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市场新趋势》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5-15
  • 随着能源资源价格的不断高涨以及受疫情冲击,新一轮资源民族主义浪潮以前所未有的高频率、广范围,深刻影响着自然资源产业的发展空间。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全球供应链中断、极端天气频发,导致全球油气投资大幅下滑,加之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加上以俄罗斯为代表的一些石油高产国家)实施大规模减产计划,在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之际,全球能源供应明显不足,导致以能源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

    当前的俄乌冲突再度冲击全球能源市场。美国和英国已宣布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欧盟设定了将其对俄罗斯化石燃料的依赖减少2/3的目标。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供应面临持续紧缩的压力下,国际局势的演变促使全球能源资源市场发生一些新变化、新趋势。

    全球能源市场短期波动加剧

    石油市场最容易受包括自然灾害、重大技术事故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等风险因素的影响。疫情导致的投资缺乏以及OPEC+大规模减产计划已使全球石油供应趋紧,全球石油价格在2021年出现了有记录以来的最大年度涨幅。

    俄乌冲突后国际关系持续恶化,美欧等国家和地区不断加大对俄罗斯经济制裁的力度,加深了世界各国对能源安全问题的担忧,避险情绪引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巨幅上涨。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自2022年开盘价78.09美元/桶飙升至3月份的139美元/ 桶,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现货价格也一度升至130美元/桶的高位。

    随后国际能源署(IEA)成员国采取集体行动,两度承诺将在未来6个月内释放1.2亿桶原油和石油产品紧急储备,以平息由于俄罗斯大幅减少供应导致的油价上涨,国际油价应声回落至100美元/桶以下。

    OPEC+承诺缓慢增产以及IEA的库存释放,将减缓原油供不应求的状况,但这些举措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由于多年投资不足和全球流动性极度宽松而导致的石油市场结构性失衡问题。

    全球石油库存已连续14个月下降。IEA警告称,由于制裁或主动禁运,从5月起每天大约有300万桶俄罗斯石油可能无法流入国际市场,再加上乌克兰局势的不明朗和利比亚油田的关闭,原油市场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4月18日又升至112.72美元/桶。高油价将对全球经济前景构成严重威胁。

    欧洲能源转型节奏加快

    随着经济复苏,欧洲一直面临能源价格上涨的问题。2021年底的能源危机对欧洲天然气需求端造成严重打击,欧洲地区基准天然气价格涨幅超两倍,促使欧洲公用事业机构不得不转向使用污染严重的煤炭资源。

    俄乌冲突的爆发加剧了欧洲能源供应的不确定性。欧盟90%的天然气消费依赖进口,而俄罗斯提供了欧盟天然气消费总量的40%以上。欧盟石油进口总量的27%和煤炭进口总量的46%也来自俄罗斯。

    为实现在2030 年之前逐步消除对俄罗斯化石燃料依赖的目标,欧盟委员会于2022年3月制定了《欧洲廉价、安全、可持续能源联合行动》,将基于两大支柱提升欧盟范围内的能源系统弹性:一是增加来自非俄罗斯供应商的液化天然气(LNG)和管道天然气的进口,以及增加生物甲烷和可再生氢的生产和进口;二是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增加可再生能源份额、突破基础设施瓶颈等,更快地减少家庭、建筑和工业层面以及电力系统层面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根据该计划,2022年内欧盟成员国将减少2/3的俄罗斯天然气进口,至2030年,完全关闭对俄罗斯能源进口的通道。4月,欧盟还宣布对俄煤炭禁运。通过支持能源供应的多样化,加速向可再生能源过渡并提高能源效率,将大幅提高欧洲的能源独立性,加速欧洲向清洁能源转型。

    全球能源流动方向或发生重要调整

    俄罗斯石油及天然气出口量在全球占比达25%左右。欧洲是俄罗斯能源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其次是中国。由于冲突和制裁,许多运输公司拒绝运输俄罗斯原油,导致运输成本大幅提高。地缘政治因素也推动了国际资本大规模撤出俄罗斯能源产业,俄能源贸易空间被压缩。

    与此趋势相反,欧盟大幅增加了从美国进口天然气。自2016年4月第一批LNG发货以来,欧盟从美国的LNG进口一直在增加。2021年美国向欧盟出口的LNG超过220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

    根据美欧近期签署的天然气供应协议,2022年美国将与国际伙伴合作确保向欧盟市场提供至少150亿立方米LNG,最终目标是完成欧盟提出的2030年前每年进口500亿立方米LNG的目标,从而帮助欧洲在2027年前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预计未来欧盟对美国LNG进口的依赖会大大加强。

    作为天然气供应多元化的重要举措,欧盟还将加大与挪威、卡塔尔、阿塞拜疆、阿尔及利亚、埃及、韩国、日本、尼日利亚、土耳其、以色列等国家的天然气跨境合作。意大利已与阿尔及利亚签署了增加天然气供应的协议。

