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储气库交易产品上线启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10-17
  •  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 | 10月14日,国内首个上线交易的储气库产品——港华金坛储气库调峰气上线仪式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启动。预计11月上旬正式开展线上交易。

      国家能源局华东监管局副局长郑逸萌在启动仪式上表示,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与港华国贸(香港中华煤气旗下港华国际能源贸易有限公司——编者注)以金坛储气库调峰气上线交易为突破口,推动储气设施调峰气市场化改革,属于储气设施市场化推进的“破冰之旅”。港华金坛储气库的上线交易有助于丰富市场供应主体,加快形成“X+1+X”的格局,也是对国家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积极响应,具有鲜明的探索和示范意义。

      “冬供”来临“储气调峰”将再受考验

      近两年,虽然在国家有关部门大力号召下,国内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在加快推进,但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仍面临基础设施能力不足、互联互通不够、资源对外依存度过高及储气设施能力不足等问题。特别储气调峰能力建设滞后成明显制约短板。

      目前,国内储气库主要由国有大型石油石化企业建设、经营和运行,储气库经营主体比较单一,且长期以来储气库调峰气一直与管道气捆绑销售,未能单独定价,一直缺乏相应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导致储气库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储气库的投资和建设进度。

      根据国际普遍经验,当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30%时,储气库的工作气量即需要达到消费量的12%以上,才能保证安全平稳供气。

      相关数据显示,国内储气库工作气量仅占整个天然气消费量不到5%,与之相对应,2018年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已超过45%。

      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储气库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随着一年一度冬季保供的临近,我国天然气区域储气调峰能力将再受考验。

      首个下游储气库项目保障能力正显

      港华金坛储气库项目于2018年10月底正式投产,由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与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投资和建设。

      作为我国首个由城市燃气企业运营的大型地下盐穴储气库及商业储气项目,以及我国第26座建成投产的大型地下储气库,该储气库项目进一步丰富了国内天然气上游供应主体,对于提高区域储气调峰能力,稳定市场供应、保障民生用气均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资料显示,该储气库项目一期计划共建设10口井,2023年全部建成达产,建成后总储气量将达到4.6亿立方米,其中有效工作气量约2.6亿立方米,最大供气能力为500万立方米/日。

      截至目前,项目一期已有4口井建成投产。今年冬供期间,该项目将预计具备储气能力1.6亿立方米,对外供气能力可达到6000万-7000万立方米。项目二期前期工作也在同步推进中,计划将再增加约15口井,于2023-2026年分期投入运营,达产后总储量将形成11亿立方米储气能力、工作气量达到6.6亿立方米。

      据介绍,在2018年的冬季保供中,港华金坛储气库通过内部互联互通,向金坛港华、宜兴港华、常州港华等公司供气,有效缓解了周边城市冬季供气紧张的局面。

      “除了内部互联互通外,港华燃气还正加紧研究区域性管网互联互通,与苏州、无锡、常州等长三角地区形成联动,并依托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探索多种经营模式,开展进口LNG等业务,更好地运作港华金坛储气库,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港华集团高级副总裁朱健颖表示。

      据中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副总经理李锴介绍,作为国家能源局安排的年度天然气管道互联互通重点工程之一,港华储气库与中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金坛分输站互联互通改造工程即将在年内投产,将进一步加强港华储气库与主干管网联通,提高西气东输管网冬季保供能力。

      启动上线交易破解储气困局

      “自2009年起,港华燃气着手深入探讨长三角地区冬季调峰的解决方案。多元化的能源商品通过平台交易是公平市场营运大势所趋,港华储气库调峰气产品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平台上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港华燃气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陈永坚表示。

      “港华储气库调峰气上线交易是一次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可为其他储气库经营单位尤其是国有大型石油石化企业提供有效借鉴。” 中石油天然气销售东部公司副总经理王多宏在仪式上亦表示。

      据介绍,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平台,港华储气库产品初期将面向江苏省内用户,通过挂牌、竞价和招标这三种模式进行交易,未来逐步延伸至全国。其主要交易产品包括储气库调峰气和储气库库容两种,今年将首先推出储气库调峰气产品。

      未来,通过两种产品的灵活组合,可设计出多样化的产品,并结合港华储气库拟将推出的库容租赁服务等探索多元化发展路线,一方面可有助于提高储气库利用效率,为各市场主体履行储气责任提供更好的储气服务;另一方面将助力国家油气体制改革,以及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破解国内储气困局。

