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议会通过《人工智能法案》》

  • 来源专题:计量基标准与精密测量
  • 编译者: 李晓萌
  • 发布时间:2024-04-18
  • 近日,欧洲议会批准了《人工智能法案》(EU AI Act),该法案确保安全和遵守基本权利,同时促进创新。

    该条例于2023年12月在与成员国的谈判中达成一致,获得欧洲议会议员523票赞成、46票反对和49票弃权的支持。

    它旨在保护基本权利、民主、法治和环境可持续性免受高风险人工智能的影响,同时促进创新,使欧洲成为该领域的领导者。该条例根据人工智能的潜在风险和影响程度为其规定了义务。

    被禁止的应用程序

    新规定禁止某些威胁公民权利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包括基于敏感特征的生物识别分类系统,以及从互联网或闭路电视录像中无针对性地抓取面部图像以创建面部识别数据库。工作场所和学校的情绪识别、社会评分、预测性警务(仅基于对一个人的剖析或评估其特征)以及操纵人类行为或利用人们弱点的人工智能也将被禁止。

    执法豁免

    原则上禁止执法部门使用生物识别系统,除非在详尽列出和狭义定义的情况下。只有在满足严格的保障措施的情况下,才能部署“实时”RBI,例如其使用在时间和地理范围上受到限制,并须事先获得特定的司法或行政授权。例如,这种用途可能包括有针对性地搜寻失踪人员或防止恐怖袭击。事后使用此类系统(“远程RBI后”)被视为高风险使用案例,需要与刑事犯罪相关的司法授权。

    高风险系统的义务

    其他高风险人工智能系统也有明确的义务(由于其对健康、安全、基本权利、环境、民主和法治的重大潜在危害)。高风险人工智能使用的例子包括关键基础设施、教育和职业培训、就业、基本的私人和公共服务(如医疗保健、银行)、执法、移民和边境管理、司法和民主进程中的某些系统(如影响选举)。此类系统必须评估和降低风险,维护使用日志,透明准确,并确保人为监督。公民将有权提交关于人工智能系统的投诉,并获得关于基于影响其权利的高风险人工智能系统决策的解释。

    透明度要求

    通用人工智能(GPAI)系统及其所基于的GPAI模型必须满足某些透明度要求,包括遵守欧盟版权法和发布用于培训的内容的详细摘要。可能构成系统性风险的更强大的GPAI模型将面临额外的要求,包括进行模型评估、评估和减轻系统性风险以及报告事件。

    此外,人工或操纵的图像、音频或视频内容(“deepfakes”)需要明确标记。

    支持创新和中小企业的措施

    必须在国家层面建立监管沙盒和真实世界测试,并向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开放,以在创新人工智能投放市场之前开发和培训创新人工智能。

    引述

    在周二的全体辩论中,内部市场委员会联合报告员Brando Benifei(意大利S&D)表示:“我们终于有了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约束力的人工智能法律,以降低风险、创造机会、打击歧视并提高透明度。多亏了议会,欧洲将禁止不可接受的人工智能做法,工人和公民的权利将得到保护。现在将成立人工智能办公室,支持公司在规则生效前开始遵守这些规则。我们确保人类和欧洲价值观处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

    公民自由委员会联合报告员德拉戈斯·图多拉切(更新,罗马尼亚)说:“欧盟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我们已经将人工智能的概念与构成我们社会基础的基本价值观联系起来。然而,除了《人工智能法案》本身,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人工智能将推动我们重新思考民主国家核心的社会契约、我们的教育模式、劳动力市场和我们进行战争的方式。《人工智能法》是一个新的起点围绕技术构建的治理模式。我们现在必须集中精力将这项法律付诸实践”。

