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成功研发出国产9字腔飞秒激光器 》

  • 来源专题:光电信息技术
  • 编译者: 王靖娴
  • 发布时间:2024-09-11
  • 【内容概述】据光电汇OESHOW9月9日报道,近日,内蒙古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其“逐光飞秒”研究生团队经过四年不懈努力,成功研发出国产9字腔飞秒激光器,标志着我国在这一高精尖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面对飞秒激光种子源的制备技术被少数国家垄断这一困境,“逐光飞秒”团队自2020年起,立志于打破技术封锁,探索自主创新的道路。经过无数次试验与优化,研究团队终于攻克了种子源器件国产化的技术难关,实现了从设计到生产的完全自主可控。设计出的9字腔种子源全部器件都在国内购买,打破了传统SESAM种子源需要在国外购买器件的困境。这一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我国飞秒激光产业链的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为种子源稳定的光谱)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NDI4MTY3OA==&mid=2247904155&idx=3&sn=38fcb05b5ac5ff415e76deed97bde458&chksm=eb0355853a9ef3565acd54e83229406d2fc1343e815b86079a359313b7621ab760c1ff562699#rd
相关报告
  • 《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开发出基于飞秒激光微加工技术的新型有机半导体薄膜激光器》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与量子信息
    • 发布时间:2025-08-04
    • 基于有机半导体的薄膜激光器在小型化传感和光存储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利用激光诱导周期性表面结构(LIPSS)作为光学谐振腔来制备一阶分布反馈(DFB)布拉格光栅的新方法。这些通过飞秒激光微加工技术制备的亚波长结构具有稳定的周期性,能为 Alq3:DCM 薄膜中的激光发射提供充足反馈。通过改变结构化激光的脉冲间隔来调节 LIPSS 的周期性,可实现激光发射波长的大范围调谐。尽管激光发射受限于 LIPSS 的缺陷,但研究人员证明单个 LIPSS 光栅可光学耦合为相干的宏观超模。与单个 LIPSS 元件相比,这种耦合显著提高了激光效率,并将阈值降低了两个数量级。这种简便的制备方法使固态有机 DFB 激光器能够作为集成化、片上相干光源使用,无需复杂的外部耦合即可接入光子电路。 该成果以题名“Read my LIPSS: organic lasers on micromachined resonators”于8月1日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论文下载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62502-6
  • 《新品 | 可以发出颜色可控光的激光器》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2-11-11
    • 图:网状激光器对泵浦的光谱灵敏度(b)。具有互连染料掺杂聚合物纳米纤维的光子网络的荧光图像。并以几个链接上的图形拓扑(边缘为蓝色线,节点为橙色点)为例(a) 研究人员已经创建了一个基于网络的激光系统,就像蜘蛛网一样,可以精确控制,产生不同颜色的光。 该系统由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研究人员与意大利和瑞士的合作伙伴领导的团队发明,可用于新的传感和计算应用。该团队已经与欧洲各地的研究和工业合作伙伴合作,探索机器学习的应用。 在传统的激光器中,光在两个反射镜之间反弹,反射镜的材料将光放大,直到达到一定的阈值。激光是以窄光束产生的,在长距离上是稳定的。然而,光通常只以一种频率产生,对应于单一颜色。 网络激光器的工作方式不同,由纳米级光纤网制成,这些光纤融合在一起形成网状网络。光沿着纤维传播,并以这种方式进行干涉,从而同时产生数百种颜色。然而,颜色以复杂的方式混合,并在所有方向上随机发射。 相关研究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精确控制网络激光器的方法,使其一次只发射单一颜色或颜色组合。该系统通过在网络激光器上照射独特的“照明图案”来工作,每个精确的图案都会产生不同的激光颜色或颜色组合。 基于芯片的应用 照明图案是使用数字微镜装置(DMD)创建的,DMD是一种由计算机控制的装置,有数千个镜子。DMD通过为特定激光颜色选择最佳图案的算法进行优化。 该团队表示,新的网络激光系统可以有很多应用,特别是可以集成到芯片中。例如,它们可以用作高度安全的硬件密钥,其中照明图案成为以激光光谱形式生成密码的安全密钥。 因为激光器对正确的照明模式也非常敏感,所以网络激光器可以用作传感器,可以跟踪周围表面的微小变化。 该系统是帝国物理系和数学系五年合作的成果。研究团队根据物理模型和理论制作了优化照明模式的工具,并在实践中进行了演示。 数学和物理结合在一起 来自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物理系的合著者Riccardo Sapienza教授表示,“我们已经将网络理论的数学与激光科学相结合,以训练这些复杂的激光。我们相信这将是芯片光处理的核心,我们现在正在将其作为机器学习硬件进行测试。” 来自帝国大学数学系的Mauricio Barahona教授表示:“这是一个例子,我们看到数学和物理结合在一起,展示了网络的特性如何影响和帮助控制激光发射过程。下一个重大挑战是设计网络和照明模式,以控制激光的时间分布,并对其中的信息进行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