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开发出基于飞秒激光微加工技术的新型有机半导体薄膜激光器》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与量子信息
  • 发布时间:2025-08-04
  • 基于有机半导体的薄膜激光器在小型化传感和光存储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利用激光诱导周期性表面结构(LIPSS)作为光学谐振腔来制备一阶分布反馈(DFB)布拉格光栅的新方法。这些通过飞秒激光微加工技术制备的亚波长结构具有稳定的周期性,能为 Alq3:DCM 薄膜中的激光发射提供充足反馈。通过改变结构化激光的脉冲间隔来调节 LIPSS 的周期性,可实现激光发射波长的大范围调谐。尽管激光发射受限于 LIPSS 的缺陷,但研究人员证明单个 LIPSS 光栅可光学耦合为相干的宏观超模。与单个 LIPSS 元件相比,这种耦合显著提高了激光效率,并将阈值降低了两个数量级。这种简便的制备方法使固态有机 DFB 激光器能够作为集成化、片上相干光源使用,无需复杂的外部耦合即可接入光子电路。

    该成果以题名“Read my LIPSS: organic lasers on micromachined resonators”于8月1日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论文下载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62502-6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62502-6
相关报告
  • 《新型半导体激光器研究获进展》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9-14
    • 近期,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秦川江课题组、日本九州大学安达千波矢研究室合作,开发出一种基于新型低成本半导体材料钙钛矿的激光器,突破了其以往仅能在低温下连续稳定工作的瓶颈,实现室温可连续激光输出的钙钛矿激光器。 激光器是将输入的光或电能量转换成光的器件,由于发光高度均匀,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信息、科研等领域。钙钛矿半导体材料具有可低成本溶液加工、发光波长可调、发射光谱稳定等优点,作为工作物质在激光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然而,室温下连续激发工作数分钟后钙钛矿激光将会消失,且原因未明,限制了进一步发展。 在有机半导体器件中,正负电荷结合后,可先形成激子再释放能量,其激子行为与特性已得到广泛深入研究。激子通常分为单重态激子和三重态激子,其中,三重态激子直接发光效率低。已有研究证实,阻碍有机半导体连续激光的因素主要是其固有的三重态激子特性。但关于准二维钙钛矿激光器,人们还没有认识到三重态激子在其中的影响。 准二维钙钛矿是一类将相同重复单元的无机骨架夹在有机层之间的材料。近期,科研人员发现这种材料中的三重态激子寿命可长达1微秒,进而猜测其可能是导致激光消失的原因;三重态激子虽然不发光,但能与发光的单重态激子相互作用,导致它们均以不发光的形式失去能量。因此,如果钙钛矿中存在长寿命三重态激子,可能需要将其除去,以免干扰激光。 基于以上考虑,该研究在准二维钙钛矿中引入具有较低三重态能级的有机层,使钙钛矿中产生的长寿命激子可自发转移至有机层,从而减少单重态激子能量损失,实现光激发下连续的激光产生。将钙钛矿激光器置于空气中,使三重态激子被氧气淬灭,也可实现连续激光,进一步证明三重态激子是造成激光消失的原因之一。此外,激光器在相对湿度为55%的空气中连续工作1小时后,激光强度基本没有变化,发射光谱也没有移动。 该研究证实了三重态激子在钙钛矿激光工作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以及调控三重态激子对实现连续激光的重要性,有助于开发低成本、可溶液加工和超小型化的电致钙钛矿激光器件,应用于光通信、光信息处理、光存储以及通过大规模集成电路平面工艺组成的光电子系统。 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上,研究员秦川江是论文的第一作者、第一通讯联系人,长春应化所为第一完成单位。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的支持。 溶液旋涂制备低成本钙钛矿半导体激光器过程及工作示意图 工作条件下的室温连续激发准二维钙钛矿激光器(蓝色为光泵浦源488nm固体激光器光路,绿色为钙钛矿激光器及激光)
  • 《华盛顿大学开发新技术:激光制冷半导体材料》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zhouyang
    • 发布时间:2020-07-02
    • 一般来说激光是用来加热物体的,但近日华盛顿大学一组研究团队通过实验展示了激光冷冻材料的潜力,有望颠覆从生物成像到量子通信等领域。 早在2015年该团队就已经宣布可以利用激光将水和其他液体冷却至室温以下,近日该团队又用类似的方法来冷却固体半导体。该论文发表在《自然通讯》上,他们可以使用红外激光将固体半导体冷却到比室温低至少20摄氏度。 研究人员使用的装置是一个悬臂,类似于跳水板。就像游泳者跳入水中后的跳板一样,悬臂可以以特定的频率振动。但这个悬臂不需要潜水员来震动。在室温下,它会因热能而振荡。这样的设备可以成为理想的光学机械传感器,激光可以探测到它们的振动。但是激光也会加热悬臂,从而降低了它的性能。 华盛顿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教授彼得·鲍佐斯基(Peter Pauzauskie)说:“在历史上,纳米级设备的激光加热是一个被掩盖的主要问题。我们使用红外光冷却谐振器,以减少系统中的干扰或‘噪音’。这种固态制冷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光学机械谐振器的灵敏度,扩大其在消费电子、激光器和科学仪器中的应用,并为光子电路等新应用铺平道路。”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是第一个展示“纳米传感器固态激光制冷”技术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