    下一步安排

    该条例仍需接受律师和语言学家的最终检查,预计将在立法机构结束前(通过所谓的更正程序)最终通过。该法律还需要得到安理会的正式认可。

    它将在《官方公报》上发表后20天生效,并在其生效后24个月完全适用,但以下情况除外:禁止被禁止的做法,将在生效之日后6个月适用;行为守则(生效后九个月);通用人工智能规则,包括治理(生效后12个月);以及高风险系统的义务(36个月)。

    背景

    《人工智能法》直接回应了欧洲未来会议(COFE)公民的建议,最具体的是关于增强欧盟在战略部门竞争力的建议12(10)、关于建立一个安全可信的社会(包括打击虚假信息和确保人类最终掌握控制权)的建议33(5)、,(3)在确保人工监督的同时,(8)可信和负责任地使用人工智能,制定保障措施并确保透明度,以及关于使用人工智能和数字工具改善公民(包括残疾人)获取信息的建议37(3)。

相关报告
  • 《欧洲的人工智能监管困局与焦虑》

    • 来源专题:人工智能
    • 编译者:高楠
    • 发布时间:2023-06-09
    •  近期,来自不同政治派别的11位欧洲议会议员发出一封公开信,呼吁行业、研究人员和决策者更加关注“非常强大的人工智能”的潜在危险。鉴于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欧洲有不少人担心欧盟的监管政策跟不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希望欧盟更加关注不断变化的人工智能技术格局。 1.政策监管出台即过时    欧盟在尝试推动出台人工智能监管政策方面是先行者。2021年,欧盟委员会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关于人工智能的法律框架——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希望通过该框架来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在欧委会设计的框架中,根据应用场景、使用技术等多个方面,人工智能技术被划分为四个不同的风险等级,配有不同的监管要求。    当时的框架设计者们相信,尽管人工智能是一项快速发展的技术,但是欧洲的制度设计足以适应技术变化。但事实似乎并不尽然。仅仅几年间,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就让那些规则设计者们感叹欧盟的设计似乎已经过时了。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的主要起草人之一、来自德国的欧洲议会议员阿克塞尔·沃斯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在两年前还没有这么先进,而未来两年中还会进一步发展,“如此之快”的发展速度让当时的大部分法律设计在实际生效时可能已经不再适用了。    此次,欧洲议会成员在公开信中要求,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应保证未来人工智能发展本着“以人为本、安全、可信赖”的理念发展,甚至让涵盖整个欧盟市场的监管“可以成为全球不同监管传统和环境中其他监管举措的蓝图”。    引人关注的是,公开信还呼吁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一次高级别峰会,就“研发、控制和部署非常强大的人工智能的初步管理原则达成一致”。 2.语言模型人工智能引发担忧    欧洲议员们的呼声很大程度上受到时下火爆的语言模型人工智能应用的影响。大型语言模型让人工智能可以进行深度学习和训练,使其不仅可以模仿人类对话,甚至还可以编写和调试代码、创作诗歌和论文。不过,这样的人工智能应用自推出伊始,人们对其技术伦理就纷争不断,各方监管机构也十分关注。    今年2月,参与欧洲人工智能法案讨论的欧洲议员曾提议,人工智能语言模型技术在没有人类监督的情况下生成复杂文本应该被列入“高风险”列表,以阻止这类应用大规模制造虚假信息。    意大利数据保护机构认为,开发语言模型人工智能使用的数据,可能违反了欧洲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意大利数据保护机构要求研发公司必须对用户更加透明地说明数据是如何处理的,如果要将用户的数据用于进一步的软件开发(即帮助人工智能学习),必须获得用户的许可,并且必须设置未成年人的访问权限。