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信息资源管理西湖圆满成功!》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 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3-09-26
  • 第四期“信息资源管理西湖论坛”于9月19日下午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科技馆举办。本期“西湖论坛”由《信息资源管理西湖论坛》组委会、浙江省信息资源管理学会筹备委员会主办,杭电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杭电数据科学与信息计量研究院、《Data Science and Informetrics》(DSI)编辑部承办。本期主讲嘉宾为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王知津和南京大学特聘教授、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叶继元,主持人为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晓英和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伟军。论坛采用“线下会场+腾讯会议+直播”相结合的形式,线下设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主会场和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分会场,线上由“学术志”同步直播。线下与线上约1300人参加了会议。

    下午2点,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院长邱均平首先介绍了本期论坛的两位主持人。随后,由周晓英教授和王伟军教授分别主持王知津教授、叶继元教授的学术报告。

    主讲嘉宾王知津教授作了题为“数智时代情报学学科体系构建”的学术报告,介绍了数字化和数智化的来源、涵义、关系、区别以及数智化的发展阶段,介绍了情报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涵义及其关系,梳理了广义情报学和狭义情报学的涵义、起源以及情报学名称的演变,辨析了情报学的范式与研究范式、information science的英文范式和情报学的中文范式,以及英文语境下的information science与中文语境下的情报学的关系。提出了信息链的线性结构和网状结构以及情报学的“信息/情报一体化范式”,在辨析情报学的几个重要英文术语的基础上,构建了数智时代的情报学学科体系。

    主讲嘉宾叶继元教授以“信息资源与信息、数据、知识、文献等核心概念体系探讨——兼及图情档学科发展走向”为题,围绕“为什么要建立核心概念体系”、“核心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图情档学科何去何从”做了精彩的报告。他强调概念体系是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建设、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是学术体系构建的基础,对信息、数据、知识、情报、智慧、智能等核心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深入阐述,提出的新的信息链模型。他还指出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改名不影响二级学科图情档学科发展,图书馆学仍有研究的空间,并对这个学科青年学者的成材之路提出了指导建议。

