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脂酰肌醇甘露糖苷酰基转移酶PatA是结核分枝杆菌体内和体外生长所必不可少的》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 蒋君
  • 发布时间:2021-04-08
  • 结核分枝杆菌由一种不寻常的细胞膜组成,它由独特的脂类和聚糖控制,对亲水性药物具有渗透性屏障,是其生存和毒性的关键。磷脂酰肌醇甘露糖苷(PIMs)是一种糖脂,不仅是细胞膜的关键结构成分,而且是脂甘露聚糖(LM)和脂阿拉伯甘露聚糖(LAM)的前体糖脂,是与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有关的重要脂聚糖。研究人员重点研究PatA,一种膜相关酰基转移酶,它将棕榈酰基部分从棕榈酰辅酶A转移到甘露糖环的6位,该位置与PIM1/PIM2中肌醇的2位相连。研究人员验证了PatA在体内和体外对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构建了一个patA条件突变株,并证明patA在批培养中具有杀菌作用。这种表型与分枝杆菌内膜的重要结构成分Ac1PIM2水平显著降低有关。在巨噬细胞感染和小鼠感染模型中也证实了PatA对生存能力的要求,其中在PatA基因沉默后观察到存活细胞数显著减少。这让人想起PimA的行为,它是启动PIM途径的甘露糖基转移酶,也被发现是结核分枝杆菌在体内和体外生长所必需的。总之,实验数据强调了PIM生物合成途径的早期步骤对结核分枝杆菌生理学的重要性,并揭示了PatA是针对这一主要人类病原体的药物发现计划的新靶点。

    结核病(TB)是单一传染源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结核分枝杆菌菌株中耐药性的出现,强调需要确定新的靶点和抗菌药物。分枝杆菌的细胞膜是导致这种耐药性的主要因素。研究人员重点研究了PIMs的生物合成、关键毒力因子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研究人员已经确定PatA,在结核分枝杆菌中是必需的。这些结果强调了PIM生物合成途径早期步骤对分枝杆菌生理学的重要性以及PatA作为潜在新药靶点的适用性。

相关报告
  • 《环形细菌素AS-48和乙胺丁醇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协同作用》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18-08-30
    • 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可用于治疗的药物极少,因此促进了新分子的发现和开发,这些分子可能有助于控制这种疾病。细菌素AS-48是由粪肠球菌产生的抗菌肽,对几种革兰氏阳性细菌具有活性。我们发现AS-48对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活性,包括H37Rv和其他临床菌株,以及一些非结核性临床分枝杆菌物种。AS-48与溶菌酶或乙胺丁醇(通常用于治疗药物敏感性结核病)的组合增加了AS-48的抗结核作用,显示出协同效果。在这种条件下,AS-48的MIC显示接近一线抗结核药物的MIC。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巨噬细胞上也观察到AS-48的抑制活性及其与乙胺丁醇的协同作用。最后,AS-48在接近其MIC的浓度下未显示出对THP-1,MHS和J774.2巨噬细胞系的任何细胞毒性。总之,细菌素AS-48在体外具有令人感兴趣的抗分枝杆菌活性和低细胞毒性,因此进一步的体内研究将有助于其作为抗结核治疗的潜在附加药物。
  • 《Science | 磷脂酰肌醇3,5-二磷酸促进轴突囊泡运输和突触前组装》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0-14
    • 2023年10月12日,莱布尼茨分子药理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 上发表了题为Phosphatidylinositol 3,5-bisphosphate facilitates axonal vesicle transport and presynapse assembly的文章。 神经元通过特殊的突触前区室传递信息。与传统的细胞器不同,表征神经元突触前的特殊装置必须从头形成。突触前神经传递的成分是如何运输和组装的,人们知之甚少。 该研究结果表明,罕见的内体晚期信号脂质磷脂酰肌醇3,5-二磷酸[PI(3,5)P(2)]指导了人类神经元突触囊泡和前体囊泡活性区蛋白的轴突共运输。前体囊泡不同于传统的分泌细胞器、核内体和降解溶酶体,并通过激酶蛋白KIF1A通过PI(3,5)P(2)和活性ARL8的同步检测运输到突触前腔室。该发现确定了突触囊泡和活性区蛋白向发育中的突触传递的关键机制。 本文内容转载自“ CNS推送BioMed”微信公众号。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IwI13twn10xlGUJsNbQe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