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改进无线充电:新技术可通过动态频率适应提高效率》

  •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 编译者: 王晓丽
  • 发布时间:2025-02-20
  • 无线电力传输(WPT)使设备无需直接物理或有线连接即可充电。谐振电路是WPT系统中优化从发射机到接收机能量传输的关键部件。在并联补偿接收器中,电容器平衡接收线圈的电感以实现谐振,减小电路阻抗,从而增强功率传输。


    这种接收器产生的电磁场会干扰其他电子设备。控制这种干扰需要对系统的工作频率进行调制。然而,这种调制会造成调制频率与谐振频率之间的不匹配,严重降低功率输出和系统效率。目前纠正这种不匹配的策略依赖于额外的硬件或复杂的电路,从而导致能量损失、复杂的控制设置和更笨重的设计。

    为了找到克服这些挑战的创新解决方案,韩国仁川国立大学 Dukju Ahn 教授领导的科学家小组提出了一种用于并联谐振接收器系统的谐振调谐整流器 (RTR)。这种新颖的 RTR 采用了简约的设计,使其运行与系统初级电流的自然节奏同步。这项研究发表在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上。

    RTR 通过将控制信号与系统电流同步,自动调整有效电容以调节谐振频率,从而补偿内在谐振和调制周期之间的差异。与现有方法不同的是,它使用一个简单的感应线圈来提取相位信息,而不会影响性能,从而无需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通信。

    对用于汽车充电的 2.2 kW 原型进行的测试表明,RTR 可在 70 毫秒内对频率调制(80-90 kHz)进行补偿,在错位时保持稳定的功率输出,并将效率从 3.5% 提高到 8.1%。 它的零电压系统可优化控制设置以减少功率损耗,为实时适应和稳定功率输出提供了一个简单、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谐振频率的自动调节不仅影响无线充电,还影响感应加热、等离子体生成和功率转换,"Ahn 教授解释说,"由于能量损耗最小、效率高、吞吐量稳定、设计简约且对系统影响小,RTR 可显著提高无线供电系统的性能。" 随着无线充电的日益普及,拟议的 RTR 为缓解现有挑战提供了一个前景广阔的解决方案,使这项技术更容易为日常用户所使用。

    原文链接: Saidul Alam Chowdhury et al, Resonant Tuning Rectifier for Parallel Compensated Receivers i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2024). DOI: 10.1109/TIE.2024.3390737



