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石油价格趋势分析》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1-11
  • 2022年伊始,全球面对OMICRON变异病毒疫情的迅猛传播,以及引发地缘政治关系紧张的能源危机。在国际能源市场上,今年的石油价格走势将如何?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及其盟国(OPEP+)又将可能采取怎样的策略?

    在OMICRON变异病毒大流行的背景下,石油输出国组织和欧佩克盟国(OPEP+)将可能采取怎样策略?石油价格在2022年的趋势如何?

    石油生产国目前态度乐观

    分析认为,OMICRON变异病毒应该会强化石油生产国的谨慎政策,但问题是如何把握好尺度?很难想象OPEP+成员国进一步提高自2021年中旬以来每月更新的,日增40万桶的水平。但鉴于疫情反弹,有成员甚至可能不愿意释放少量的额外原油。总的而言,目前是乐观气氛占据主导地位。石油生产国似乎认为,新变异病毒的冲击将是“适度的”和“短期的”。即便是国际旅行限制将在未来几周导致需求减少。

    专家说2022年油价呈跌势

    国际能源署(IEA)则决定,下调其对2022年总体燃料消耗的预测,原因正是由于航空运输放缓。不过,它预测美国、加拿大和巴西这些非OPEP+的产油国会增产,并应该可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因此,预计2022年供应充沛。当前的卫生形势及其对经济恢复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这可能会造成价格波动。询问了三十多名专家都认为,总体上,今年应该是下跌。

