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农药市场概况及农药登记要求》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11-13
  • 摩洛哥王国(The Kingdom of Morocco,Le Royaume du Maro)简称′′摩洛哥′′, 【人口】3667万人(2022年),【国语】为阿拉伯语,通用法语,信奉伊斯兰教,首都位于拉巴特(Rabat)。
    摩洛哥位于非洲大陆西北端,国土面积45.9万平方公里(不包括西撒哈拉26.6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57大国家。摩洛哥东部及东南部与阿尔及利亚接壤,南部为西撒哈拉,西濒浩瀚的大西洋,北临地中海,隔直布罗陀海峡与西班牙相望,扼地中海西端出入门户,海岸线1700多公里。
    一、摩洛哥农药市场概况
    摩洛哥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可耕地895万公顷,可灌溉土地100万公顷,粮食种植面积558万公顷;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水果、蔬菜等。
    摩洛哥是北非地区最具吸引力的农用化学品市场,全球领先的跨国公司纷纷在此建立分支机构或与摩洛哥公司合作开发市场。摩洛哥市场销售额排名前几位的农药公司为BASF, Syngenta, Dow AgroSciences, FMC Corporation, UPL Limited, Nufarm Limited。
    从农药种类看,杀虫剂占据了摩洛哥农化市场40%至55%的市场份额,其次是杀菌剂(35-45%),除草剂(10-15%)。
    2022年,摩洛哥进口农药总金额为1.8亿美元,世界排名第60。进口产品中,农药排第73名。进口来源国主要是西班牙(51.6M美元)、法国(24.6M)、中国(16.3M)、意大利(14.1M)和印度(10.8M)。从2021年到2022年,进口额增长最多的国家是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
    2022年,摩洛哥出口农药总金额仅178万美元,世界排名93。出口产品中,农药排第404名。出口目的地包括马达加斯加(352K美元)、毛里塔尼亚(348K)、塞内加尔(282K)、法国(272K)和尼日利亚(191K)。从2021年到2022年,出口额增长最快的目的国是马达加斯加、毛里塔尼亚和利比亚。
    据某调研公司预测,基于人口增长的趋势,以及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需求,摩洛哥农药市场从2024年到2030年预计每年按5.2%的速率增长。
    然而,摩洛哥农药市场同样需要面对日益提高的环境安全和健康影响的关注,这也意味着更为严格的农药管理法规和更规范的用药技术。
    二、摩洛哥农药登记要求
    1.登记部门
    国家食品卫生安全产品办公室(ONSSA, Office National de Securite Sanitaire des Produits Alimentaires),是摩洛哥的农药监管机构,负责农业投入品(种子,农药,化肥)的登记和控制。
    2.登记流程
    以等同性登记为例,摩洛哥的农药登记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提交电子版登记文件,印刷版的信件和官方文件,登记文件需包括原药全分析报告、理化报告以及制剂的理化和毒理报告;
    在ONSSA允许评估存放文件后,开展生测试验;
    完成ONSSA要求的其他研究或信息的文件填写;
    等待一年4次的登记委员会的审批。
    【登记周期】:农药登记约需2年获得登记批准【7月底前提交登记文件(6个月审批)在当年年底获得田试资格,开展一季田试(6个月审批)】
    【登记证有效期】:临时登记证(对新产品而言)有4年有效期,正式登记证有10年有效期。
    3.登记资料要求
    摩洛哥农药登记以制剂登记为主,常规性农药制剂等同性登记文件要求如下。
    3.1 常规登记文件
    安全说明书 MSDS(含有效成分及其助剂);
    分析单(自己实验室出具即可);
    原药规格说明书,需根据GLP 5批次全分析报告结果出具;
    OECD国家登记证明(需要大使馆认证,可出具一份声明,内容为××公司已在××国家获得登记,请参考附件登记证复印件,加盖公司公章并经摩洛哥大使馆认证公章属实);
    原药及制剂的制造声明书,需含有商品名,无须大使馆认证;
    授权书,需含有商品名,无须大使馆认证;
    标签,中文标签及其翻译件;
    制剂组成表;
    原药制造工艺;
    操作者暴露评估(可搜索网络总结资料);
    原药、制剂、食物/土壤/水体中残留分析方法。
    3.2 GLP报告(以WDG制剂为例)
    3.2.1 原药GLP报告如下
    5批次全分析;
    物化报告:熔点,比重,蒸汽压,表观(形态、气味及颜色),水及有机溶剂中溶解性,水分配系数,分解常数,闪点或可燃性,爆炸性, pH值,表面张力,氧化性,UV吸收光谱。
    3.2.2 制剂 GLP报告如下
    物化报告:表观(形态、气味及颜色),闪点或可燃性, pH值,腐蚀性,表面张力,密度,储存稳定性,爆炸性,湿筛试验,可湿性,悬浮率,可分散性,流动性,粉尘,持久起泡性,耐磨性;
