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全球最大珊瑚群落》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熊萍
  • 发布时间:2024-12-04
  • 近日,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宣布,其在太平洋所罗门群岛东南部深层海域发现了全球最大的珊瑚群落。该大型珊瑚群落宽34米,长32米,高5.5米,是由近十亿只小珊瑚虫组成的复杂结构,已经生长了300多年。珊瑚专家埃里克·布朗表示,当附近的浅水珊瑚礁因海水变暖、酸化而退化时,这一位于稍深水域的大型健康珊瑚为我们带来了一线希望。探险队首席科学家莫莉·蒂默斯表示,该珊瑚位于更深、更凉爽的水域中,并受到斜坡的保护,是其健康状况良好的关键所在。
  • 原文来源:https://aoc.ouc.edu.cn/2024/1204/c9829a490316/page.htm
相关报告
  • 《美科学家发现珊瑚礁“亮点”》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2-03-03
    • 海洋热浪会导致珊瑚白化并减少珊瑚礁覆盖率,但目前很少有研究发现珊瑚能够在这种压力下生存的能力—即“亮点”。由佛罗里达理工学院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研究确定了珊瑚礁的“亮点”和“暗点”,这些“亮点”代指那些经历气候变化仍能保持相对较高的珊瑚覆盖率的地方,而“暗点”指气候变化影响下会失去大量珊瑚覆盖率的地方。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全球变化生物学》(Global Change Biology)杂志上。 研究人员分析了1997-2018年的7714次全球调查以及分层贝叶斯模型中的14个环境和温度指标,以确定有助于当今珊瑚覆盖的条件,还确定了明显高于区域珊瑚礁覆盖率的位置(即“亮点”)和较低的珊瑚覆盖率位置(即“暗点”)。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中,但研究表明更大规模、协调的管理工作可以确保最有可能生存的珊瑚礁得到重点保护。 此外,研究者预测了2050年和2100年珊瑚礁的珊瑚覆盖率。现代珊瑚礁的珊瑚覆盖与历史最高海水表面温度(SSTs)正相关,并且与当前高SSTs、热带气旋频率和人口密度负相关。到2100年,预计全球大多数珊瑚礁的珊瑚覆盖率相对减少40%以上,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中部、新喀里多尼亚、斐济和法属波利尼西亚的珊瑚礁减少幅度较小,这应该是多国保护区网络的重点地区。(李亚清 编译)
  • 《科学家成功研发出“耐热”珊瑚来适应气候变化》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0-06-01
    • 耐热性增强的珊瑚有可能抵抗海洋热浪对珊瑚礁白化的影响。目前,气候变化引起的海洋热浪现象越来越普遍。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合成生物学未来科学平台科学带头人Patrick Buerger博士提到,全世界珊瑚礁都在减少。气候变化缩减了珊瑚的覆盖范围,随着水温上升,珊瑚白化的频率和严重程度都在增加,幸存的珊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研究小组通过增强珊瑚体内微藻共生体的耐热性,使珊瑚对温度诱导的白化更有耐受性。微藻共生体是生活在珊瑚组织内的微小藻类细胞。Buerger博士认为,这种方法通过控制珊瑚的微藻来增强珊瑚的耐热性,这是珊瑚耐热性的关键因素。研究小组从珊瑚中分离出微藻,并在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AIMS)的共生实验室进行培养。使用一种叫做“定向进化”的技术,他们让培养的微藻在四年的时间里暴露在越来越高的温度下,有助于其适应和生存。一旦微藻被重新引入到珊瑚幼虫中,新建立的珊瑚—藻类共生关系比原来的更耐热。 目前,在夏季的海洋热浪中,微藻暴露在与海洋温度相当的温度下,导致大堡礁珊瑚白化。墨尔本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耐热微藻在光合作用和提高珊瑚动物的热反应方面表现更好。这些令人兴奋的发现表明,微藻和珊瑚之间是直接相互联系的。下一步研究计划是在一系列珊瑚品种中进一步测试成虫群落中的藻类。这一突破为提高珊瑚的耐热性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途径,是澳大利亚科学界的一大胜利。 (刘思青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