  • 原文来源:http://www.nengyuanjie.net/article/53031.html
相关报告
  • 《石油价格战会打爆美国页岩油气吗?》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0-03-18
    • 1. 供需决定油价趋势,政治博弈决定波动率    原油作为大宗商品,与一般商品一样会价格波动,更重要的是,也具有政治与金融属性。原油价格波动的核心逻辑依然是供需,但政治因素会在供需基础上扩大油价波动幅度。   也就是说,如果供需决定了趋势,那政治博弈决定了波动率。这次油价波动也不例外。从供需基本面来看,受疫情全球扩散影响,潜在需求回落,从趋势上油价当然敌不过需求回落影响,于是 1月以来价格持续下行,尤其2月20日以后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扩散,油价同美国债利率一同快速下行,不足为怪。然而俄沙之间的政治亦或商业博弈, 3月9日推动油价创下1991年以来最大当日跌幅。这时候油价核心矛盾转移到供给侧,全球目光转移到 OPEC及OPEC+如何收拾这场油价危机。复盘事情的演化,可能是这样的:一开始, 2月份OPEC提议应对疫情深化危机减产时,俄罗斯认为当前新冠疫情具有短期性,不足以深化减产。再叠加利比亚政治僵局带来的产量下滑,全球经济在央行货币宽松后进一步复苏,俄罗斯认为深化减产仍需进一步观察。从一开始的态度来看,俄罗斯就对减产比较排斥,认为其并未从减产中获得利益,反而会把市场份额让给美国。联合减产以来,沙特承担了主要减产任务,而俄罗斯产量稳定,美国原油产量与出口一直增加。2016年11月联合减产以来,OPEC产量维持在3200-3400万桶/天,2018年12月深化减产以来,更是一下子降到了不足3000万桶/天,其中沙特产量更是一度下降到900万桶/天。沙特带头减产,俄罗斯既然同意与沙特形成减产联盟,其产量自然也得约束一下,联合减产以来俄罗斯产量稳定在1100-1170万桶/天之间。2016年11月联合减产以来,沙特带头减产 。俄罗斯一边减产的同时,一边盯着美国。2016年11月以来,美国产量从880万桶/天上升到1280万桶/天,涨幅45%;出口量从40万桶/天上升到超400万桶/天,上涨900%。这让俄罗斯觉得,沙特在帮美国偷走自己的市场份额。处处受美国制裁的俄罗斯咽不下这口气。这是俄罗斯背弃沙特一个很重要原因。   2016年11月联合减产以来,美国页岩油产量与出口快速增长 。实际上,俄罗斯石油( Rosneft Oil)总裁谢欣多次跟普京谈过这个问题,只不过从政治因素考虑,普京还是选择了与沙特合作。沙特当然也希望俄罗斯支持其在中东地位,不仅国王萨勒曼2017年代表沙特首度访问俄罗斯,更是在减产上表现出十足的诚意。 撇开政治合作的因素,如单从商业上考虑,俄罗斯觉得吃了亏,不再联合减产,沙特自然没必要维持一个自己吃亏的联盟。 1986年、1997年沙特不是没有过“低价保额”的经历,这次只不过重演一次历史。    2. 不管有没有美国掺和,长期低油价对谁都不利    经济复苏和减产是油价企稳基础。这次油价在 2天内快速下挫15美金,创下1991年以来短期最大幅度下跌。油价下跌之快让人措手不及,心有余悸。2018年3月27日,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表示,OPEC组织与非OPEC产油国俄罗斯正在考虑签订一份期限为10年至20年的原油减产长期协议,以调控全球原油供应、稳定原油价格。不管有没有美国掺和,长期低油价对谁都不利。   当然,这一轮价格战的冲击,所处的环境毕竟跟前几次还是有不一样:   第一,大家都在试图摆脱对原油的依赖。   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已经上市,意味着沙特石油战略可能会发生调整,由原油的 “维持市场适度紧张”进一步转移到公司与国家现代化治理,摆脱对原油依赖的战略上来,俄罗斯也在实施这样的战略,摆脱“能源诅咒”,转轨经济。   第二,美沙俄三国的政治博弈跟之前不一样。   美国因为积累起来的高额政府债务,使得美元霸权地位受到一定影响,叠加美国在中东控制力逐渐衰弱,如果俄罗斯与沙特政治合作基础是限制美国在中东渗透,那么当前合作的政治基础有可能会被弱化,沙特需要新的理由与俄罗斯结盟,同时证明其不是在帮着美国提升市场份额。   第三,随着美国加入千万桶俱乐部,没有美国参与的 OPEC影响力逐渐衰弱,叠加天然气贸易的崛起,OPEC影响力不可与之前相比。如果这次俄罗斯不能回到谈判桌前,意味着OPEC影响力进一步削弱。    3. 需求淡季过后,油价或开启新一轮反弹    对于未来油价走势,历史演绎的方式虽然不同,但结果非常相似。主要的考虑在于:   一方面,短期油价可能形成底部震荡格局,来逐渐消化供给侧的博弈。   从整个供需角度来讲,当前油价下跌突破了基本面。但即便是由供给侧冲击,叠加恐慌情绪推动的这轮下跌,并不会很快见底反弹。从价格结构上来看,当前油价只是刚刚进入 Contango结构(为原油期货跨期价差的概念,即近低远高的结构,意味着可以增加库存获利)。   另外,回顾 2014年因为减产协议未达成原油价格暴跌,漫长的2年时间才达成与俄罗斯联合减产,当前沙特要将俄罗斯重新拉回谈判桌也非易事。2季度将进入需求淡季,可能也会对油价短期反弹形成制约。   另一方面,当前油价不具备走弱基础,中长期油价依然维持全年 “N型”走势判断。   疫情形成的是阶段性需求冲击,并且全球其他国家不会采取类似中国的 “经济暂停”策略,随着全球央行货币宽松等逆周期调节政策,在债务杠杆可控背景下,需求将重启2019年底以来的复苏。   同时,利比亚、委内瑞拉、伊朗等石油输出受到限制,美国页岩油产量增速从 2018年8月份以来持续回落,不宜过于担心供应端冲击——毕竟沙特需要油价稳定沙特阿美股价,推进沙特2030愿景,俄罗斯同样也有50%-60%的出口来自油气出口。   2季度需求淡季过后,油价很可能开启新一轮反弹,当然还需持续观察彼时的油价结构、国债代表的需求走势来判断,短期中东地缘冲突同样会冲击供应端。
  • 《改性塑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行业产值将超2000亿》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5-04