  • 原文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fcuFRwVQprqRNe3LXWyJ-g
相关报告
  • 《第四期开放获取专员研讨班成功举办》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3-09-27
    • 2023年9月19日—21日,第四期开放获取专员研讨班在清华大学图书馆成功举办。本期研讨班由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简称NSTL)主办,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简称文献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共同承办,旨在进一步加强开放获取的研究与实践,培养我国开放获取人才。本期研讨班特别邀请了来自德国马普学会数字图书馆、欧洲核子中心、NSTL、文献中心、清华大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等国内外开放获取领域17位资深专家,围绕业界关注议题,详细进行知识讲授、案例剖析和实践指导。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天津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以及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微生物研究所、化学研究所等51家科研资助机构、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的60余位主管领导和业务骨干受邀参加。 NSTL主任许倞在开班致辞中指出,开放获取活动已经从趋势进入现实,NSTL一直积极推进开放获取工作,连续举办开放获取专员研讨活动,希望通过交流研讨,寻根问本,深刻把握学术资源公平获取与全球共享的核心理念,为认识开放获取做出“正解”;把握动向,深入开展科技文献开放获取专项研究,为推进开放获取使出“真功”;形成导向,充分发挥文献情报机构的公益力量,为落实开放获取实践丰富“内涵”。 文献中心主任刘细文在欢迎致辞中,回顾了开放获取运动源起,指出开放获取专员研讨会的举办意义,即准确识变,基于全球视角纵观开放获取全局;科学应变,立足中国实际响应开放获取趋势;主动求变,转变馆员角色助力开放获取实践。希望研讨班的每位学员都能开拓思路,不局限于培训中的知识,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宏大的构想,来解决当前在推进开放获取中所面临的困境。 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致开幕词。他指出,开放科学是社会创新发展的加速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科学方法的革命,研究过程、研究工具及研究成果的开放正在成为构建开放创新生态的关键要素。本次“开放获取”专员研讨会既是一次开放科学素养教育活动,也是培养开放科学中坚力量的有益尝试。清华大学愿与各界加强合作交流,携手建设更开放、更融合、更具韧性、更可持续发展的大学和学习型社会。 本期研修班共设置开放科学发展趋势与实现路径、国内开放获取探索实践、国际开放出版转换案例经验和开放出版与转换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四个主题。 01开放科学发展趋势与实现路径 在开放科学发展趋势与实现路径专题中,文献中心副主任张智雄放眼开放科学环境,系统研判全球科技期刊的发展态势。成都文献中心党委书记曲建升深刻剖析了面向开放科学的元出版理念与平台建设实践,并对开放科学理念下的元出版的未来发展作出前瞻性展望。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金兼斌详细阐述了清华大学开放科学支持计划缘起、进展,以及对未来发展走向的展望。 02国内开放获取探索实践 在国内开放获取探索实践专题中,NSTL专项任务部主任郑建程详细介绍了开放获取的背景、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国际科学界的新战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馆员赵艳深入剖析了APC的出场逻辑和现状,客观总结了其面临的问题挑战与未来出路。文献中心数据资源部副主任李欣和副研究馆员赵昆华分别介绍了我国开放获取发展与典型实践和文献中心的开放出版资助机制。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理事长张铁明全面分析了中国科技期刊开放获取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开放获取转型的路径与思路。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窦天芳和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副主任张莉先后分享了清华大学开放资源服务平台建设全貌和开放获取出版平台SciOpen探索实践。 03国际开放出版转换案例经验 在国际开放出版转换案例经验专题中,德国马普学会数字图书馆OA2020倡议战略顾问与协调员Colleen Claire Campbell通过分析转换驱动因素和全球基准,细致展示了德国科研机构组织联盟DEAL与出版商开放出版转换谈判进展。欧洲核子中心开放科学负责人Kamran Naim介绍了SCOAP3十年间为全球研究社区提供开放获取服务取得成效。文献中心数据资源部馆员宋东桓分析了SCOAP3项目资助下的中国高能物理领域的学术表现。 04开放出版与转换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 在开放出版与转换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专题中,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助理于宁介绍了清华大学开放出版转换实施路径和问题对策。查尔斯沃思中国公司客户销售总监郝思嘉、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李博分别介绍了全球中小型出版社开放出版转换策略与趋势和全球开放出版与转换最新动态和存在问题。文献中心智能情报重点实验室副研究馆员刘静羽展示了全球开放学术交流模式下的预印本新发展。 为提高研讨实效、增强互动交流,本期研讨班特别设计了主题辩论和案例汇报两个实践演练环节。通过分组讨论,学员们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调研、分析、评估和思考中,在最终的小组汇报中都进行了内容丰富、数据详实、观点鲜明的体系化成果展示,并接受专家团队的点评,获得开放获取专员结业证书。 NSTL副主任李普为本次研讨班做了总结。他对本期研讨班的成功举办给予了肯定,并表示报告内容丰富,观点密集,希望各位学员在理论武装上有新进步,在业务水平上有新提高,在学以致用上有新收获。李普副主任就本次培训提出了“五结合”的特点和要求,即多维培训内容与多方研究视角相结合、国际最新进展与国内实践案例相结合、培训理论性与具体实操性相结合、解决问题与提出问题相结合、坚定决心与增强信心相结合。最后,呼吁大家携手前行,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共享的科学世界。
  • 《第四届京津冀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生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3-10-27
    • 2023年10月2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研究生会承办的第四届京津冀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生学术沙龙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关村校区召开。本届学术沙龙的主题是“创造与拓展:国家数据战略下的信息资源管理”。 开幕式  上午9时30分,沙龙隆重开幕,中国科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主任初景利教授、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张久珍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刘越男教授发表开幕致辞。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院长闫慧教授主持开幕式。 初景利教授表示非常高兴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参与本次学术沙龙。本届沙龙是首次线下举办的京津冀研究生学术会议,为来自不同高校的硕博研究生提供了极佳的面对面交流机会。他认为研究生不仅需要课堂学习,更重要的是“研究”,而不是“生”。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科研成果,既需要做研究,也需要从交流和同行评价中收获。本届学术沙龙邀请到期刊编辑参与,形成作者与编辑的互动关系,从而帮助作者了解期刊编辑评判论文的标准。初景利教授强调,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会对人生成就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以此勉励与会者砥砺前行。 张久珍教授致辞表示,远亲不如近邻,京津冀活动为地区间的密切合作搭建了平台。她指出研究生学术沙龙极为重要,一方面能促进学生们多交流、多报告;另一方面能为学界和业界提供交流机会,增进学界和业界的团结性。张久珍教授强调,京津冀地区要紧密团结,加强在促进就业、科研项目、教学方案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推动图情档事业更好发展。 刘越男教授代表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对各位期刊编辑和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本次沙龙共收到83份投稿,经专家评审,选中28篇论文进行口头报告、27篇论文进行海报展览,共得到19家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期刊的大力支持。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第一次区域性学术交流活动得以举办。从投稿论文选题可见年轻人有大胆的创新精神:档案学、图书馆学、信息分析、数字人文等是受到关注的重要选题,此外也包括文化遗产、AIGC的应用,以及促进弱小群体、边缘群体公平公正保障等具有人文关怀的选题。刘越男教授对各方的支持表达感谢,并预祝会议成功、与会者收获满满。 京津冀信息资源管理学科院系领导联席会议 京津冀信息资源管理学科院系领导联席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刘越男教授主持,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左文革研究馆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任慧玲研究馆员、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党支部书记李颖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主任初景利教授、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张久珍教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生部(院)主任张泽玉副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发展研究事业部主任张学福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黄崑教授、河北大学管理学院图书馆学系主任黄令贺副教授、北京联合大学文理应用学院档案系主任董焱教授、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数据科学系主任翟羽佳副教授参加此次会议。 初景利教授表示业界和学界存在鸿沟,因此需要加强联系与交流合作,在一级学科的框架下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张久珍教授认为目前学界和业界缺乏沟通,需要在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达成共识,求同存异。左文革研究馆员介绍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科建设情况和招生情况,并与参会嘉宾讨论专硕和学硕分类培养方案。董焱教授介绍北京联合大学文理应用学院的专业招生情况,并重点介绍了图书馆学的招生情况,认为应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教育,办出特色。任慧玲研究馆员介绍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情报学的招生情况,明确学科立足方向,提出学校的学科需求。李颖教授重点围绕推免招生问题和与会嘉宾进行讨论。黄令贺副教授介绍河北大学管理学院的招生规模,提出要加强课程交流。翟羽佳副教授主要介绍天津师范大学的学生就业情况。黄崑教授介绍北京师范大学的生源情况和就业情况。张泽玉副研究员提出机构办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张学福研究员介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的招生需求及师资需求。刘越男教授介绍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科建设情况,提出京津冀高校的未来合作设想。 最后,参会嘉宾达成共识,表示须认识到加强京津冀地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交流合作的紧迫性,注重交流合作的实效性,各高校、机构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携手共进,促进共同发展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