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乡城海拔4000米光伏电站 除了发电,还是扶贫项目》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10-15
  • 10月14日,记者来到甘孜州乡城县正斗乡正斗坝子草场,这里海拔高度约为4000米,日照充足,地缘广阔,数十万块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的照射下,十分壮观。

    今年6月,根据国网四川省电力调控中心指令,乡城正斗乡光伏电站扶贫项目带电运行,全部投运成功,成功并网发电。该项目充分利用高原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年均利用可达1700小时以上,预计年均发电量约3200万千瓦时。
    乡城正斗光伏电站不仅是我省海拔最高的光伏项目,也是我省扶贫规模最大、扶贫人口最多的光伏扶贫项目。
    该电站生产期间,为乡城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扶贫资金,为当地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积极支持。按照国家光伏扶贫模式,在光伏电站运营20年期限内,两村集体土地租赁每年可收益59万元,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无劳动力的贫困人口可获得每年1000元光伏产业发展红利。该项目与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农牧业发展相结合,有利于草场保护和退化草场的恢复,有利于提高农牧民经济收益。

     

相关报告
  • 《新疆首个光伏扶贫集中电站并网发电》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wukan
    • 发布时间:2018-06-09
    • 新疆首个光伏扶贫项目——深能福塔喀什塔什库尔干20兆瓦光伏扶贫项目于日前建成并正式并网发电。   据悉,该项目属于广东省的援疆项目,位于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是集中式光伏电站。总投资1.74亿元,其中深圳市福田区出资8000万元。项目收益用于塔什库尔干扶贫工作,每年向塔什库尔干支付不低于500万元扶贫款,实现精准扶贫800户贫困户,扶贫期限20年。   下一步,新疆能源局将落实好优先上网、全额收购保障等光伏扶贫优惠政策,配合扶贫部门监督扶贫收益合理分配,确保项目发挥扶贫效益,助力当地脱贫攻坚。   据了解,新疆以南疆四地州为光伏扶贫重点区域,规划覆盖19个县市光伏扶贫试点项目26个,建设规模达72万千瓦,总投资达70.1亿元。光伏扶贫试点项目计划每25千瓦扶持1个贫困户,至少保持20年的扶贫模式,可精准扶贫2.88万户约14万人,确保贫困家庭稳定脱贫、持续增收。
  • 《奋战海拔4600米——全球最大水光互补项目柯拉光伏电站施工现场见闻》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2-01
    • 春节期间,川西高原被皑皑白雪覆盖。在海拔4600米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柯拉乡扎拉托桑山上,1100多名建设者冒着严寒和缺氧连续奋战在柯拉光伏电站施工一线。 从雅江县城出发,约3个小时车程才能到达柯拉乡。隆冬时节,这里最低气温已逼近零下20℃,在大风、暴雪、冰冻等极端天气轮番“关照”下,冬季连续大规模施工遇到严峻考验。 下雪后的柯拉光伏电站施工现场。(受访者供图) 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一片繁忙景象:一辆辆拖挂车排着长龙把光伏组件与支架运上山顶。数十台打桩机轰鸣着将一根根基础桩打入地下。工人们手抬肩扛,将一块块光伏板小心翼翼地组装在一起……风声、机械轰鸣声、吆喝声交织在一起。 由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建设管理的柯拉光伏电站是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项目,项目分布在川西高原海拔4000米至4600米的区域,装机规模达100万千瓦,施工面积超16平方公里,相当于2000多个标准足球场大小。项目由200多万块光伏组件、5000多台逆变器组成,支架用钢量近5万吨。如此庞大的工程量,要用不到1年的时间全部建成,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技术人员在检查光伏设备数据。新华社记者薛晨 摄 1月26日上午,项目部技术员根曲杰称逐根检查光伏基础桩。进入冬季后,施工工区昼夜温差达到30℃,冻土暗冰遍布,人员和机械降效加重。 “我们现在的工作就像在‘冻豆腐’里打桩。”根曲杰称说,高寒、高海拔地区昼夜温差大,土壤反复冻融,形成“冻豆腐”一样的脆弱结构。建设者需要在半米深的冻土层打下53万根光伏基础桩,无论是工程量还是施工难度都绝无仅有。 面对这一难题,项目指挥部因地制宜创新研发的“先引孔、再静压、后回填”工法,将原本疏松的“冻豆腐”夯实、稳固。此外,施工人员还采用冬季盖“被子”的方法给浇筑的混凝土保温,以避免巨大温差造成结构松散、强度不足等问题。记者极目远眺,已打好的40多万根光伏基础桩稳稳当当地连成片“站立”在高原之上。   施工人员给电力送出线路汇集站“盖被子”。 新华社记者薛晨 摄 “在柯拉待久了,正常睡眠和顺畅呼吸都是‘奢侈品’。”项目部经理杨志伟已在施工一线坚守了70天。工地上的氧含量仅为平原地区的50%,紫外线辐射却高出90%。冬季施工期还要时不时“抵御”瞬时风力8级至9级的大风,有效施工时间被不断压缩。如此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杨志伟带领工人们咬牙克服,抢抓施工窗口期。 尽管身处海拔4600米的冰天雪地里,柯拉光伏电站的建设者们的内心无比炽热。他们将工程设计之初的3个月“冬歇期”科学转化为“冬季施工大干期”,在施工车辆的轰鸣往来中,在尘土与雪花齐飞中,开足马力推进各项工程任务。 目前,项目已经完成光伏板及组件安装覆盖面积15万平方米,升压站综合楼混凝土已全部浇筑完成。预计2023年2月份施工人员将达到3000人,并会持续增加人员和机械设备,确保2023年6月1日按时投产并网发电。 柯拉光伏电站是我国第三大水电基地雅砻江流域清洁能源基地“十四五”时期首个开工建设的水光互补电站,也是四川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后对服务“双碳”目标、优化国家能源结构具有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