相关报告
  • 《我国启动储气库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12-12
    • 12月10日,储气库技术标准委员会在重庆成立,负责我国储气库选址、建设、运营等领域的行业标准研究、制定、管理工作,计划用5年时间,建成适合我国实际的储气库技术标准体系。 我国启动储气库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消化和吸收国内外储气库建设和运营的研究成果、实践经验,规范、指导各企业高质量建设储气库,正当其时。 去年9月,中国石油组织完成了“储气库项目设计、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汇编”,填补了国内储气库建设和管理规范的空白,奠定了我国储气库技术标准体系的基础。之后,中国石油立项研究“储气库技术标准体系”,基本确定了储气库技术标准体系的编制原则、思路和关键内容,又征求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及相关单位的意见,形成了储气库技术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组建了储气库技术标准委员会,明确了近期的重要工作事项。 从顶层设计看,储气库技术标准体系包括选址与方案论证、工程设计、建设施工、生产运营、废弃处置5个专业方向,目前设计了53个标准。2020年将先开始储气库术语、储气库选址评价推荐做法、气藏型储气库容参数设计方法、盐穴型储气库地面工程设计规范等15个标准的研究工作。 储气库技术标准委员会成立是储气库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储气库技术标准委员会主任委员汤林表示,当前要尽快建立成员单位之间的协调联络、交流研讨等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完善顶层设计,并落实相应的责任单位、责任人,推进储气库技术标准体系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
  • 《中国首个海上储气库开始采气调峰》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2-08
    • 12月7日,在冀东油田南堡2号人工岛,随着南堡12-86井、气库平1井井口阀门缓缓打开,南堡1-29储气库开始采气,也标志着中国第一座海上储气库正式进入首轮采气期。 冀东油田南堡1-29储气库建设施工现场 杨军摄 冀东油田储气库将建设中国第一座海上储气库,同时建设中国第一座油藏储气库。按照规划,2021年,冀东油田启动了南堡1-29和堡古2储气库先导试验。 南堡1-29储气库位于冀东油田南堡2号人工岛,是中国第一座油藏改建海上储气库。遵循“少井高效”的建库原则,该储气库设计有效库容18.14亿立方米,工作气量10.52亿立方米。截至目前,南堡1-29储气库累计注气1.77亿立方米,工作气能力1.5亿方,日采气量将达到40万方。 繁忙的储气库建设工地 杨军摄 为提升首个海上油藏改建储气库扩容达产速度,冀东油田深入开展地质研究与分析,以提高气驱排液和注气效率为目标导向,开展动态跟踪评价、注采参数优化和高压氮气辅助降压增注等研究,有效缓解了“点强面弱”的注气局面,实现日新增注气量40万方,为平稳采气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确保今冬明春安全平稳供气,该油田提前做好由注气期向采气期过渡的相关准备,动态调整注采气运行计划,精细制定采气运行安排。针对采气流程系统全面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提前落实冬防保温工作,做好加热炉、电加热器等生产保障设备的调试,力保调峰阶段采气流程安全平稳运行。 积极落实地面建设保障措施。加快地面流程保温工作实施,完成注采阀组、计量撬、8口采气井井口地面流程伴热保温。落实采气井口防冻及加热工艺保障措施,完善井口注甲醇工艺流程,组织2台新增电加热器上岛,结合现有的电加热器提供热负荷,满足高峰调峰能力40万方/天的生产能力。落实注采阀组流程及工艺改造保障措施,组织将注气流程阀门关断、铅封固定、上锁挂签,确保与采气流程隔断。拆除采气阀门现有封堵盲板,安装对接加热炉或加热器进采气角阀相应流程,组织对注气井注、采流程的转换。 开启采气阀门 高云摄 加强对现场设施和作业活动的识别,制定采气设施风险识别清单,明确闭排罐、空气储罐、注采气井、排液井采油树及管线流程等8大类设备,50项危害因素,22项风险的控制措施。开展采气作业活动风险识别,针对启停电加热器、注气井开井、闭排罐压油等8项作业活动53项风险全面制定控制措施,确保注气井采气风险可控。 据悉,“十四五”时期,冀东油田将建设南堡1-29、堡古2、南堡1-5、和南堡2号潜山等6座储气库。建成投用后,冀东油田储气库群将成为华北储气中心,有效提高京津冀地区的天然气调峰保供能力,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