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抗生素可能成为新的结核病药物》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 蒋君
  • 发布时间:2018-09-06
  • 华威大学和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对旧抗生素进行的新研究表明,未来的药物可以更有效地解决结核病和其他威胁生命的微生物疾病

    由华威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大卫•罗珀教授和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路易斯•佩德罗•卡瓦略博士领导,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论文揭示了对抗生素D-环丝氨酸在分子水平上独特作用的更深入理解。这可能会导致更有效的未来抗生素 - 这些抗生素迫切需要抗击越来越耐药和致命的细菌。

    D-环丝氨酸是一种古老的抗生素药物,它对许多微生物疾病如结核病有效,但由于一些不良副作用,常用作二线治疗。研究人员现已发现,它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对多种细菌靶标起作用 - 可能是世界上唯一这样做的抗生素。

    该药物通过抑制两种独立的酶(D-丙氨酸消旋酶和D-丙氨酸 - D-丙氨酸连接酶)来攻击细菌,每种酶都需要构建和维持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完整性。对于D-丙氨酸消旋酶,已知该药物与酶活性所需的化学基团形成分子键,阻止其起作用。研究人员首次观察到D-环丝氨酸如何抑制D-丙氨酸-D-丙氨酸连接酶。

    华威大学生物化学与结构生物学教授大卫•罗珀评论道:“在这一新发现中,我们发现D-环丝氨酸与D-丙氨酸-D-丙氨酸连接酶结合,并在酶上发生化学修饰。这里形成的化学物种从未见过。我们现在完全理解这种抗生素药物如何在不同的目标上使用完全不同的方法。这似乎是抗生素中独一无二的。”

    来自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分枝杆菌代谢和抗生素研究实验室的路易斯•佩德罗•卡瓦略博士说:“也许比D-环丝氨酸的作用更重要是,这项研究突出了一个越来越明显的事实:我们对抗生素如何真正起作用以及细菌如何产生抗药性的了解要少得多。只有真正了解抗生素引起的分子和细胞事件或对其存在作出的反应,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如何制造改良药物,这些才是目前抗生素耐药性威胁所急需的药物。”

    长期目标是改变D-环丝氨酸的结构,使其更接近新发现的化学物种,并因此产生更具特异性的抗生素,避免D-环丝氨酸的一些不良副作用 - - 使其更广泛地用于抗击抗生素抗性感染。

    医疗保健存在全球性危机,因为细菌感染对我们用来治疗它们的抗生素药物的抵抗力越来越强。抗菌素耐药性威胁到人类活动的许多方面,包括医药和农业,并且可能导致比癌症更多的死亡。

