化正在为石油行业赋能,不断提升行业整体能效、安全生产和绿色低碳水平。2024年,青海油田立足发展实际,以建立油田各专业领域数据“逻辑统一、互联互通、分级治理、协同应用”的体系为目标,着力强化基础网络架构的稳固性与技术运维的高效性,不断深化信息系统的深度应用与融合,积极推动数据共享机制创新升级。 加快完善监测系统提升数据准确性青海油田加速推进“业务+IT”深度融合,自主研发的《青海油田动态监测技术数据综合应用系统》实现了全流程可视化跟踪分析、“数据全采集、信息全共享”的目标。这一创新举措,提高了数据分析的精准度与实用性,满足了油田动态监测业务的迫切需求。 今年以来,数据综合应用系统上线运行,新增油藏动态监测工作量跟踪报表、采油厂智能分注及工具投捞等24个功能节点模块,指标算法10项,数据同步接口5套,程序代码近7000行,系统已拥有610名注册用户,平均日访问量达到1653次。 数据共享链路建设提升数据利用率“数据共享链路的建设,简单说就是通过构建一套高效、安全、可靠的数据传输与交换机制,实现不同系统、平台或组织之间信息的无缝流通与共享。通过数据共享链路,促进信息整合利用,提升了业务协同效率,为油田提供决策数据支持。”勘探开发研究院数据中心主任张健介绍道。 秉持“数据多跑路、人员少跑腿”的理念,青海油田着力引进先进技术支撑多个数据平台建设,持续推进数据共享链路的建设。通过DSB数据迁移、FDL同步接口、Web Service数据服务等先进技术,显著提升了油田数据管控能力,为“数据全共享、业务全协同”的数字化转型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全年完成接口程序63个,为8套统建、17套自建系统提供高效数据服务,日均同步数据20万余条。 青海油田将持续优化提升数据管理水平,加强数字化转型场景设计和应用研发,促进勘探开发技术数据高效共享应用,构建全域数据资源全景图,推进数据质量提升与共享水平,高效支撑主营业务场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