    毒性报告:6项急毒(急性经口+急性经皮+急性吸入+皮肤刺激+眼睛刺激+皮肤致敏)。
    特别提醒:近几年ONSSA开始审查农药登记申请者提交的GLP报告真伪,会发邮件给GLP实验室要求确认某GLP报告是否为该实验室出具的真实报告。颖泰分析已多次回复过ONSSA的问询函。
    4.农药登记相关网站
    农药登记机关网站:Office National de Securite Sanitaire des Produits Alimentaires (ONSSA)国家食品卫生安全产品办公室
    http://www.agriculture.gov.ma/en/pages/organismes-sous-tutelle/onssa
    http://www.onssa.gov.ma/fr/
    已登记产品查询网站:List of registered products (Index Phytosanitaire - Office National de SecuritéSanitaire des Produits Alimentaires)
    http://eservice.onssa.gov.ma/IndPesticide.aspx
  • 原文来源:http://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33231.htm
相关报告
  • 《我国生物农药的发展与展望》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9-11-27
    • 引 言 生物农药在保障农业丰产增收,维护生态和谐,满足食品安全需求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当下农业绿色发展已成为主旋律,在国家农药化肥“双减”及“零”增长的背景下,生物农药掀起了“绿色风暴”,发展生物农药是环境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全球农药产业发展的趋势。 生物农药的概念及分类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真菌、细菌、昆虫病毒、转基因生物、天敌等)或其代谢产物(信息素、生长素、萘乙酸、2,4-D等)及植物提取物等,针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的制剂。在中国,传统的生物农药仅指微生物农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生物农药的概念和类别的探讨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张兴等于2002年系统地给出了生物农药的概念、分类及特点,并得到了业界的认可。生物农药,是指可用来防除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物体本身及源于生物,并可作为“农药”的各种生理活性物质。在2017年11月施行的《农药登记资料要求》中,虽然没有明确生物农药的定义,但按照来源将农药分为化学农药、生物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其中微生物代谢物(农用抗生素)在登记方面要求等同于化学农药,不过一直没有明确的定义。此前一般认为生物农药包含后3类,即生物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含农药抗生素)和植物源农药。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今年8月农业农村部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的答复中明确指出,生物农药主要包括生物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农用抗生素不包括在内。 至此,农用抗生素从生物农药中彻底除名。 在美国,生物农药是指来源于动植物,细菌,矿物质等天然材料或与天然来源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农药,包括:生物化学农药(天然产生的),微生物农药,植物嵌入式保护剂。 生物农药的特点 关于生物农药的特点,也有多位学者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是:专一性强,活性高;对环境安全;不易产生抗药性;对非靶标生物相对安全;开发利用途径多;作用机理不同于常规农药;种类繁多,研发的选择余地大。当然,还表现出作用速度较慢,开发及使用成本较高等特点。 生物农药产业化现状 全国生物农药生产企业200多家,生物农药产量14万吨,约占全国农药生产企业的6.7%,年产值约216.27亿元,占整个农药总产值的8%左右。某些明星产品如井冈霉素、赤霉素、阿维菌素、Bt四个品种的年产值均超过1亿元,且中国是井冈霉素、赤霉素和阿维菌素的最大生产国。苦参碱、阿泰灵、壳寡糖和芸苔素内酯等产品发展迅猛,市场份额逐年扩大。印楝素、鱼藤酮、白僵菌、绿僵菌、木霉菌等推广应用效果良好。害虫天敌的生产与利用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例如赤眼蜂的年繁蜂量100亿头左右,应用面积133.3万hm2以上,是全球应用面积最大的国家。 我国生物农药登记情况汇总 (截止到2019年3月底) 01生物化学农药 共17余种有效成分,432个登记,涉及到218个生产企业。 