相关报告
  • 《科学家开发新的结核病治疗药物》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9-14
    • 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开发出第一种成功治疗动物肺结核的非抗生素药物。 该团队希望经过10年艰苦研究后开发的化合物将在三到四年内在人体上进行试验。 该药物通过靶向结核分枝杆菌的防御而不是细菌本身 - 也可以消除其日益普遍的抗生素抗性菌株。 由医学研究委员会资助的研究今天发表在“药物化学杂志”上。 虽然结核病疫苗是在100年前开发出来的,但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人被认为感染了传染病。 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70万人死于虫子,2018年有730万人被诊断和治疗,高于2016年的630万人。 它在非洲,印度和中国最为常见,但随着英国的崛起,伦敦经常被描述为欧洲的结核病首都。 患者被迫在6至8个月内服用强效抗生素混合物,经常会产生令人不快的副作用,并有20%的风险会使疾病复发。 但现在,曼彻斯特大学队的发现已被证实在美国罗格斯大学的豚鼠中有效。 用该化合物治疗患有急性和慢性结核感染的动物,该化合物是在研究了许多被认为具有相似性质的其他衍生物和化合物后发现的。 Lydia Tabernero教授是项目负责人。她说:“动物研究显示我们的化合物不会直接杀死细菌,导致细菌负荷显着减少,这一事实非常显着。 “60多年来,医生唯一可以用来对抗结核病的武器就是抗生素。但抗药性正成为一个越来越令人担忧的问题,长期治疗对患者来说既困难又痛苦。 “目前的治疗方法并不能保证疾病得以消除:抗生素不能清除感染,并且感染耐药细菌的风险非常高。 “但是,通过禁用这种秘密细菌的防御,我们很高兴找到一种方法来增强身体免疫系统完成其工作的机会,从而消除病原体。” 结核分枝杆菌分泌称为毒力因子的分子 - 细胞的秘密武器 - 阻止对感染的免疫反应,使其难以治疗。 研究小组确定了一种名为MptpB的毒力因子作为合适的靶标,当它被阻断时,白细胞可以更有效的方式杀死结核分枝杆菌 Tabernero教授补充说:“关于MptpB的好处在于人类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 所以阻止它的化合物对人体细胞没有毒性。 “由于细菌没有直接受到威胁,因此不太可能对这种新药产生耐药性,这将是目前抗生素的一个主要优势,因为细菌已经变得耐药。 “结核病是一种非常难以治疗的疾病,因此我们认为这是一项重大突破。 “我们研究的下一阶段是进一步优化化合物,但我们希望临床试验可以长达四年之久。
  • 《Antibiotics:将有毒的杀虫剂转化为治疗抗生素耐药细菌的药物》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病毒学领域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malili
    • 发布时间:2021-01-04
    • 2021年1月3日讯/生物谷BIOON/---N-芳基-C-硝基唑(N-Aryl-C-nitroazole)是一类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它们被用作杀虫剂和杀真菌剂。然而,这些物质可能对人类有毒,并导致突变。由于它们并不经常使用,在药物化学文献中关于它们的数据很少。然而,最近有人提出,传统上避免使用的几组化合物可以帮助对抗病原菌。然而,为了减少毒性作用,必须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以便准确优化硝基杂芳烃“弹头(warhead)”的分子环境。2000年代初,通过开发目前已获准用于治疗的抗结核病药物德拉马尼(delamanid)和普托马尼(pretomanid),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它们的作用就像前体药物(prodrug)一样,即物质本身是无活性的,但进入人体后会获得新的特性。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和康德波罗的海联邦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在寻找新的有效抗菌药物的过程中,探究了多种可能具有医学使用价值的带有硝基基团的含氮杂芳烃化合物。他们发现化合物OTB-021对结核病病原体的药物敏感菌株很有效,但对属于ESKAPE致病菌的病原体菌株却无能为力。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Antibiotic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Mutually Isomeric 2- and 4-(3-Nitro-1,2,4-triazol-1-yl)pyrimidines Inspired by an Antimycobacterial Screening Hit: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against the ESKAPE Panel of Pathogens”。 ESKAPE是最常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种类名称---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的缩写。这是一种双关语:“eskape”听起来像“逃避”,而且这组细菌对大多数已知的抗生素都有抗药性,也就是说,它们似乎可以“逃避”了抗生素药物的作用。 为了了解如何修饰OTB-021得它能够作用于这些致病菌,这些研究人员在这种化合物的基础上构建了两个同分异构体系列。侧边氨基基团改变了它们的位置,使得这种化合物使中富含芳香族氮的核心更加紧凑,这应该会降低它的毒性。用纸片扩散法(disk diffusion method)测定了微生物对新化合物的敏感性,另外还测定了抗生素纸片和培养皿中新化合物的干溶液对细菌生长的抑制区。 结果发现,ESKAPE致病菌很容易被这类新的化合物抑制。测试阻止细菌生长的化合物的最小浓度(μg / ml)显示出与使用一毫升抗生素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相当的结果:比如,0.3μg / ml的环丙沙星对肠球菌的抑制作用与2μg / ml的一种新的化合物相同。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俄罗斯科学院教授、康德波罗的海联邦大学研究员Mikhail Krasavin博士说,“从对ESKAPE病原体没有活性的抗结核分枝杆菌药OTB-021的结构开始,我们开发、合成并测试了两个同分异构体系列的新型类似物,在这些新型类似物中,氨基基团在结构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些化合物可以抑制所有ESKAPE病原体的生长。也许,它们将有助于开发新的有效药物,以对抗有时非常难以治疗的细菌性疾病。”(生物谷 Bioon.com) 参考资料: 1.Sergey Chuprun et al. Mutually Isomeric 2- and 4-(3-Nitro-1,2,4-triazol-1-yl)pyrimidines Inspired by an Antimycobacterial Screening Hit: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against the ESKAPE Panel of Pathogens. Antibiotics, 2020, doi:10.3390/antibiotics9100666. 2.Scientists turned toxic pesticide into treatment against antibiotic-resistant bacteria https://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0-12/ikbf-stt122920.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