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急诊诊疗专家共识》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传染病
  • 编译者: 张玢
  • 发布时间:2023-11-27
  • 成人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急诊诊疗专家共识组. 成人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急诊诊疗专家共识[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1, 30(12): 1417-1428.


    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导致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致病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上呼吸道感染致病微生物中70%~80%是病毒,而在下呼吸道感染中致病微生物中6%~61%是病毒,其中,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致病微生物中2%~30%是病毒[1]。近年发现病毒性肺炎比例的明显增加,美国住院肺炎患者中,约有22%是病毒性,而细菌性只占11%,病毒合并细菌感染也不少见,约3%[2]。此外,流行性感冒在不同地区有集中短暂爆发或季节性流行,并产生了多种变异株;而在2002—2003年爆发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2019年底爆发并在世界大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是严重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由于人群对导致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普遍易感,并且病毒有严格的细胞内寄生特性及易发生变异而产生耐药性等生物特性,给临床早期诊治带来了一定困难。而急诊是呼吸道感染诊治的主要场所,亟待规范快速正确诊断呼吸道病毒感染及抗病毒药物的合理使用。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组织急诊等相关领域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真实世界结果,制定《成人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诊疗急诊专家共识》,

  • 原文来源:http://cem.org.cn/rhtml/20211202/index.htm#rhhz
相关报告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介入诊疗手术工作流程与感染防控专家共识》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20-04-08
    •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被证实为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该病毒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该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全国各地蔓延,且患病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易感人群为普遍易感。疫情期间COVID-19患者合并胸痛(急性心梗)、脑卒中、出血等急诊病变,经综合评估患者获益和感染风险,急需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行介入治疗。介入手术室必须做好专门针对确诊及疑似COVID-19患者在必须行介入治疗时的工作流程及防护措施。为防止COVID-19疫情继续传播和扩散,有效降低介入工作人员医院感染风险,规范介入影像技术的工作流程,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介入影像技术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多家COVID-19定点医院的影像技术、介入医师和感染防控专家共同努力,制订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介入诊疗手术工作流程与感染防控专家共识(第一版)》,指导介入诊疗中的感染防控工作。
  • 《中国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防控的专家倡议》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传染病
    • 编译者:张玢
    • 发布时间:2023-12-01
    •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 重庆市妇幼卫生学会儿童健康专委会, 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疫苗与健康分会. 中国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防控的专家倡议(2023) [J] . 中华医学杂志, 2023, 103(40) : 3155-3159. DOI: 10.3760/cma.j.cn112137-20230712-01213.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造成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发病和住院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也是目前导致5岁以下儿童罹患下呼吸道感染(LRTI)的首要病毒性病原,严重危害儿童健康。为进一步推进RSV防控工作,全面探讨RSV疾病负担、流行规律变迁、防治手段研发与监管及防控相关策略的制定等,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会于2022年12月召开了“中华RSV论坛”。与会专家围绕RSV研究现状及发展需求,交流探讨后形成了我国儿童RSV感染防控专家倡议:(1)加强对RSV流行特征及疾病负担研究;(2)联合多部门多领域,开展多中心长期持续性监测;(3)重视疫苗、单克隆抗体及检测方法的创新、研发与引入工作;(4)推动RSV免疫预防策略的制定与实施;(5)统筹协调合理分配儿科医疗卫生资源,防止院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