主要有:乙烯利、赤霉酸、氨基寡糖素、吲哚乙酸、S-诱抗素等。登记数量最多的产品是乙烯利、赤霉酸和氨基寡糖素三大类,占了总数的58%。厂家主要是安邦电化(乙烯利系列);海南正业中农(氨基寡糖素系列复配为主);钱江生化、江苏丰源、江西新瑞丰、三浦百草等(赤霉酸系列);云南云大(芸苔素内酯系列)等等。 02 微生物农药 共22种有效成分,468个登记,205个生产企业。 主要有:苏云金杆菌、枯草芽孢杄菌、蜡质芽孢杄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球孢白僵菌、木霉菌、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登记数量最多的前三大产品是苏云金杆菌、枯草芽孢杄菌和蜡质芽孢杄菌三大类,占了总数的73%。厂家主要是武汉科诺、武汉楚强、湖北康欣、江西天人、浦城绿安等等。 03 植物源农药 共11种有效成分,192个登记,涉及到124个生产企业。 主要有:烟碱、苦参碱、小檗碱、印楝素、鱼藤酮、藜芦碱、柠檬烯、芸苔素内酯、樟脑、除虫菊素、蛇床子素、苦皮藤素、桉油精、八角茴香油、大黄素甲醚、狼毒素、雷公藤甲素、香芹酚、大蒜素、右旋樟脑、莪术醇、补骨脂种子提取物、银杏果提取物、博落回提取物、甾烯醇、萜烯醇等。登记数量最多的前三大产品是苦参碱、鱼藤酮和印楝素三大类产品,占了总数的84%(苦参碱类产品就占了一半以上,57%)。厂家主要是成都新朝阳、清源保、广东园田、三浦百草、内蒙帅旗等。 前景与展望 尽管生物农药发展极为迅速,然而在其研发、应用及管理中均存在一些问题:新材料、低成本材料严重不足,导致生物农药新产品种类少,且成本高;活性测定、效果评判及产品质量标准尚不够严谨,限制了新产品研发速度;在产业化及应用中,工艺较为复杂或产率低、生产周期长、剂型不够丰富、施药技术落后、成本较高等问题限制了生物农药新产品的产量及推广应用;相关法律的缺失、政策保障缺乏以及知识产权的侵权等是生物农药管理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生物农药重点研发方向有如下几个方面: 01 活性生物资源的筛选 活性生物资源的筛选是生物农药新品种创制的重要源头,也是活性化合物新结构类型变化的重要来源,坚持从不同的环境中筛选活性微生物菌株和植物资源将为生物农药新产品的持续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02 生物农药新品种的创制与产业化 根据中国的资源优势,有针对性的开展生物农药新产品创制与转化,并通过工程化配套,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生物农药新产品,为粮食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03 基因挖掘 高毒力、高产、高稳定性工程菌株选育与构建及毒力(素)基因挖掘。 04 生物农药活性物质生物合成途径及生物反应器 由于植物源农药资源的有限性极大的限制了其应用与发展,生物合成技术在解决植物资源大规模生产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细胞培养、发状根培养及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必将在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与此相匹配的生物反应器研究为其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提供有效途径。 05 天然产物挥发物的研发与利用 利用精油类化合物易挥发、环境相容性好、易降解、毒性低、害虫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研制和开发符合人们对无公害化的纯天然源产品。 06 微生物组技术研究与应用 微生物组技术(土壤改良剂、种衣剂、杀线剂等)在种植业中可以降解农药、种子包衣、土壤酸化、盐碱化修复、土壤病虫害防治与保护农作物免受有害生物为害,将逐渐凸显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07 生物农药的作物全程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 以生物农药为主的作物有害生物全程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针对特定作物上可能发生的病、虫、草等制定出系统的防治方案,建立与应用以作物为主的全程病虫害生物农药防控技术体系,有效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等投入品的使用,进而提升特色经济作物品质。 08 生物农药新剂型专用植保器械装备的应用研究 生物农药新剂型的研发应当遵循生物农药的特点,以安全、水基、控缓释、精准等为主,且应满足无人机施药的技术要求。植保无人机载液量较小,多采用低量喷洒技术,用水量少甚至可不用水,航空施药高度相对较低,飘移少,可空中悬停,与GPS系统配合,因此生物农药新剂型的研发应与上述特点相一致。 09 生物农药残渣综合利用及药肥水一体化研究 采用堆肥等方法处理生物农药残渣,并添加合适的微生物菌株,堆制出可防治多种植物病害的多功效有机药肥,以解决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将废物综合利用、农业措施与生物防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防治地下病虫害的一个新途径。 市场前景 随着中国“农产品安全和环境安全”战略需求的稳步推进,IPP理论(综合性农业生产与保护)也将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投入品生物农药在IPP理论的实践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解决上述生物农药产业发展关键瓶颈和重大发展难题的基础上,生物农药产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更应有其广阔的发展和使用的市场空间。
