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乡城海拔4000米光伏电站 除了发电,还是扶贫项目》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10-15
  • 10月14日,记者来到甘孜州乡城县正斗乡正斗坝子草场,这里海拔高度约为4000米,日照充足,地缘广阔,数十万块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的照射下,十分壮观。

    今年6月,根据国网四川省电力调控中心指令,乡城正斗乡光伏电站扶贫项目带电运行,全部投运成功,成功并网发电。该项目充分利用高原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年均利用可达1700小时以上,预计年均发电量约3200万千瓦时。
    乡城正斗光伏电站不仅是我省海拔最高的光伏项目,也是我省扶贫规模最大、扶贫人口最多的光伏扶贫项目。
    该电站生产期间,为乡城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扶贫资金,为当地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积极支持。按照国家光伏扶贫模式,在光伏电站运营20年期限内,两村集体土地租赁每年可收益59万元,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无劳动力的贫困人口可获得每年1000元光伏产业发展红利。该项目与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农牧业发展相结合,有利于草场保护和退化草场的恢复,有利于提高农牧民经济收益。

     

相关报告
  • 《新疆首个光伏扶贫集中电站并网发电》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wukan
    • 发布时间:2018-06-09
    • 新疆首个光伏扶贫项目——深能福塔喀什塔什库尔干20兆瓦光伏扶贫项目于日前建成并正式并网发电。   据悉,该项目属于广东省的援疆项目,位于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是集中式光伏电站。总投资1.74亿元,其中深圳市福田区出资8000万元。项目收益用于塔什库尔干扶贫工作,每年向塔什库尔干支付不低于500万元扶贫款,实现精准扶贫800户贫困户,扶贫期限20年。   下一步,新疆能源局将落实好优先上网、全额收购保障等光伏扶贫优惠政策,配合扶贫部门监督扶贫收益合理分配,确保项目发挥扶贫效益,助力当地脱贫攻坚。   据了解,新疆以南疆四地州为光伏扶贫重点区域,规划覆盖19个县市光伏扶贫试点项目26个,建设规模达72万千瓦,总投资达70.1亿元。光伏扶贫试点项目计划每25千瓦扶持1个贫困户,至少保持20年的扶贫模式,可精准扶贫2.88万户约14万人,确保贫困家庭稳定脱贫、持续增收。
  • 《年发电量达4.5亿千瓦时!四川首个构网型储能光伏电站投产》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3-19
    • 3月12日,华电新能红原安曲一期光伏项目首批次52.8兆瓦发电单元成功并网,标志着四川省首个构网型储能光伏电站正式投产发电。华电新能红原安曲一期光伏项目位于阿坝州红原县,项目海拔超4000米,总装机250兆瓦,建设76个光伏阵列区、安装45万块光伏板。配套建设的50兆瓦/100兆瓦时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在2小时内可充电或放电10万千瓦时。项目全容量投产后,年发电量将达4.5亿千瓦时,可满足21万户家庭用电需求,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4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2000万棵。 当前,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占比持续提升,“靠天吃饭”的特性催生对新型储能“超级充电宝”的需求。“如果说传统的跟网型储能技术为电站配备了‘调节器’,构网型储能技术则构建起功能更强大的‘稳定器’,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四川华电金川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副主任朱福康举例,通过自主智能调节,构网型储能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新能源送出和消纳的能力,其短时过载能力还可以在电网故障时提供保障,帮助电网恢复运行。 华电新能红原安曲一期光伏项目相关负责人补充,项目创新采用“光伏+”融合发展模式,光伏支架最低点距离地面达2米,既保障光伏板高效发电,又为牧民放牧留出了空间,形成“板上发电、板下养殖”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项目建设期间,同步建设高原草甸土养护智能暖棚,可养护草甸超18000平方米。同时,项目充分利用当地光能资源优势,拓展“光伏+清洁供暖”“光伏+制氢”等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