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产量和进口量为何双双破纪录增长?》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6-05
  • 今年中国煤炭市场的变化趋势令人迷惑不解。3至4月份,中国煤炭进口创历史新高,前4个月进口总量同比增长89%,4月份增长依旧强劲,同比涨幅达73%。

    这样的进口涨幅让人难以理解,因为同期中国国内煤炭供应量也迅速增长。2022年国内煤炭供应量同比增长10.5%,2023年一季度同比增长5.5%。同时,中国煤炭消费总量2022年同比增长4.3%,2023年一季度同比增长3.6%。进口煤炭消费大户火电发电量2022年同比增长1.4%,2023年一季度同比增长1.7%。

    至于为何出现上述现象,有各种不同的解释:煤炭消费量增加、澳煤进口恢复、印尼煤炭出口恢复、存在补充库存的需求等。我们将用数据对这些因素逐一进行分析。

    原因探究

    如前文所述,2023年一季度煤炭消费量和火电量的确有所上升。开普勒船运数据显示,国产煤和进口煤的海运总装运量同比增长7%。这确实意味着需求增加了,但仍然无法解释89%这么迅猛的进口涨幅。

    中国对澳煤的进口的确也增加了,但澳煤只占2023年前四个月进口总量的19%,也无法解释迅猛的进口涨幅。

    中国煤炭进口增长主要来自印尼、俄罗斯和蒙古。2022年整个1月份,印尼禁止煤炭出口,对当年1至2月中国煤炭进口产生影响,进而影响2023年1至2月中国煤炭进口的同比涨幅。但印尼的煤炭出口限制令只持续到2022年1月底,因此无法解释3至4月的同比涨幅。此外,哪怕和印尼未实施任何出口限制的2021年相比,3至4月中国煤炭进口仍是同比增长的。

    那么,需要补充库存这个因素能解释进口增长吗?2022年,中国煤炭消费量为30.3亿吨标煤,煤炭产量为32亿吨标煤,煤炭进口量为2亿吨标煤。这就意味着,2022年中国煤炭产量和进口量总和远超消费量,煤炭库存完全可以重新恢复到不低于30天的用量。我们考察的电站、煤矿和主要的渤海湾港口的煤炭库存确实分别同比增长6%、26.7%和7.5%。有了这样的供应增长,2023年年初也应该不会有较大的库存补充需求。

    毋庸置疑,上述因素确实都会引起中国煤炭进口增长,但事情全貌并非如此。

    开普勒数据显示,运到沿海煤炭用户的国产煤海运装运量同比下降了21%。从澳大利亚、印尼、俄罗斯这三大对华海运出口国进口的煤炭则相应增加了。由此可见,沿海煤炭用户对煤炭的选择发生了重大转变,从国产煤转向进口煤。

     

    2021年秋,中国煤炭供应出现短缺。为积极落实煤炭保供政策,加大煤炭开采力度、增加煤炭产量成了中国能源政策的重点。2020年末至2021年初,煤炭供应远远落后于迅速增长的煤炭消费。2021年上半年,煤炭消费量同比增长10.7%,煤炭产量仅同比增长6.4%,煤炭进口量同比下降19.7%。国产煤和进口煤总量同比增长4.1%,远低于需求增长。煤炭供应出现缺口,库存耗尽。

    此外,随着俄罗斯切断对欧天然气供应,疫情防控放松,全球能源需求回弹,化石燃料价格上涨。

    增产难题

    为了应对全球化石燃料价格上涨,国内煤炭自然就需要增产,但煤炭迅速增产又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扩大国内煤炭供应导致成本上升。中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生产价格指数(PPI)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别同比上涨45%和17%。国内煤炭价格上行压力显著增加。

    其次,出产的煤炭质量达不到用户的要求。这一点从4500大卡煤和5500大卡煤价差扩大、高热值煤供应吃紧就能略见一斑。

    为了达到产量目标,顺利完成合同,煤炭开采企业重量不重质,要么为了完成生产配额不惜开采质量较差的煤炭储备,要么简化原本用来提高煤炭质量的洗选工序。中信期货的分析师2月份走访了内蒙古、陕西和山西的8家煤矿,其发布的煤炭市场调研报告就指出了这点。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中国原煤洗选率从2020年的74.1%下降至2022年的69.7%。

