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Australian Institute of Marine Science,AIMS)和西澳大利亚大学(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UWA)领导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潮汐、波浪和洋流导致珊瑚礁温度自然波动可以缓解海洋热浪,甚至可能帮助珊瑚适应更高的温度变化。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oral Reefs》杂志上,水动力和大气驱动因素在珊瑚礁环礁内创造了独特的热环境。
Camille Grimaldi博士和研究人员对澳大利亚西北部布鲁姆近海罗利浅滩的美人鱼礁进行了近一年的研究,以进一步了解洋流如何影响偏远环礁不同地区的温度和珊瑚白化风险。
珊瑚白化是对热应激的反应,海水温度的升高导致它们在排出藻类后变成白色。虽然珊瑚可以恢复,但白化可能会导致生长减少、繁殖受限、疾病风险和加剧死亡风险。当前气候变化正在推动海洋热浪和珊瑚白化持续恶化。
Grimaldi博士他们发现美人鱼礁不同地区的温度在几个小时到几周的时间内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是由高达三米的潮汐和高达两米的波浪引起。他们还发现美人鱼礁的部分地区潮汐、洋流和海浪等洋流非常活跃,而在另一些地区则相对安静。珊瑚礁的平静区域(如泻湖),与较冷近海的连接差,洋流对这些区域的冷却作用很小。珊瑚礁的其他部分(如斜坡和平地),暴露在潮汐和波浪中,增加了与较冷近海的连接,导致了这些区域珊瑚礁温度的显著变化。
在未来气候逐渐变暖的背景下,了解美人鱼礁的这种自然变化将有助于我们确定更广泛地促进珊瑚礁复原和恢复。在泻湖和潮间带,由于潮差大,潮汐流可以产生短短几个小时的海水冷却效应。美人鱼礁波浪带产生的水流可以导致几天到几周的海水冷却,表明波浪可以在更长的时间内缓解热应力。此外,几项研究表明每小时或更短时间内的温度波动可以避免珊瑚死亡,而长时间的温度波动可以推动珊瑚适应温度变化。了解美人鱼礁小尺度温度变化和控制因素对珊瑚礁保护和恢复很重要。(傅圆圆 编辑)