    加速推进部署清洁能源

    俄乌冲突是全球能源市场的一个扳手,气候变化则是另一个。石油、天然气市场的不稳定已经使欧盟、亚洲等地区意识到寻找能源替代品的紧迫性,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政治意愿也显著上升,未来的政策设计和资金都可能向可再生能源倾斜。石油和天然气高昂的价格,也使得可再生能源投资变得更具吸引力。

    首先,光伏和风能发电有望快速提升。欧盟的目标是到2025年光伏和风能发电能力提高1倍,到2030年提高两倍。化石燃料价格的飙升已经导致欧盟内部对太阳能电池板的需求激增,而新建住宅的强制性加装太阳能电池板措施正加速这一趋势。

    同时,欧盟推出的简化风电许可措施将使欧洲的风电产能部署提高近20%。欧盟和英国已经批准了近19吉瓦的风电产能建设,如果建设时间表提前,欧洲可能会在两年内看到额外产能投入运营。

    其次,核能在清洁能源转型中的作用可能提升。IEA预计,到2050年全球90%的可再生能源电力中,风能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份额加起来将占近70%,其余的30%由核能提供。

    多数经济体如美国、加拿大、中国、俄罗斯、印度、阿根廷、巴西、埃及、芬兰、匈牙利、波兰、沙特、英国和乌兹别克斯坦等,都对发展核能持乐观态度。对于核能是否应归类为绿色能源的问题,欧盟内部已展开了激烈争论。受2021年底的能源危机和俄乌冲突带来的能源安全挑战,包括德国在内的反核国家淘汰核能的进程有可能放缓。

    此外,对储能、海上风能、氢能、碳捕集与封存 (CCS) 等低碳技术的投资有望保持上升态势。储能在许多国家的政策框架中的作用将变得更加清晰。

    欧盟委员会2021年批准了提供29亿欧元资金支持欧盟电池储能技术研究的计划。奥地利、比利时、克罗地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意大利、波兰、斯洛伐克、西班牙和瑞典等12个欧盟成员国,将在电池制造的4个核心阶段(原材料开采、电池芯设计、电池组系统和回收供应链)投资创建新的解决方案。风电、氢能、CCS技术等也是欧盟、日本、韩国等长期低碳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源资源问题政治化带来新挑战

    新兴产业的兴起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全球加速绿色转型,使得一些非燃料矿产如锂、钴、锰、稀土、镓、钕、铟、锗、钪、铂、钽等的地位凸显。由于多数矿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和地理分布的极度不均衡性,资源民族主义已被确定为自然资源领域投资者的主要风险之一。

    近年来随着能源资源价格的不断高涨以及受疫情冲击,新一轮资源民族主义浪潮以前所未有的高频率、广范围,深刻影响着自然资源产业的发展空间。一些国家纷纷单方面修改游戏规则,比如推翻原有合同、提高税收分成、限制外资持股比例、出于战略或经济等原因强制性要求对外国公司控股或参股、提高矿业特许使用费、强化环境保护标准等,给全球关键矿产的供应安全增加诸多不确定因素。