    2022年8月,为了应对“电力公司购买的煤炭热值下降”问题,中国发改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强化中长期管理确保电煤质量稳定的通知》。

    2023年1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一名官员指出,长期煤炭合同确实存在“煤炭质量明显下降”、交付的煤炭质量达不到合同要求等问题。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最近发布的报告也指出,自从宣布煤炭保供政策后,电煤实际消耗量的增长率远远超过火电量的增长率。火电标煤比重进一步下降。从实际煤耗增长,就不难看出国产煤平均热值下降。信达证券指出,山西北部主要矿区已耗尽优质电煤储备,并全面转向低质煤层开采。低热值煤在进口煤中的比重也显著增加,进口煤品质也明显下滑。

    由于煤炭增产主要来自小型煤企,煤炭生产的迅速扩张改变了中国煤炭开采业的行业结构。2022年,统计公报数据显示,中国煤炭总产量同比增长10.5%,排名前十的煤企产量同比增长仅为6.5%。2023年一季度,所有中型及规模以上煤企产量同比增长5.5%,排名前十的煤企产量同比增长仅为3.4%。2022年和2023年一季度,排名前十的煤企产量占总产量的51%,但增长率仅占1/3。

    综上所述,尽管国产煤和进口煤的供应量都增加了,但由于国产煤成本上升、质量下降,煤炭进口自然就增加了。

    过去两年,中国越来越受到海运煤炭市场价格和供应波动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可预见的将来还将持续。2022年,中国火电站建设快速推进,新建火电站大多位于沿海省份。海运市场的进口煤和国产煤之间的竞争将对中国煤炭进口依存度和价格波动产生重要影响。

    国内煤炭生产尽管存在质量和成本问题,却丝毫不会影响中国追求能源安全的目标。然而,这些问题出现后,中国会重新评估什么才是实现能源安全的最佳方式。中国国产煤要想与进口煤竞争,就会面临既要增产增质又要降低成本的压力。只有进一步加大太阳能、风能、核能和其他清洁能源的开发力度,才能缓解这种压力。显而易见,依靠国产清洁能源才是中国实现能源安全最经济实惠的方式。