  • 原文来源: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5-02-wireless-tech-efficiency-dynamic-frequency.html
相关报告
  • 《破解“充电焦虑”,大功率超充技术推进充电桩行业向纵深发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1-19
    • 对于电动汽车而言,一直以来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就是续航和充电。此前央视财经报道,新能源电动车主凌晨四点起床抢充电桩,反映的还是充电难,充电慢的老问题。一时之间,从“里程焦虑”到“充电焦虑”,令广大日益增长的新能源车主们苦不堪言。 目前随着众多车企推出的新车电池容量做到100kWh,续航多在500km上下,甚至高达700km,1000km续航已不再是最大的负累。何况增加续航,仅仅是降低了车主充电焦虑的频次,若想彻底解决,尤其是长途出行、低温环境等场景痛点,提升充电效率、缩短单次缩短充电时间,则成为目前提升电动汽车使用体验的重点和关键。 如今800V高压平台技术被认为能有效解决“充电焦虑”问题,能够带给车主更高效和便捷的充电体验。现在大部分主机厂已在进行相关布局,2019年保时捷的Taycan全球首次推出800V高电压电气架构,搭载800V直流快充系统并支持350kW大功率快充。 进入2021年后高压快充路线受到越来越多主机厂的青睐,先是现代、起亚等国际巨头发布800V平台,之后比亚迪、吉利、长城、广汽、小鹏、蔚来等国内主机厂也相继推出或计划推出800V高压平台技术。而且从量产时间看,各大车企基于800V高压技术方案的新车将在2022年之后陆续上市。 云图片 升级到800V高压平台之后,200kW的快充电流大幅减小,更有希望实现300-500kW的充电功率,只需几分钟就可以迅速补电。而且在充电功率相同的情况下,800V高压快充架构下的高压线束直径更小,相应成本更低,电池的散热更少,热管理的难度相对也低一些,整体电池成本更优。 华为的一项研究亦显示,采用了800V高压模式的快充支持30%-80%SOC最大功率充电,而低压大电流模式仅能在10%-20%SOC进行最大功率充电,在其他区间充电功率下降的非常迅速,所以800V高压模式能支持更长时间的快充。这样来看,车企或者都会最终走向800V高压充电的技术路线。 高电压平台的推出就是为了提高整车端充电效率,实现整车端快速补能。目前市面上的直流快充设施,大部分功率介于60kW-150kW之间。随着车企高压平台技术的应用,未来350kW以上的超快充电桩将逐步进入实际使用阶段。 其实在充电设备端,相对电池、车上部件而言,超级快充技术的发展也更为成熟。2021年国内ChaoJi 充电标准发布,ChaoJi充电技术源自中国大功率充电研究,并与德国、日本交流推进,可支持350kW-900kW大功率充电,充电电压1000-1500V,充电电流500-600A,10分钟增加续航 300公里以上。 新一代的 ChaoJi 充电技术路线发端于电动汽车大功率充电需求,但并不简单指大功率充电接口,而是一套完整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系统解决方案。 我们知道,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桩的核心是充电模块,桩的功率提升,实际与充电模块的功率提升息息相关。早在2020年初,电王快充已经推出1000V全电压无触点恒功率充电系统及产品,以适应超级快充技术的发展要求。2020年7月,[email protected]??无触点恒功率模块率先在业界全新上市。 云图片 电王快充40kW@1000V全电压无触点恒功率模块,能实现200-1000V超宽范围输出,300-1000V恒功率输出,满载最高效率超96%。高功率不仅覆盖乘用车、物流车、公交车、还助力重卡、特种车现在及未来车型的全电压段范围,可为各类车型进行恒定满功率充电。 同时电王快充40kW@1000V全电压无触点恒功率模块,采用纳米防尘技术,无需水冷,无需隔离风冷,独特的热设计管理,灰尘自动感应,采用无继电器触点安全切换输出,散热性和防护性二者兼得。模块还支持桩体同尺寸扩容,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单价成本,是支撑充电运营方提高设备效率和收益水平的重要核心部件。 当车企争相部署800V技术架构时,与之匹配的高压大功率充电桩的数量也势必联动增长。业内预计,国内市场高压平台车型将自2021年逐步上市,2023年密集增长,到2025年高压车型市场预计累计增长至393万辆+;相应的2021年铺设3000+超快充电桩,到2023年数量将扩充至10000+。再加上存量桩的升级,未来将有更多超级大功率的充电桩出现在路端。 因此,对于提早布局超级快充技术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和机会。2021年5月电王快充在细分充电场景化领域与技术研发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出大功率高压超级快充桩—GPEV540-FA102-M2,超大功率、极速快充、智能操作、方便维护、经济实用,为超级快充领域带来全新解决方案。 电王快充大功率高压超级充电桩可以根据充电时间、充电需求进行分配公里,最大充电功率可达540kW,还可平滑升级至720kW,这是目前业内一体式双枪直流充电桩中最高充电功率。研发工程师表示:“此款充电桩,在允许满额功率1000V高压充电状态下,1个小时可充540度电,最多可充720度电,实现恒功率快充体验,目前专门针对新能源重卡充电市场,特别适用于新能源矿车、泥头车、牵引车、自卸车等大型车辆充电。针对当下车企800V技术架构相继应用,也不用担心技术被淘汰的问题。” 云图片 据悉,深圳市电王快充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专注解决客户痛点,凭借业内最领先的技术和最全面的产品系列,依托遍布中国核心城市的完整服务网络,为政府运营商、民营运营商、地产类、车企、换电站等客户带来真正的超级快充体验和可靠的质量保证,打造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一站式交钥匙”工程,提供充电桩建设项目EPC工程总承包方案。 电王快充是全国领先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及综合运营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坚持模块、监控、平台三位一体自主研发,为用户打造充电及运营一体化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作为业界为数不多的掌握全产业链主要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电王快充已经在800V平台架构下,超级快充技术发展的洪流中把握先机,脱颖而出。 当前为适应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需求,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充电体验是大势所趋,而大功率超级充电又是提升充电效率的重要路径。2021年12月31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下达《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推荐性国家标准的修订计划。工信部发文指出,顺应动力电池大倍率充电技术提升,“大功率充电”等新技术不断涌现,本次标准修订将进一步提高充电电流电压,优化完善控制导引电路、通信协议等功能,满足大功率充电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 可以预见,大功率超充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有力扩大新能源电动汽车的销量,从而推动全行业的加快发展;另一方面,超充技术的发展对充电模块,充电枪、线,直流接触器和熔断器,电容等充电设备主要器件提出新的技术要求,重新选型和匹配的过程也将产生新的增量需求和市场机会,从而促使充电设施产业链条,在不断提高效率和效益的道路上,向深度推进。
  • 《快速充电技术将缩短充电时间》