    • 中国 改性塑料 行业随着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连续十年经济技术指标稳步较快递增,但受到技术因素的制约,目前国内改性塑料产品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高端产品主要依赖进口。 目前改性塑料在我国家电和汽车领域的应用占比超过50%,因此家电和汽车行业的发展对改性塑料的市场需求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但随着国内改性塑料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宽,家电和汽车行业的发展对改性塑料行业的影响将逐渐降低。 中国改性塑料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1、工业总产值预测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同时我们结合了行业发展周期及下游行业发展周期,前瞻产业研究院推算出未来6年我国改性塑料的工业总产值预计到2022年,改性塑料行业工业总产值将超过2000亿元。 2017-2022年我国改性塑料行业工业总产值预测(单位:亿元) 2、销售收入预测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改性塑料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推算出未来6年我国改性塑料的销售收入如下图所示,预计到2022年,改性塑料行业销售收入也将超过1900亿元。 2017-2022年我国改性塑料行业销售收入预测(单位:亿元) 中国改性塑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和改性塑料产品市场容量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对改性塑料行业发展的支持,改性塑料行业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国改性塑料行业发展呈现如下趋势: (1)改性塑料应用领域逐步拓宽 随着科研水平的提高,改性技术取得进一步发展,改性塑料的阻燃、耐候、合金化水平不断提升,应用领域逐渐拓展,如硬质PVC替代木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包装、家具等领域,意大利Latis.P-A公司研制出的一系列新型高硬度复合材料可回收利用,并可代替铝合金。 (2)通用塑料工程化 通用塑料可以通过改性提高性能,具有工程化特点,并能抢占部分传统工程塑料 的市场份额。虽然工程塑料新品种不断增加,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但目前工程塑料的市场价格为普通塑料的3-4倍,产量亦低于通用塑料。随着改性设备的发展、改性技术的进步,通用塑料如PP、ABS等通过改性可提升强度、耐热性等,使其具备某些工程塑料的特性,但价格却显著低于工程塑料,因此能够抢占部分传统工程塑料市场份额。 (3)工程塑料高性能化 随着国内汽车、电气电子、通讯和机械工业的蓬勃发展,其对工程塑料如聚碳酸酯 (PC)、聚酰胺(PA)、聚酯(PET)、聚苯醚(PPO)等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比如,用作节能灯底座的塑料要求耐高温、耐黄变;用作芯片托盘的塑料要求耐挠曲、抗静电;用作电子接插件的塑料要求高阻燃、高耐热、高流动;用作机械齿轮的塑料要求耐磨、高刚性、高尺寸稳定性等,工程塑料通过改性可提升各种机械及物理性能,以满足下游行业对工程塑料的高性能要求。 (4)特种工程塑料低成本化 在1500度以上条件下能长期使用的塑料称为特种工程塑料,如聚苯硫醚(PPS)、聚酰亚胺(PIM)、聚醚醚酮(PEEK)、聚砜(PSU)等,由于具有电性能佳、耐高温和尺寸稳定等特性(部分特种工程塑料还具有很好的阻燃性、耐放射性、耐化学性和机械性能),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电子电器、汽车、仪表、家电、航空、涂料行业、石油化工以及火箭、宇航等尖端科技领域,其市场价格一般为普通工程塑料价格的几倍,在对特种工程塑料改性后即可保持其原有高性能,又降低价格,可广泛运用于民用产品。 (5)纳米技术在改性塑料行业的运用 纳米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利用纳米技术改性后的塑料具有很多独特性能,如用5%的有机蒙脱土改性的尼龙(PA6),其热变形温度可以提高1.5倍;聚酯(PET)中加入纳米粘土后会大幅降低材料的气体透过率,比纯PET的气体氧透过率小100倍。纳米塑料的无机纳米粒子加入量较小(一般为2%-5%),仅为通常无机填料改性时加入量的10%左右,而复合材料密度和原树脂密度相同或相仿,因此不会因密度增加过多而增加下游塑料加工厂的生产成本,也不存在因填料过多导致其他性能下降的弊病。由于纳米粒子尺寸小,因此利用纳米技术改性后的塑料其成型加工和回收时几乎不发生断裂破损,具有良好的可回收性。 (6)对改性塑料产品的环保要求愈加严格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日益加强,消费者对塑料制品的阻燃要求越来越高,无卤、低烟、低毒的环保型阻燃剂已越来越广泛地被要求使用,目前国内塑料改性用阻燃剂近80%为含卤阻燃剂,含卤阻燃剂主要成分为多溴联苯醚和多溴联苯类,我国供出口电子电气类产品中70%-80%都用此类阻燃剂,溴-锑阻燃体系在热裂解及燃烧时会生成大量的烟尘及腐蚀性气体。 近年来欧盟一些国家认为溴系阻燃剂燃烧时会产生有毒致癌物质,2003年2月,欧盟出台了RoHS和WEEE两个环保禁令,一些跨国公司如索尼、苹果、惠普等也相继提出了自己的环保标准,除限制卤素化合物外,还对铅、镉、汞、六价铬等重金属实行限量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