  • 原文来源:https://coal.in-en.com/html/coal-2629776.shtml
相关报告
  • 《煤炭出口龙头印尼,今年出口量破纪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11-13
    • 2023年1-10月,印尼动力煤出口量超过4.13亿吨,同比增长11.5%,创下新高,继续保持着全球最大动力煤出口国的地位。全球煤炭出口总量有望在2023年达到新高。 开普勒(Kpler)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印尼在全球动力煤出口中所占的份额首次超过50%,占比回升。第二大煤炭出口国澳大利亚出口量占比为19.4%,低于2022年的20%。第三大出口国俄罗斯的份额为11%,低于2022年的12.3%。南非和哥伦比亚分别是第四大和第五大出口国,出口量占比下降。第六大出口国美国的全球份额略有上升。 中国是印尼煤炭的最大出口目的地,根据船运数据,截止10月,印尼煤进口量为1.83亿吨,约占印尼出口总量的44%。印度是印尼煤的第二大买家,约占总量的20%(8200万吨)。菲律宾位列第三,占比为7.2%(3000万吨)。日本、韩国也是主要买家,随着季节性取暖储备需求的增加,未来两个月预计还会增加煤炭进口。 印尼煤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实现增长的关键在于,与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优质煤相比,印尼煤炭的品质虽然相对较低,但是具有运距短和价格低的双重优势,使印尼继续成为首要煤炭出口大国。 根据LSEG的数据,2023年迄今为止,热值为4200大卡的基准等级印尼动力煤的平均价格约为65美元/吨。相比之下,澳大利亚纽卡斯尔6200大卡的煤炭平均每吨184美元。哥伦比亚、南非、莫桑比克和俄罗斯的出口价格大致介于印尼价格和澳大利亚价格之间。 印尼与煤炭消费大国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货运成本优势也非常明显。根据上海航运交易所的数据,目前从印尼到中国的煤炭运费约为每吨8-10美元,而从澳大利亚到中国的运费为每吨14-15美元。从印尼到中国和印度的主要煤炭港口所需的时间也仅为澳大利亚的一半左右,这使得印尼出口商在为紧急货物争取现货交易方面更具优势。 最近,澳大利亚煤炭价格跌至2021年年中以来的最低水平,可能会吸引部分对优质煤有需求的客户。但是对于主要关注价格性价比的下游企业来说,印尼煤炭仍是他们的首选,这意味着印尼全年的煤炭出口量将打破2023年全年的记录。
  • 《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2年世界煤炭产量增长7.9% 煤炭消费增长0.6%》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7-06
    • 6月26日,在BP宣告今年停止发布《世界能源统计年鉴》之后,英国能源研究院The Energy Institute (EI)在BP的支持和协助下,与其合作伙伴毕马威(KPMG)和科尔尼(Kearney)联合发布了《世界能源统计年鉴》(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23)第72版,首次提供了2022年完整的全球能源数据。 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2年,世界煤炭总产量为88.03亿吨(175艾焦EJ),比2021年增长7.9%,创出历史新高。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占全球产量增长的95%以上。 全球煤炭消费量继续增加,2022年全球煤炭消费161艾焦,比上年增长0.6%,是自2014年以来的最高煤炭消费水平。 煤炭需求的增长主要由中国(1%)和印度(4%)推动,两国合计增长1.7 艾焦足以抵消其他地区0.6艾焦的下降。 北美和欧洲的煤炭消费量分别下降了6.8%和3.1%。2022年,经合组织的煤炭消费量比疫情前的2019年水平减少了约10%,非经合组织的煤炭消费量增加了6%以上。 煤炭价格在2022年达到创纪录水平,欧洲平均价格为294美元/吨,日本到岸价格现货价格平均为225美元/吨,分别比2021年上涨145%和45%。 2022年,国际煤炭贸易下降了近4%,为201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和俄罗斯加起来占全球煤炭出口总量的71% 多一点。其中,俄罗斯的煤炭出口比2022年下降了12%。中国是最大的煤炭进口国,进口接近6艾焦,从印度尼西亚进口下降了0.5艾焦 ,从俄罗斯和蒙古的进口分别增加了1.5 艾焦和0.5艾焦。亚太地区占全球煤炭进口的74%,欧洲是第二大煤炭进口地区,比2021年煤炭进口增长了10%。 2022年,煤炭仍然是全球发电的主要燃料,所占份额稳定为 35.4%,略低于2021年的 35.8%。 英国能源研究院首席执行官Nick Wayth CEng FEI FIMechE表示:“在世界摆脱新冠疫情及其对需求影响的同时,2022 年能源市场再次陷入危机,乌克兰冲突颠覆了对全球供应的假设。这反过来又引发了价格危机和许多经济体的巨大生活成本压力。 “EI统计年鉴显示了世界能源市场如何努力应对危机,能源贸易和流动如何扭曲,以及我们的经济如何容易受到供应和价格冲击的影响。 毕马威英国副主席兼能源与自然资源主管合伙人Simon Virley CB FEI表示:“EI统计年鉴是世界各地试图平衡能源三难困境的政策制定者的必备读物。三难困境的各个方面在 2022 年都承受了严重的压力。尽管可再生能源增长创纪录,但世界能源中来自化石燃料的份额仍然顽固地停留在82%,这应该成为各国政府为能源转型注入更多紧迫性的号角。 科尔尼全球可持续发展首席合伙人兼能源转型研究所主席Richard Forrest FEI表示:“2022 年是能源行业动荡的一年,乌克兰冲突和新冠大流行收尾将能源成本和安全问题推到了许多地区的首要任务。全球能源消耗同比增长1.1%,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0.8%,这更加需要采取紧急行动,使世界走上实现巴黎目标的轨道。推动能源转型加快步伐以提供清洁、负担得起和安全的能源的需求从未如此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