    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已开始重新审查评估其关键矿产供应状况,并制定相应的全球资源战略。可以预见,未来全球围绕关键矿产的萃取、加工、精炼和应用等的竞争将愈演愈烈,而由战略性矿产资源驱动的地缘冲突也可能加剧。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guonei/2022/05/15/detail_20220515123608.html
相关报告
  • 《2023年全球能源业十大趋势》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2-01
    • 2022年8月签署的美国《通货膨胀削减法案》延长并扩大了对低碳能源的税收抵免和补贴,导致全球企业重新考虑投资决策。该法案中的关键措施,包括对风能和太阳能、电池存储、碳捕集和低碳氢的支持,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的现有政策框架。为了维持竞争力,其他国家将不得不推出价值接近美国现有措施的激励措施。这将是世界的净收益,而不是零和游戏,政策支持升级将为全球释放新的商业机会。 全球石油需求将出现反弹 2022年,全球石油需求萎缩,其中四季度全球石油日需求增幅同比下降120万桶。但这种下降趋势将是短暂的,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将恢复增长,日增230万桶。需求恢复上升的趋势可能使石油市场摆脱目前的低迷,并支撑油价上行。 LNG合同签署进程将放缓 2022年是全球签署液化(LNG)合同相当繁忙的一年,共签署了8000万吨LNG购销协议,其中75%来自美国的LNG出口商。预计2023年签署天然气合同的进程将放缓。与此同时,欧洲买家不太可能加大LNG购买承诺量,因为他们仍担心需求持续时间和未来的定价动态。 阿联酋将加大对低碳能源的投资力度 2022年11月,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宣布,将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并建立一个低碳能源部门。阿联酋已开始采取行动朝这一目标迈进。阿联酋两家能源公司近期与bp一起收购了英国H2Teeside氢气项目。 阿联酋和阿布扎比国油将继续加大低碳能源投资力度,这将带动中东其他产油国。他们在低碳能源方面的投资也将增加,还可能在氢气,以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和太阳能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国际收购,这可能像英国和欧洲在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前夕看到的收购热潮一样。 欧洲油气巨头将引领CCUS发展 在最近发布了一系列公告后,油气公司2023年将启动CCUS领域的重大项目,并特别关注枢纽项目,即那些为多个碳排放方提供基础设施,以大规模运输和封存二氧化碳的项目。全球30个CCUS中心将在2023年做出最终投资决定,其中约一半的最终投资决定可能实现。欧洲油气巨头将引领CCUS发展,因为他们有雄心勃勃的能源转型目标。 美国电动汽车销量将翻番 多年来,在电动汽车销量方面,美国一直远远落后于中国和欧洲,排在全球第三位。但现在美国电动汽车销售情况有所好转。《通货膨胀削减法案》意味着和都有资格再次获得电动汽车税收抵免,而其他原本将在2023年前达到补贴上限的主要汽车制造商现在可以享受额外10年的补贴。 美国环保署2023年的新规定将迫使汽车制造商将排放量减少10%,而实现这一目标成本最低的方法是销售更多电动汽车。2023年,福特、现代、通用、斯巴鲁、丰田和大众都将推出袖珍运动型多功能汽车,起价在4万~4.5万美元。政策支持、监管压力和价格合理的车型,将推动美国电动汽车销量从2022年的100万辆增至2023年的200万辆。 金属价格将呈下跌趋势 供需平衡表明,2023年金属均价与2022年相比将下降。需求走软、供应增加、市场情绪走弱将加剧价格下行压力。作为铁矿石、钢铁和基本金属的关键领域,建筑行业将拖累全球需求。与此同时,铜、铝、铅、锌、铁矿石和钢铁的供应增速都将高于2022年。汽车行业和低碳能源行业的复苏可能有助于抵消其他消费行业的需求疲软。但总体而言,金属价格的主流趋势将是下行。 部分页岩油公司将脱颖而出 页岩油公司再次准备2023年采取一致行动。有迹象表明,2022年的情况将重演:个位数的产量增长,而支出增长很大程度上只能覆盖成本通胀。油服的限制、项目执行的挑战和股东回报优先仍是产量增长的障碍。但在已上市的勘探开发行业,竞争环境并不完全公平。一些公司拥有更稳健的资产负债表、更好的资产,以及更成熟的资本回报框架。2023年很可能是精英中的精英脱颖而出的一年,他们将超越许多利益相关方的预期,以更积极的方式实现增长。 产业将复苏 钢铁和多晶硅价格高企,以及美国商务部发起反倾销调查,2022年对美国太阳能产业造成了严重破坏。2022年美国有18.6吉瓦的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投产,与2021年相比下降23%。 但所有迹象都表明,美国太阳能产业将在2023年开始复苏。随着全球多晶硅产能增加70%,组件价格将保持稳定。 由于电价持续上涨,以及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压力增加,企业和公用事业公司的需求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综上所述,这些因素可能在2023年推动太阳能电池板安装量增长50%。 财富将垂青“冒险者” 2020年以来,做出最终投资决定的大型油气项目数量是获得批准项目数量的逾两倍。控制支出、日益上涨的成本和执行方面的担忧,使得企业评估重大项目的决策变得更复杂。油服公司和运营商之间持续的紧张关系将继续阻碍做出最终投资决定的进程。运营商担忧成本的不确定性,油服公司则在寻求提高利润率。在60个准备开工的大型油气项目中,只有30个会在2023年做出最终投资决定。但运营商不能拖延太久,供应链增加产能的速度不够快,无法避免进一步的成本通胀,而现在可能是最好的时机。(资料来源/伍德麦肯兹)
  • 《顾佰和: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五个新趋势》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李扬
    • 发布时间:2023-04-26
    •        2021年下半年以来,全球天然气、煤炭、石油三大传统能源价格飞涨,能源危机从欧洲发端最终弥漫全球,高企的能源价格给各国经济社会带来了严重负面影响。尤其是2022年2月以来,俄乌冲突局势逐步升级,战事何时结束还未可知,这进一步加深了世界各国对于能源安全的担忧。俄罗斯作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和第三大煤炭出口国,在全球能源供给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对欧洲能源供给。短期内,为保能源供应安全,各国将更加依靠化石能源,可能会给全球气候目标带来负面影响。但与此同时,俄乌冲突很可能成为欧洲乃至全球加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催化剂,促使各国加快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提高能源安全水平,实现能源独立。     新形势下,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进程出现较大不确定性,未来或将呈现五个新发展趋势—— 趋势1、保障能源安全成为能源低碳转型发展重要前提趋势2、全球开启可再生能源发展“加速度”趋势3、能源转型过渡期或现供需短期失衡趋势4、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将加剧能源安全风险趋势5、构建新能源供应链体系成为新的国际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