  • 《印度“2020农药禁令”与27种农药品种的未来》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20-11-25
    • 今年5月,印度农业部颁布了一项命令草案,禁止在印度使用和销售27种农药。该命令草案对印度农化品行业影响巨大。被禁的27种产品占印度市场农药总销售额的近40%,部分农药品种还是印度出口量最大的农化品。 27种农药品种是如何被选中的 首先,这份27种农药品种的清单源自何处?政府是如何选中这27种农药品种以及禁用它们的原因是什么?2013年7月8日,农业部成立了一个由Anupam Verma博士领导的专家委员会,审查在印度登记的新烟碱类农药的使用情况。委员会随后还审查了66种农药品种,这些农药品种当时已在一个或多个国家被禁止/限制/撤销使用,但仍在印度销售和使用。该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是分析这66种农药品种的毒性参数,包括对蜜蜂、水生生物的毒性、致癌性、世卫组织的危害分类、基于国际公约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 经过审议和审查已有的科学数据,委员会建议66种农药品种中的18种可继续使用,6种在2020年前逐步淘汰,13种在国内全面禁用,27种在建议的研究完成后于2018年再次予以审查。这27种农药品种的清单如下: 政府于2020年5月颁布的禁止使用这27种农药品种的通知草案正是基于2015年提交的这份报告做出的。该报告建议2018年再次对这27种农药品种进行审查。 通知颁布后,许多外国公司(尤其是中国公司)的登记经理开始担忧这些农药品种的命运。他们中的一些人此前已计划开始登记此份清单中列出的一个或多个农药品种。有些甚至已开始了登记过程,所有人都在担心已经投入的资金是否会有去无回,为印度市场选择和最终确定的登记品种所付出的数月努力是否会白白浪费。这里需提请注意的一点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注意到,2020年5月颁布的通知只是一项命令草案,只有在得到包括印度农药制造商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反馈和经磋商后,方能实施。 该命令草案明确提到有45天的时间对该命令进行审议,“在上述45天期限届满之前,任何人就该命令草案提出的任何异议或建议将由中央政府审议。” 2020年6月2日,化学品和化肥部在收到HIL (India) Ltd、印度农药工业协会(PMFAI)、印度工商联合会(FICCI)以及印度化学品出口公会(Chemexcil)的呈请后,向农业部发函解释了这些农药品种的使用情况,并反对拟议的禁令。函中很明确地指出,鉴于已提交了《农药法》要求的所有数据,以及中央杀虫剂理事会要求的额外数据,因此不能以可用数据不足为由禁止这些产品。此外,“根据某些地区的一些研究,一些国家禁止某种特定的农药”并不能作为中央杀虫剂理事会及登记委员会(CIB&RC)在印度禁止这些产品的充足理由。禁止任何化学品的任一步骤都必须经过“审慎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估”。由于各种贸易组织、农化协会、化学品和化肥部及广大农民反对CIB&RC单方面提议禁止这27种产品,农业部并未推动实施此项命令草案。 27种农药品种的未来 尽管该命令草案在首次公布45天后仍未实施,但许多业内人士仍对这27种农药品种的未来感到担忧,他们认为农业部或CIB&RC应出台一份后续澄清令,明确说明这些农药的使用尚未被禁止。笔者认为目前不会出台这样的一份澄清令,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这是一份命令草案,在正式实施前并无法律约束力,因此CIB&RC没有必要出台一项宣布前一项命令无效的命令。其次,从法律上讲,如果上述45天期限到期后该命令草案并未执行,或者其反馈期限没有延长,则该命令草案在今后的执行中将自动失效。此外,在雨季期间销售和使用命令草案中提到的这27种农药品种得到了CIB&RC以及国家农业部门全面允许。全国没有任何政府部门反对在国内使用这些农药。 在我看来,今后CIB&RC或农业部不会单方面下令禁止使用这些农药。他们最多会成立一个新的专家委员会,详细评估这些农药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威胁,并评估任何禁令对印度农业和农化品行业的社会经济影响。即使成立了这样一个委员会,该委员会在考虑了长期研究并得到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反馈后,也不会再次建议禁止这些产品。在印度国内市场,这些农化品的销售和使用是完全允许的,不会有任何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