西班牙和法国也表示了类似的担忧。    目前,欧洲议会仍在讨论欧盟委员会两年前提出的人工智能法案,尚未确定通过该法案。法案即使在欧洲议会获得批准,仍需欧盟成员国逐一审核通过。有分析认为,该法案可能要到2025年初才能生效。    沃斯议员在接受欧洲媒体采访时表示:“出于竞争原因,也因为欧洲在技术上已经落后,欧洲实际上需要以更多的乐观态度来看待人工智能。但正在发生的情况是,欧洲议会中大多数人都被恐惧和担忧所引导,试图排斥一切。”他说,欧盟成员国有关方面希望设立一个独立机构来监控人工智能技术,并且修改现有的数据保护立法。 3.英国与欧盟不同的监管思路    今年3月,英国政府公布了人工智能监管拟定办法白皮书。英国政府表示,计划在相关部门和领域中迅速采用新的监管框架,未来数月将向金融、市场等行业领域的监管机构提供人工智能监管准则。    英国采取的人工智能监管思路与欧盟提出的监管设计框架截然不同。欧盟试图推出高度规范性指令,针对高风险人工智能系统的研发者和使用者做出具体的技术和机构规定;而英国则有意对人工智能研发和使用采取宽泛的监管原则,实施更为灵活、平衡的监管办法。此外,英国政府希望,由行业监管机构在参考政府的一系列指导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监管办法。    未来一年里,英国政府监管机构将面向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企业推出更加具体的监管指南,引导后者对人工智能进行风险评估。在此基础上,英国议会再适时开启人工智能立法,以确保监管机构有法可依。    英国政府希望在人工智能领域掌握更多的话语权。英国前财政大臣杰里米·亨特此前在一次演讲中表示,英国在培育人工智能技术方面必须“全速前进”,以保证“赢得这场竞赛”,为新兴技术制定全球标准。2022年亨特就表示要将英国变成“世界的下一个硅谷”,提出为量子计算技术投入数十亿美元,并承诺投资一台新的超级计算机来推动人工智能研究。 4.政府与科技公司的博弈    有业内分析认为,当前欧盟和英国加快对人工智能的监管规则设计,都是希望在规则制定上抢夺话语权,但它们的规则设计都难以在消费者保护、监管、经济和科研的自由发展之间取得平衡。    很多欧盟官员认为,监管机构必须承担更多责任,仅用风险级别来管理人工智能应用程序是远远不够的。欧盟内部市场专员蒂埃里·布雷顿提出,研发人员和科技公司应该监控每个人工智能应用程序的风险,因为科技公司有时无法预测其人工智能产品在第二天可能会做什么,甚至对做了什么感到惊讶。    但是,很多科技公司对部分欧盟监管规则并不满意。2022年欧盟曾推动出台人工智能责任规定,作为对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的补充,以使消费者在因人工智能技术受到伤害时能够更容易起诉技术所属的科技公司。而很多科技公司坚称,这将给欧洲的技术创新带来“寒蝉效应”,科技公司的程序员不仅要为人工智能的程序错误负责,还要为人工智能技术对用户产生的潜在心理健康影响负责,这是一种苛责。    欧洲监管困局的背后,还有欧洲各国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失去领先位置后的忧心忡忡。两年前欧盟提出人工智能立法时,布雷顿就表示,欧盟此举不是要赶走人工智能的研发者,而是要鼓励和说服他们留下来。欧盟不应依赖外国供应商,人工智能数据也应在欧盟存储和处理。    沃斯议员的话更是充满焦虑:“如果欧盟规则过于复杂,科技公司就会去其他地方搞人工智能研发。欧盟还不迅速采取行动的话,将成为其他国家的‘数字殖民地’,并有可能最终失去政治和社会的稳定。” .
  • 《欧盟理事会正式批准全球首个《人工智能法案》》

    • 编译者:李晓萌
    • 发布时间:2024-07-06
    • 近日,欧盟理事会正式批准《人工智能法案》(EU AI Act)。 2024年3月,欧洲议会以523票赞成、46票反对和49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该法案。该法案旨在保护基本权利、民主、法治和环境可持续性免受高风险人工智能的影响,同时促进创新,使欧洲成为该领域的领导者。该条例根据人工智能的潜在风险和影响程度为其规定了义务。 该法案经过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主席签署后,将于近日公布在欧盟官方公报上,并于公布20天后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