    • 来源专题:宽带移动通信
    • 编译者:gaof
    • 发布时间:2015-08-24
    • 移动设备近期来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充电需求。一是由于电量需求的增长使每次充电之间的间隔减小;二是电池容量的增大使充电时间更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Dialog半导体公司开发了一款能够加快充电速度的芯片组。如今Dialog已经宣布华为公司新款荣耀7智能手机使用了其iW630+ iW1780+ iW671 Rapid Charge适配器芯片组。这表明华为的快速充电器协议(FCP)已经生效,充电时间和速度问题将得到显著改善。 FCP是华为的私有协议,专为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打造,使其速度显著快于传统USB充电技术。Dialog的iW630+ iW1780+ iW671芯片组能够提供小型快速充电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的电源适配器所需要的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 iW630 Rapid Charge接口集成电路位于AC / DC充电器电源的次级侧,并与Dialog的iW1780 PrimAccurate首级侧数字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器协同工作。该iW1780采用独特的由次到主数字通信链路信号来接收所有的快速充电指令,然后动态调整电源适配器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限制,通过标准的USB电缆传输更多的电能。 电流检测由首级侧的iW1780执行,免去为次级侧电流检测电阻,打造了一个高效率的解决方案,同时iW671同步整流器进一步提高效率高达88%。 移动装置的电源软短路可能是由于USB数据线中存有污垢或者电线和连接器受到损坏或磨损,导致过多热量积聚,进一步造成充电线烧伤、融化,更有甚者会损坏移动设备。 传统的AC/ DC电源适配器一般会提供保护以防止短路引起的电流过量等故障,方法为关闭并锁定输出电压或循环不停地开关电源(通常称作打嗝)直到故障排除。当被锁定时,顾客需要从AC输入电路中拔下连接线再重启,这可能给用户带来不便,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残缺或者完全失败的适配器。而常用的打嗝方式中,每一个上电复位(POR)周期都会导致PWM开关脉冲,这种循环打嗝可能导致经过USB连接线的输出电流高于正常值,充电器和连接头处也会产生较高的功率消耗。产生的余热将会有烧掉连接线或者连接头的风险。 为避免在持久故障的情况下不停地尝试重启,Dialog的SmartDefender先进打嗝技术利用了iW1780控制器,仅在两个POR周期内发出PWM开关脉冲的指示,当POR周期循环六次之后就锁定PWM开关脉冲。增加了每两个周期的关机间隔,平均功率与导致短路时的相比降低了75%,无需锁定,更没有任何附加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